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趙曦蓮 顏閩悅 記者 高達)跑完馬拉松足跟痛、膝外側痛、膝內側痛怎樣科學恢復?跑步時一提速腳就痛怎么解決?這些問題都是近年馬拉松熱潮興起后常見的患者主訴,它們并非靠簡單的休息就可以解決。日前,蘇州市康復醫院正式開設馬拉松跑步門診,團隊由運動創傷醫師、運動康復醫師、運動康復治療師、康復評定師、科學健身指導專家和科研人員共同組成,有針對性地解決“跑馬人”的常見問題,據悉這也是蘇州首個馬拉松跑步門診。
“那時候感冒剛好,覺得自己已經有三周沒跑了,渾身不得勁,就去跑了5公里,跑完神清氣爽!那時的我根本沒想到,之后的兩個月我的足跟會反復疼痛。尤其在走路時,兩個腳后跟都隱約有不適感,足跟落地的那個瞬間,仿佛有千根銀針扎著我,每走一步都是煎熬。”蘇州市民王先生是個長跑愛好者,感冒剛結束就恢復了鍛煉,沒想到卻開始足跟痛。他就近找了個門診做理療,但效果還是不理想,于是來到了蘇州市康復醫院馬拉松跑步門診進行咨詢。
“慢慢說,不急,從流感前的運動跟我講。”該門診高級專家郝躍峰教授接診時細心地詢問王先生的運動頻次。“感冒前,我每周跑步5次,每次30分鐘,配速6分鐘/公里;我還去跳舞,每周1-2次,每次1.5-2小時;然后練上肢力量訓練每周2-3次,每次1小時。感冒后,每周跑步5次,每次60分鐘,配速5-6分鐘/公里;每周跳舞2次,每次1.5-2小時;上肢及下肢力量訓練,每周2-3次,每次1小時。但這和我的腳跟痛有什么關系嗎?”
“這就是典型的因運動進階過快,以及馬拉松運動模式導致的跟腱附著點炎癥狀。”郝躍峰教授向王先生解釋。
原來,王先生在兩周的流感病程中,身體活動幾乎處于停滯狀態。然而,流感一康復,他便迅速進入每周約600分鐘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非常活躍的狀態。不僅增加了跑步時間和配速,還額外加入下肢力量訓練,但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進階計劃,也忽視了運動后的拉伸放松。正是這種主運動過程不規范,以及缺乏運動后的拉伸,最終導致了跟腱附著點炎癥的發生。
郝躍峰介紹,馬拉松是一項高強度耐力運動,很容易導致跑者出現病痛。跟腱炎、筋膜炎、關節扭傷、膝內外側痛、肌肉痙攣等,不僅常見,還很難通過簡單休息就緩解。持續下去,不僅會影響他們正常的運動,還會帶來更多身心問題。“因此,要從跑前、跑中、跑后系統干預。”郝躍峰教授說,馬拉松跑步門診可為跑者制定個性化運動處方,比如跑前要評估肌力和關節穩定性、心肺功能等,看是否適合“跑馬”;賽中要調整營養補給、心態、跑步策略等,幫助順利完賽不受傷;賽后要科學全面拉伸,促進勞損康復。這樣,才能全方位照護跑者,減少他們的身體損傷。
“健康運動不是攀比跑得多、跑得快,而是貴在堅持。”郝躍峰建議,市民要根據自身身體狀況,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持續、規律運動。運動前后,要注意熱身、拉伸,以激活肌肉、緩解酸痛,從而預防損傷。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蘇州市康復醫院馬拉松跑步門診由江蘇省運動健康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醫療運動處方技術及樁跑技術發明人、骨科主任醫師郝躍峰教授領銜,聯合運動醫學、康復醫學、營養學、中醫學等多學科團隊,為跑者提供個性化運動處方制定、跑步損傷預防與康復治療、賽事營養補給方案設計、跑姿步態生物力學分析、賽前心肺功能風險評估等服務,市民需攜帶既往體檢報告、運動穿戴設備數據及訓練記錄本就診。此外,該門診還將提供包括體重管理中心多學科會診(MDT)、專業級運動表現測試報告、建立長期運動健康管理檔案、跑步主題科普講座等服務。
(蘇州市康復醫院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