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戈,青年學者、作家。皖北人,生于1982年,2004年畢業(yè)于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致力于政治學與中國近代史研究。
來源:公眾號 羽戈1982
一
與友人談讀史,總結(jié)出三點共識:對普通讀者而言,一,中國古代史于當下幾乎完全脫節(jié),毫無助益,大可不讀或不必深讀,至多讀個通史,明了大勢,相反,近代史則須細讀、精讀、一讀再讀,因為我們至今還處在唐德剛所定義的中國第二次大轉(zhuǎn)型(從帝制到民治)的漫漫征途之上,如徐中約寫《中國近代史》,一直寫到當下,尚且不甘罷休;二,如果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如足夠強硬,足夠堅忍,足夠悲憫,最好不要讀黨史;三,至少要讀一本全球史或世界史。
二
閱讀通史,旨在把握經(jīng)脈,洞悉大勢。清儒有言,為學當如大禹治水,須知天下山川脈絡。讀史亦然。最優(yōu)秀的通史著作,要義端在一個通字。然而要把歷史打通,談何容易,除了史學家的基本德行,還得有大視野與大智慧。多人合著的通史,往往不通;一人獨著的通史,往往連最起碼的史料關(guān)都過不了。就我個人的閱讀經(jīng)驗,值得推薦的中國通史著述只有寥寥數(shù)種,一種是呂思勉、傅樂成兩個版本的《中國通史》,適合入門;另一種如蕭公權(quán)《中國政治思想史》、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秦暉《傳統(tǒng)十論》等,適合深造。
三
《孟子·盡心上》有言:“觀水有術(shù),必觀其瀾。”我常引此語,來詮釋如何觀測一個時代的潮流與大勢。蒙文通則以此談讀史:“……觀史亦然,須從波瀾壯闊處著眼。浩浩長江,波濤萬里,須能把握住它的幾個大轉(zhuǎn)折處,就能把長江說個大概;讀史也須能把握歷史的變化處,才能把歷史發(fā)展說個大概。”——此論尤其適用讀通史,如中國古代史、世界史等。
1943年5月8日,徐復觀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委派,擔任駐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少將聯(lián)絡參謀,從重慶來到延安。他在延安近半年,與毛澤東長談五次,曾請教“應當怎樣讀歷史”等問題。毛氏答道:“應當特別留心興亡之際,此時容易看出問題。太平時代反不容易看出。西洋史應特別留心法國大革命。”——所謂興亡之際,即瀾之一種。
四
研讀斷代史,必須具備通史視野,以洞察一代之所來與去、變與不變等,正如研讀一國史,必須具備全球史、世界史視野,以洞察一國在全球之地位,受世界風潮之沖擊等。蒙文通云:“治史應專治一二時段,但通史終不可忽。每一代有些問題還是要從通史中才能求得解決,以免滯固不通。”“搞斷代史不搞通史常常不易準確把握一代的特點。近世之論明代資本主義萌芽者,所舉例證常常是明以前早已存在者,不僅有見于唐、宋者,而且有見于漢代者。”
五
夜讀近世人事,不時掩卷長嘆:百年前的文章,今日讀來,猶不過時,前人所論,其犀利、深刻、通透等,甚至過于今人。有人因之斷言,百年以來,時光仿佛停滯,中國毫無進步。這固然是一種解法,我更愿意認為,中國第二次大轉(zhuǎn)型所提出的問題,宏大而沉重,欲求根本之解決,超出一代人的能力,需要數(shù)代人的接力,但凡正解,不懼重復,正是在一遍又一遍、一代接一代的重復之中,現(xiàn)代地基漸漸筑成。
六
研讀中國近代史,往往懷有一大意圖或妄念,即試圖追尋第二次大轉(zhuǎn)型的曲折與展開:它是怎么開始,又將怎么結(jié)束。我當然不會愚蠢地相信,過去隱藏了未來的答案,它至多只能提示,哪些人是庸醫(yī),哪些路是歧途,哪些十字路口的選擇將通往萬劫不復之深淵。以前說過,中國歷史留給后世的最大遺產(chǎn),不在種種經(jīng)驗,恰在種種教訓,所以我們讀中國史,尤其中國近代史,目的必須明確:不是為了尋求真理,而是為了不再受騙,不是為了去做什么,而是為了不去做什么。現(xiàn)在我依然固執(zhí)己見。
七
我讀世界史或全球史,旨在拓寬視野,出發(fā)點是全球,目的地還是中國。去年葛兆光主編《從中國出發(fā)的全球史》三冊出版,風靡一時,我曾向一位出版人提議,可趁熱打鐵,跟進一種《從全球出發(fā)的中國史》。遂想起二十年前,讀王人博老師名著《xian政的中國之道》,我請教道:書名怎么不叫《中國的xian政之道》呢(以xian政為主體與以中國為主體,終究大不相同)?他答:你寫一本。
(少數(shù)派文庫注:《1840年以來的中國》一書是王人博老師此前兩本絕版書的集合,“上部”是《xian政文化與近代中國》,“下部”即是文中所提到的《xian政的中國之道》,都是絕跡已久的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