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羅馬教皇方濟各在梵蒂岡去世,享年88歲,教廷宣布將在4月26日上午舉行喪禮。這一事件牽動著眾多國家的目光,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法國總統馬克龍等多國領袖都已表達將出席葬禮的意愿。而在遙遠的東方,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也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長期以來,梵蒂岡是臺灣地區在歐洲唯一的所謂“邦交國”。賴清德妄圖利用此次教皇方濟各的葬禮,實現其不可告人的“臺獨”目的。一方面,他想通過出席葬禮與西方各國領導人接觸,彰顯臺灣地區與西方“民主陣營”站在同一陣線的決心,尋求外部勢力對“臺獨”的支持。
另一方面,若能與出席葬禮的其他國家元首同框,民進黨當局也可借機進行炒作,制造“臺獨”的假象,為“臺獨”分裂行徑尋找所謂“國際認可”。
方濟各
于是,臺外交部門與梵蒂岡全力交涉,希望促成賴清德出席參加葬禮。臺灣外交部門副領頭人吳志中曾在4月22日透露,他們在21日就與梵蒂岡進行了洽談,將賴清德出席作為最優先目標,投入了大量外交力量。然而,賴清德的如意算盤很快就被打亂。
4月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記者會上就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答記者問。當被問及教皇方濟各生前希望訪問中國,那么梵方與臺斷絕所謂“外交關系”是否是此類訪問的前提條件時,郭嘉昆就明確表示,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國家認同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希望有關國家認清歷史大勢,回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正確道路上來。
賴清德
這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卻如同一記重錘,直接擊碎了賴清德當局的幻想。
中方的表態向梵蒂岡明確了臺灣問題的紅線,也讓賴清德出席葬禮的企圖失去了可能性。梵蒂岡深知,在國際社會普遍認同一個中國原則的大趨勢下,若違背這一原則允許賴清德出席葬禮,將嚴重損害與中國的關系。
而方濟各任內一直致力于改善教廷與北京的關系,2018年還促成了中梵簽署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在這種情況下,梵蒂岡不可能為了滿足賴清德的一己私欲而破壞與中國來之不易的關系改善勢頭。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
所以在中方表態后,事情很快出現戲劇性轉折。原本積極推動賴清德出席葬禮的民進黨當局,在與梵蒂岡會商后,不得不改變策略。4月23日,臺外事部門發表聲明稱,經過臺梵雙方討論,決定由臺灣地區前副領導人陳建仁擔任“特使”,代表賴清德出席教皇的喪禮。
聲明中還提到,由于陳建仁曾六度與教皇方濟各會面,并獲教皇親自頒授教廷宗座科學院院士證章,與教皇關系深厚,所以才選擇由他前往。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不過是民進黨當局給自己找的一個“臺階”。
實際上,在中方強調一個中國原則后,梵蒂岡顯然意識到了允許賴清德出席葬禮的敏感性和嚴重性。所以梵蒂岡拒絕了賴清德來訪的要求。
最后回顧歷史,在2005年,教皇若望保祿二世逝世,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曾前往教廷參加追思會;2013年方濟各的就職彌撒,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也率團親赴梵蒂岡觀禮。而此次賴清德卻未能如愿,這一變化背后正是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力不斷提升,以及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