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間,工業硅與有機硅行業雙龍頭合盛硅業發布最新財報,核心業務在產品銷售價格震蕩筑底的趨勢下,依然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技術創新有效提升產能、降低成本,保持毛利率水平的相對穩定及銷量持續提升,凸顯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行業雙龍頭地位。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保持穩中有升,達到歷史新高的266.92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7.40億元,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15.40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45.17億元,比2023年增加53.07億元,凈現比達到2.60,保持健康的現金流水平。
在經過前期的低迷后,有機硅行業有望在2025年迎來新一輪的景氣周期。從需求端來看,有機硅和工業硅的整體需求仍然呈現出強勁且多元的增長態勢,正成為推動行業進入新上升周期的核心引擎。
2025年有望成為有機硅行情“分水嶺”
近年來,有機硅行業經歷了顯著的供需變化。從產能變化來看,2019—2024年期間,國內有機硅DMC產能從151.5萬噸/年大幅躍升至330.344萬噸/年。2024年被認為是國內有機硅產能擴張的“巔峰之年”。
在過去幾年產能迅速增長的階段,有機硅市場面臨著較大的價格壓力。當前,有機硅價格和盈利能力處于歷史底部。但由于供給端新增產能有限,其價格進一步下探的空間十分有限,市場孕育著價格修復的可能。
轉機在于,工業硅、有機硅及多晶硅行業普遍呈現供需雙增但階段性錯配的狀態,已獲得行業內企業及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市場價格單邊下行趨勢逐步得到扭轉。行業格局將從產能快速擴張階段,步入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
從開工率與庫存數據來看,目前行業開工率處于相對高位,盡管今年1月受春節假期影響環比小幅下降,但總體仍維持在80%以上。這表明行業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依然保持著較高的活躍度。
事實上,到今年一季度開始,行業開始出現積極變化。2月,多家頭部企業上調DMC出廠價200-500元/噸,推動DMC價格從2月初的12800元/噸升至13900元/噸。市場預計隨著旺季來臨,價格或進一步反彈。
業內預期,2025年晶硅光伏產業鏈啟動行業自律措施,主動調整產能,而鋁合金和有機硅領域需求持續增長,預計工業硅需求端增速將有所放緩。其中,需求端有機硅行業展現出廣闊發展前景,新興領域或成為核心增長驅動力,其增長動能源自逐步取代傳統石油基材料及新興應用場景拓展。
有機硅行業呈現以合盛硅業為首的“一超多強”的格局,而在高集中度下,龍頭企業通過技術升級和環保政策淘汰落后產能,進一步優化供給結構。合盛硅業全產業鏈布局(工業硅自給率100%)、碳化硅襯底技術突破(晶體良率達95%以上)及智能化生產體系,成為行業復蘇的核心驅動力。
下游需求回暖開啟新周期
在全球“雙碳”目標與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和光伏領域正在成為有機硅需求增長的主陣地。
在光伏行業,有機硅作為封裝膠、邊框密封膠等關鍵材料,其性能直接影響光伏組件的使用壽命和發電效率。隨著光伏裝機容量的持續高速增長,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突破400GW,同比增長超30%,對高耐候、高透光的有機硅封裝材料需求呈爆發式增長。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機硅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需要有機硅密封膠、導熱灌封膠來保障電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有機硅涂層還能提升充電樁的絕緣性能和耐候性。
據統計,每輛新能源汽車平均使用有機硅材料約3千-5千克,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在2024年突破200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超25%,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對有機硅的需求年增速穩定在20%以上。
此外,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車載傳感器、顯示屏等部件對有機硅材料的耐高低溫、抗老化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進一步刺激了高端有機硅產品的市場需求。
電力電子行業也是有機硅需求增長的重要支撐。在5G基站建設與數據中心擴容的浪潮下,對高性能散熱材料、絕緣材料的需求急劇增加。有機硅憑借優異的絕緣性、導熱性和穩定性,成為功率器件、芯片封裝等環節的首選材料。
除了新興領域,傳統應用領域的需求也在持續升級。在建筑行業,雖然2024年行業整體景氣度有所下滑,但隨著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對有機硅密封膠的需求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高端建筑密封膠憑借其優異的耐候性、環保性和粘接性能,在幕墻、門窗等領域的市場占比不斷提升,預計未來幾年高端建筑密封膠的市場規模年增長率將保持在10%~15%。
此外,在紡織、日化等領域,有機硅作為柔軟劑、消泡劑等功能性助劑的應用也在穩步增長,消費升級趨勢下對高品質有機硅產品的需求持續釋放。
從進出口數據來看,有機硅需求端的增長態勢更加明晰。2020—2024年,我國有機硅表觀消費量從121萬噸穩步提升到182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約11%。同時,2022—2024年期間,我國有機硅出口量快速提升,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0%多,而進口量卻逐步下滑。
持續打造技術護城河
這一升一降的變化,不僅彰顯出國內企業在中高端產品技術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日益增強,也反映出全球產業鏈對中國有機硅產品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特別是在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隨著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制造業的發展,對有機硅材料的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為我國有機硅企業開辟了廣闊的海外市場空間。
在眾多企業中,合盛硅業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優勢。作為我國硅基新材料行業中業務鏈完整、生產規模領先的企業,合盛硅業的工業硅依托于新疆布局的“煤-電-硅”一體化生產基地。新疆豐富的原材料和能源資源,且價格相對較低,使得合盛硅業能夠將能源成本壓縮至行業極低水平,構建起堅實的成本護城河。
產能方面,百川盈孚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國內有機硅中間體總產能達到344萬噸(折DMC),產能集中度較高,CR5占比超過60%,其中合盛硅業產能占比約為26%,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不僅如此,合盛硅業在技術創新方面也成果斐然。公司通過不斷研發,實現了碳化硅襯底晶體良率突破95%,8英寸襯底已開始小批量生產。
據財報披露,公司工業硅業務板塊根據年度經營計劃,通過產業鏈協同以及技術創新持續提升日均產量并有效降低單噸電耗,部分礦熱爐日均產量已突破70噸,單噸工業硅冶煉電耗已降至萬度以下;
有機硅業務板塊持續提高全面精細化管理水平,通過一系列技術和設備改造提升產能和效率,部分工廠通過流化床技改將單套床產能從300噸/天提升至330—350噸/天,通過精餾塔自回熱系統項目節約蒸汽約30%。
這一系列技術創新,使得公司從單純的原料自給邁向高端制造領域,實現了產業閉環。在全球能源轉型與材料升級的大浪潮下,合盛硅業正憑借其全產業鏈優勢,引領有機硅行業邁入新的上升周期。新興行業如光伏、新能源車、AI終端等對有機硅需求的爆發,正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增量來源。
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海外需求得到改善,我國有機硅出口態勢顯著好轉。全球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將進一步拉動對有機硅的需求。在海外需求增長和產業競爭力提升的雙重帶動下,我國有機硅出口有望保持較快增長態勢,這也將為合盛硅業這樣的龍頭企業帶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