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美國亞利桑那州、紐約州等12個州的總檢察長聯合向國際貿易法院提起訴訟,指控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違憲且違法。這場“內戰”不僅暴露了美國政治分裂的加劇,更將全球貿易體系推向動蕩邊緣。為何這項政策引發如此軒然大波?它又如何沖擊普通人的生活?
一、特朗普“任性關稅”引眾怒,美國12州打響法律反擊戰
4月2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以《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為依據,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征“對等關稅”,聲稱此舉是為應對“國家緊急狀態”。然而,這一決定迅速引發國內外強烈反彈。
美國憲法明確規定,關稅設定權屬于國會,總統僅在面臨“異常且特殊威脅”時才能動用緊急權力。但12州在起訴書中尖銳指出,特朗普口中的“威脅”既不特殊也不緊迫,其政策更像是“一拍腦袋”的政治操作。紐約州總檢察長利蒂希婭·詹姆斯直言:“政府通過推特和行政令隨意調整關稅,完全無視法律程序。”
各州列舉的數據顯示,關稅政策已導致美國消費者價格飆升,供應鏈陷入混亂。例如,加征的34%懲罰性關稅疊加原有稅率,部分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的綜合稅率高達65.7%,直接推高電子產品、汽車等商品成本。紐約州州長霍楚爾警告,若政策持續,美國普通家庭年支出可能增加1200美元以上。
二、經濟“內爆”風險加劇:從股市暴跌到制造業困境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棒”不僅未能振興美國制造業,反而讓經濟雪上加霜。政策公布后,美股兩天內蒸發6.6萬億美元市值,創下歷史紀錄。標普500指數暴跌10.5%,納斯達克指數跌入技術性熊市,恐慌情緒蔓延全球。
更諷刺的是,被特朗普寄予厚望的“制造業回流”淪為泡影。以蘋果公司為例,若對華加征54%的復合關稅,每部iPhone成本將上漲120美元。盡管蘋果嘗試將部分產能轉移至印度,但印度工廠效率低下、返工率高達34%,導致產能腰斬。反觀中國工廠,精密制造和高效供應鏈仍無可替代。
美國本土企業也未能幸免。前福特CEO菲爾茲指出,關稅導致汽車生產成本激增3285美元,而美國汽車零部件依賴中國稀土材料的現實,更讓“自力更生”淪為笑談。
三、全球貿易體系遭重創,中方回應彰顯大國擔當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不僅撕裂美國社會,更沖擊全球供應鏈。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顯示,若政策全面落地,2025年全球貿易量或萎縮0.2%,北美地區出口將暴跌12.6%7。東南亞國家首當其沖,越南、柬埔寨等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面臨高達46%的懲罰性關稅,全球產業鏈被迫加速重構。
面對美方單邊主義行徑,中國商務部明確表示,堅決反對濫用國家權力破壞多邊貿易規則,并將采取必要措施維護合法權益。中方專家指出,美國所謂“對等”實為雙重標準——例如,將中國13%的增值稅全數計入“隱性關稅”,卻忽視本國銷售稅的疊加影響。這種“數據造假”本質是為保護主義鋪路。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反制措施精準有力。針對美國農業和能源領域加稅,直接導致愛荷華州大豆庫存積壓創歷史峰值,頁巖油企業投資削減15%。與此同時,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交易量一周內激增47%,26國建立本幣結算應急機制,美元霸權地位進一步松動。
四、歷史教訓警示:關稅戰沒有贏家
1930年,美國《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引發全球貿易額暴跌66%,加劇經濟大蕭條。如今,特朗普重蹈覆轍,但全球貿易依存度已是當年的4.2倍,破壞力或將遠超預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警告,若關稅戰持續至2025年底,全球GDP增速或下降1.2個百分點,相當于抹去一個中等經濟體。
美國國內反對聲浪同樣高漲。昆尼皮亞克大學民調顯示,72%的民眾認為關稅短期內將嚴重損害經濟,59%對個人財務狀況感到焦慮。加州州長紐森直言:“這是對美國中產家庭的隱形加稅。”
五、結語:多邊合作才是出路
美國12州的訴訟不僅是法律抗爭,更折射出全球對單邊主義的普遍擔憂。歷史反復證明,貿易戰沒有贏家,唯有回歸多邊框架、推動規則共識,才能避免全球經濟滑向深淵。
正如中國政法學者丁如所言:“濫用緊急權力加征關稅,損人不利己。”當美國沉迷于“關稅幻覺”時,中國正以制度創新和開放合作引領新一輪全球化。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成本比美國低65%,背后是高效的審批體系和成熟的產業鏈——這才是21世紀貿易競爭的核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