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未必為實
謹防詐騙
BEWARE OF FRAUD
當你覺得騙局結束時
正是騙子收網(wǎng)時刻
(點擊全屏觀看,效果更佳)
隨著多年來反詐宣傳的深入,廣大群眾已經(jīng)極大的提高了反詐意識。當他們自以為能識破騙局,但騙子使用局中局和計中計仍然讓人上當。
警惕農業(yè)補貼騙局
故事1
農民王守田在家干活的時候,收到一通電話,聲稱政府即將發(fā)放一筆惠農補貼,只需點擊鏈接填寫個人信息即可領取。但事實上,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眼見未必為實
警惕紅包陷阱
故事2
從事金融工作的王英俊,平日里就有投資基金,股票的習慣。以為自己是專業(yè)人士,想著可以薅騙子的羊毛,導致自己越陷越深……
眼見未必為實
警惕AI換臉
故事3
外賣小哥吳志強接到騙子用AI換臉技術撥打的視頻電話便信以為真,并將罰款以紅包的形式發(fā)送給指定賬號,轉賬后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了。
眼見未必為實
在信息黑產(chǎn)與AI技術共生的今天,任何固化的安全認知都是致命破綻,唯有建立"動態(tài)警惕機制",在每次驗證時多追問一層、多核實一環(huán),方能構筑起對抗人性陷阱的終極防火墻。
【反詐提示】
1. 官方渠道核實:任何關于補貼或獎勵的通知,請務必通過官方渠道(如政府網(wǎng)站、當?shù)剞r業(yè)部門)進行核實。
2. 不要輕易點擊鏈接:對于來源不明的鏈接,尤其是涉及金錢和個人信息的,切勿隨意點擊。
3. 保護個人信息:無論是電話、短信還是郵件,都不要輕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敏感信息。
第8643期
安徽檢察新媒體出品
終審丨任小玲 二審 丨吳熒
來源丨鳩江檢察微信公眾號
文字丨宋佳佳
編輯丨李昂
投稿郵箱丨ahjc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