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1日至4月27日
是河南省第44個“愛鳥周”
鄭州北龍湖濕地傳來好消息
今年繁殖季鄭州疣鼻天鵝
新出殼天鵝寶寶將超過一百只
抓拍大天鵝“羽護”覓食
更不好找了
因為背不動 根本背不動
▲ 往年天鵝爸媽翅膀一展秒變“寶寶專車”
▲ 今年鵝寶長得太壯只好 開啟“硬核帶娃”
2020年,疣鼻天鵝“王子”和“公主”空降北龍湖,2個月狂生6只“初代娃”,之后一路開掛,5年生43只崽,2024年家族暴增至14窩!別人家是祖孫三代擠窩,他倆兒孫游滿湖。
“大家都喜歡看大鵝背小鵝,但是由于今年小天鵝發育太好,所以大天鵝一直沒有讓幼鳥‘上背’,不過大家可以看到大天鵝帶著幼鳥‘開火車’。”愛鳥護鳥協會志愿者賈群夫介紹,今年出殼的天鵝幼鳥體質較往年更健壯,數量也有增加,“龍湖地區和賈魯河地區現在有18對天鵝進入孵化季,已經穩定下蛋的有16窩,今年正常情況下孵出的小天鵝應該超過100只。”
由于天鵝之間的領地意識,今年進入繁殖季之后,鄭州東運河、金融島等區域,也能看到北龍湖疣鼻天鵝外擴的身影。家住金水河附近的群眾反饋,他們也發現一對疣鼻天鵝經常在此活動。而在西流湖,一對疣鼻天鵝已經做窩。
可以想象到,有朝一日,鄭州處處都可以看到天鵝,它們與人類友好地生活在這座城市。同時,也有網友擔心,天鵝會不會像夜鷺一樣在市區內或某些小區附近安家。
觀鳥達人、鄭州城羽自然工作室主理人魏瑾認為,首先夜鷺和疣鼻天鵝習性不一樣,不用過于擔心,其次鳥類只會去更符合自身繁衍條件的地方棲息。“鳥類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人們會往適合宜居地方遷徙,對它們來說也一樣。”魏瑾表示,“因為在這里生活不會受到打擾,周邊食物充足,繁衍所需的各方面都得到了保證,夜鷺等鳥類才會在經五路和緯一路周邊棲息。由這個結果反推,是不是我們某些事情做對了,所以它們才會留下來。”
“在非繁殖期,白天碰到鳥拉屎的概率更高,晚上概率更低。到了繁殖期,小鳥出巢,夜鷺夫婦需輪流值守不分晝夜地覓食,這時候夜鷺白天也會飛出去。”河南省鳥類學會理事長、鄭州師范學院生物學教授李長看表示,“有鳥居住的地方才是好地方。對于夜鷺所代表的鳥類來說,當出現更適宜的環境時,它們自然而然就會搬過去。”
▲鄭州市區筑巢的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夜鷺
生態治理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
也可以是相融共生的文明之路
今年4月21日至4月27日是河南省第44個“愛鳥周”。4月23日,鄭州市“愛鳥周”宣傳活動暨野生動物放歸活動在中牟森林公園舉行,40多只鳥兒回歸自然。
其中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雕鸮、紅角鸮等,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夜鷺、長腳鷸、雉雞、斑鳩、白頸鴉等。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鳥兒都是鄭州市野生動物救護部門近期救助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喂養和野化訓練,目前它們都已具備野外生存能力。
鄭州市自然保護地事務中心動植物保護科科長武蓓介紹:“目前鄭州黃河濕地保護區記錄在冊的鳥類已經達到29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47種,這里也已成為大鴇、黑鸛、灰鶴、小天鵝等越冬候鳥的棲息地,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鳥類選擇在鄭州棲息、繁衍。”
記者:孫大康、羅燕
編輯:李洋
統籌: 岳翔、趙克、賈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