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稼穡之歌》是由中國農業大學(以下簡稱“農大”)學生藝術團戲劇團(行知劇社)根據曲周“改土治堿”“科技小院”等重要歷史故事創作的校史劇。它通過戲劇形式,生動再現了農大人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奮斗歷程和精神風貌,旨在展現農大人在改土治堿和鄉村振興中的重要貢獻。
2017年,《稼穡之歌》一經亮相即斬獲了北京市大學生藝術節戲劇節金獎、優秀導演獎、優秀編劇獎及優秀男演員獎;2019年榮獲全國大學生戲劇節“金刺猬獎”;2024年12月,農大學生藝術團戲劇分團聯合國家話劇院、北京電影學院的資深導演對該劇進行了改編與復排。新版《稼穡之歌》登上舞臺后,再次受到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并入選2024年北京市“京”彩文化十大原創精品項目。
劇情概述:雙重敘事的時代交響
《稼穡之歌》通過兩段故事的并行演繹,展現出農大人“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這一幾十年如一日的初心與使命。一代代農大人踔厲奮發、篤行不怠,鑄就了新時代農大青年挺膺擔當、奮楫篤行的昂揚精神。
(第一段)20世紀70年代:以1973年農大師生奔赴河北曲周改土治堿的真實故事為背景,通過“張莊夜話”“五支渠搶險”“農民大學創辦”等關鍵場景,刻畫了夏守耕、華懷中等老一輩科學家“把論文寫在鹽堿地上”的奉獻精神。通過“刮金板”與“米糧川”的沖突、治堿專家與村民從對立到攜手等情節的戲劇張力,展現了農大人以科學破局、以赤誠為民,最終將“鹽堿地”變為“米糧川”的非凡壯舉。
(第二段)新時代:描繪了新一代農大師生在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的感召下,設立科技小院,將科研成果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結合,書寫農大新篇章的生動實踐。劇目講述了農大科技小院研究生向陽通過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實踐經歷,實現從象牙塔到田間地頭的巨大轉變的故事,體現了農大師生在新時代背景下,繼續發揚“責任、奉獻、科學、為民”的精神,為實現鄉村振興和建設農業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主創名單:
導演:劉思萌
指導老師:邢雨凝 汪子鈞
編?。汗暰] 吳嵩 邢雨凝
舞臺監督:丁煜
道具:譚欣悅
宣傳:顧凱怡
場記:李晨
策劃:金琳淳佟欣儒 武時州
音樂音效:李剛
主要角色:
20世紀70年代:
夏守耕—農大土壤學教授,治堿專家組組長
華懷中—農大教授,治堿專家組成員
王耘—農大土壤學講師,治堿專家組成員
許若水—夏守耕妻子
張貴—張莊村村支書
張太—張貴妻子
柱子—民兵隊長
栓子—民兵隊員
新時代:
向陽—農大研究生,前衙村科技小院學生
陳月—農大研究生,向陽學姐
曹帥—農大研究生,向陽學長
郭金香—前衙村村主任
李奕山—前衙村村民,種植好手
作者:共青團中國農業大學委員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