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科大訊飛營收233.43億元,同比增長18.79%;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高達59.36%。
文/每日財報 風車車
AI企業這么多,科大訊飛憑什么成為最耀眼的明星?一方面是這家安徽的AI國家隊明星企業,用自己的硬核實力,打造屬于中國人的AI科技新范式。另一方面是在商業化進程中,科大訊飛率先收獲大模型產業紅利。
科大訊飛2024財報顯示,全年營收233.43億元,同比增長18.79%,重回雙位數增長軌道;歸母凈利潤5.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8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9.36%。尤為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高達24.95 億元,同比增長超6倍,創歷史新高,高銷售額回款的強勁勢頭由此可見一斑。
核心業務“多點開花”,
盈利能力持續攀升
“增速與增效”構成了科大訊飛 2024 年財報的首要亮點。分季度看科大訊飛的利潤水平在逐步提升,并在2024年第四季度跑出加速度,單季營收達84.94億元,凈利潤9.04億元,創下單季盈利新高。
進入2025年,公司依然延續增長勢頭。科大訊飛Q1營收46.58億元(+27.74%),虧損同比縮窄35.68%,遠超市場預期;同時,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5.68%和48.29%,經營性現金流量較去年同期改善6.7億元。
營收持續增長,現金流穩健運作,這在科技行業并不容易,科大訊飛怎樣做到的?
在2024年的業績說明會上,科大訊飛高管們給出了答案,“堅定做優C端、做強B端、優選G端的戰略,在經營上自我要求和約束”,提高毛利率,不斷調整方向聚焦核心業務。
近兩年公司產線數從60條減至46條,彰顯出降本增效的決心。“公司把低毛利率業務諸如系統集成類、定制開發類的業務往下調,推動軟硬件一體化的產品收入占比持續上升”,科大訊飛高管表示。
財報里的第二個亮點是:“核心賽道高線爆發”,撐起增長引擎。
(1)開放平臺與消費者業務。該業務板塊去年營收78.86億元,同比增長27.58%,穩坐第一大業務板塊。其中,開放平臺、智能硬件分別實現收入51.72億元、20.2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33%、25.07%。智能硬件產品表現尤為亮眼:搭載星火大模型的辦公本、翻譯機、錄音筆等智能硬件在雙11、618大促銷售額均增長超120%,辦公本收入在2025Q1同樣增長50%。
這個結果表明兩個趨勢,一方面訊飛開放平臺愈發走向生態化,與開發者和產業界共享AI紅利;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訊飛的產品,并將其融入日常辦公和生活,側面也佐證公司硬件產品正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
(2)智慧教育。這條業務線主要為客戶提供校園數字化教學、考試、因材施教解決方案等,營收72.29億元,同比增長29.94%,其中學習機2024年收入翻番,2025Q1接近翻番,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3)智慧汽車與醫療。汽車業務收入9.89億元,同比增長+42.16%,醫療板塊分拆上市后市值增長29.8%;醫療大模型在診療、用藥等場景落地,曉醫App用戶量大幅增長,彰顯了 AI 技術在賦能傳統行業方面的巨大潛力。
(4)企業解決方案。收入達到6.43億元,同比增長122.56%,其中大模型解決方案中標項目數91個、中標金額8.48億元,中標項目數及中標金額斷層式位列所有廠商榜首。已與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人保、太平洋保險、交通銀行、奇瑞汽車、中國一汽、大眾汽車、海爾集團、美的集團等眾多行業頭部企業達成合作。
科大訊飛整體業務與核心模塊的增長,得益于 “行業紅利(AI大模型)+ 戰略聚焦” 的雙重驅動。
2024 年作為AI大模型商業化元年,國內大模型中標項目數量同比增長15.5倍,各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旺盛,科大訊飛憑借技術領先優勢搶占市場先機。同時,公司主動調整業務結構,在復雜的挑戰中,收縮G 端業務,聚焦現金流更優的C端和B端高價值場景,實現了良性增長。如今,在專項債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的當下,疊加內需市場擴容與民生剛需升級的雙重機遇,公司又面臨著更好的機會。
頂天立地創新,
大模型+生態構建AI護城河
而在整個AI大模型發展浪潮中,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保持良性成長,全球眾多上市公司陷入增長瓶頸,財務壓力增大,而科大訊飛卻在科技賽道中展現出強大的實力。
董事長劉慶峰更是多次在不同場合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公司最珍貴的是人才和創新,什么都可以節約和降本,唯獨對人才和研發投入不能吝嗇”。
他提出,科大訊飛的創新基因在于實現“技術頂天”與“生態應用立地”的雙向突破。
技術頂天最好的例子,無疑是公司在星火大模型上的戰略投入,敢于對標全球頂尖產品。
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達45.8億元,占營收比例為19.62%,而華為近幾年的研發投入也在20%左右,作為一家營收規模幾百億的企業,能有將近20%的研發投入,在行業并不多見,足以體現科大訊飛在頂天立地上的決心。據悉,僅在大模型研發、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大模型應用落地等方面,2024年新增研發投入達到7.4億元。
截至目前,訊飛星火大模型仍是唯一由全國產化算力平臺訓練的通用大模型。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繼續加大星火大模型研發投入。4月20日,深度推理大模型 —— 星火X1迎來全新升級,在數學、代碼、邏輯推理等通用任務上效果顯著提升,在模型參數比業界同類模型小一個數量級的情況下,整體效果對標 OpenAI o1 和 DeepSeek R1,進一步鞏固了其在 AI 核心技術研究和模型訓練體系方面的領先地位。
技術創新之外,應用落地同樣關鍵。目前,科大訊飛AI服務市場聯合1280家服務商,打造覆蓋150+行業的解決方案庫,2024年GMV達9.7億元。以上海核工院為例,基于星火大模型開發的核電文檔智能審查系統,月均處理1.4萬份文件,效率提升70%。大模型技術也為公司其他業務帶來深度賦能,如學習機依托 AI 大模型實現試卷精準診斷、個性化教學;辦公本、翻譯機等產品借助大模型升級功能,海外銷量增長近 200%,成為國產 AI 硬件出海的標桿。
正如年報所述,2024 年公司成功構建了 AI 行業應用、AI 開放平臺和 AI 消費者產品三大商業化落地體系。
肩負使命,要做中國AI新代言
作為人工智能“國家隊”,科大訊飛的戰略與國家創新方向高度契合。劉慶峰在業績會上堅定表示:“中國是唯一不會被美國徹底甩開的國家,底座模型差距動態維持在半年到一年,中國人要有自己的大模型。”
“堅持1+N,我們有能力,國家有需求”,這是劉慶峰對市場的回應。在這種信念的堅持下,科大訊飛主動地融入國家使命,聚焦“自主可控+產業賦能”兩大方向。
以堅持底座大模型投入為例,劉慶峰回應稱,第三方公司結合開源模型與行業經驗訓練出的大模型和訊飛底座模型結合行業經驗訓練的大模型,無論是尺寸靈活性、適配深度還是最終效果,都存在差距。最終效果上,經過評估至少會有10%以上的差距,這直接決定模型是否具備商業化落地價值。
這種堅持不僅源于技術追求,更承載著國家戰略安全的使命。不論是央國企、還是金融、安全等關鍵領域,對自主可控的底座大模型的需求非常迫切,而科大訊飛基于國產算力訓練,各方面的可靠性都更勝一籌。
在此基礎上,科大訊飛還牽頭參與核能、金融、醫療等領域AI標準,推動大模型從技術到產業的“無縫銜接”,爭奪技術研發到產業標準的話語權。
在全球化布局上,科大訊飛致力于在東南亞、中東等海外市場加速滲透,將中國大模型和AI技術推向世界舞臺。
未來的 AI 競爭,是在資源約束下的極致創新。正如劉慶峰所言,“我們將來一定要在更小的算力、更小的尺寸、更小的資源占用下,做出來對標業界最好的成果,這個是中國下一步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非常重要的方向和課題。” 賽迪顧問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預計在2030年突破1萬億元,并在2035年達到1.7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5.6%。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模型算法—產品價值—業務增長”商業飛輪加速轉動,科大訊飛會迎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丨每財網&每日財報聲明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表達的信息或者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侵刪。
內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電話:010-64607577
手機(微信):15650787695
投資者交流群:公號內留言微信號,由群主添加入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