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南方航空公司針對部分航班座椅的一番操作,讓乘客徹底坐不住了。
乘飛機出行原本是一件身心愉悅的事情,速度快體驗好,寬敞的空間和舒適的座椅,開啟了每次出行的好心情,也給旅程畫上圓滿的句號。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南方航空公司針對飛機座椅的一頓改造,引發乘客瘋狂吐槽“航空體驗一年不如一年”。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南航改飛機座椅,航空體驗引吐槽
國內三大航空公司之一的南方航空,近日給飛機換裝了一批“硬座”,糟糕的航空體驗讓乘客直呼要“放棄南航”!
這些新換的航空座椅,業內稱之為“輕薄型”,網友俗稱“刀片”。飛機上原本舒適的大厚靠背座椅不見蹤影,新換裝的座椅讓乘客堪比坐“老虎凳”。
網友紛紛吐槽新座椅的靠背和坐墊太硬,坐在上邊簡直和受刑差不多,座椅的間距也很窄,根本伸不開腿。
乘客吐槽坐飛機短途出行還能忍受,如果長途旅行簡直就是噩夢。最讓人難受的是,你還得清醒著接受這份煎熬,因為座椅靠背頂端被大幅簡化,想睡覺都很難做到。
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很多乘客已經有幸成為新座椅的第一批“小白鼠”。坐完之后腰酸背疼腿抽筋,那酸爽的感覺簡直一言難盡。
在網上,這些乘客紛紛發帖訴苦,并提醒后邊準備乘飛機出行的旅客,買機票時一定要仔細選好,可不能為了省幾個錢,讓自己原本開心的旅程有個糟心的開頭。
雖然南航給座椅降級的同時,也稍微降低了一點票價,但似乎乘客們并不買賬,已經花大價錢坐飛機的人,并不在乎那仨瓜倆棗,降價和舒適體驗相比,乘客明顯更注重后者。
南航降價時,糟糕的乘坐體驗讓網友吐槽南航為“南廉航”,南航作為國內三大航空公司之一,已經淪落到廉價航空的地步。
雖然南航出來回應稱,新座椅“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也更加環保節能”。南航的解釋可能只有后半句是真的,前半句還要看乘客的體驗,南航自說自話根本沒用。
南航的更換座椅風波,讓很多乘客失望,認為其“和廉價航空沒什么區別”。買著高價票坐著廉航一樣的飛機,乘客自然不想買賬。
還有乘客發現,南航更換座椅不限于經濟艙,就連公務艙的座椅也“換新”了,取消了腳踏和腿托,這對乘坐“紅眼航班”原本計劃睡一路的乘客,明顯很不友好。
乘客吐槽“南航窮瘋了”,而實際上南航如此做法,正是為了“壓縮成本”。這種做法不單單發生在南航,幾乎成為業內普遍的行為。
縮水的飛機餐,難填飽的胃
既然要壓縮成本,航空公司自然不可能只盯著航空座椅,那些日耗品如航空餐食等,肯定也在縮減之列。
許多年前,在一些航班上,乘客有機會喝到茅臺,這也是讓很多人想不到。后來,飛機餐雖然談不上多奢華,但也能讓乘客吃好吃飽。
不過現在的飛機餐,那簡直是一言難盡。普通的經濟艙里,如果能遇到“雞肉飯+酸奶+榨菜”的搭配,那已經是運氣不錯了。
最起碼這些東西吃起來有滋有味,能勉強填飽你的胃,不至于在萬米高空還要忍饑挨餓。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真有乘客在飛機上餓過肚子。
一些航班整趟飛行下來,只發面包和水,而且這些面包也不是讓你隨便吃,每人只有發個兩三片,吃不飽但也餓不死的感覺,完全是給乘客吊著一口氣。
更有甚者直接發倆饅頭加上一片水煮白菜,反正吃不吃都隨乘客,這種敷衍的服務概括起來,就是“發不發是我們的事,吃不吃是你自己的事”。
常坐飛機的乘客還可能知道,哪家航空公司的飛機餐好一點,對那些偶爾坐飛機的乘客來說,整個行程中能吃上什么飯,完全就是靠運氣。
根據航空公司披露的消息,航空餐的成本控制在人均二三十元,這還算是不錯的標準,一些航班的餐費標準甚至被壓縮到14元以下。
14元的標準,別說在飛機上吃一頓飯了,就是平時點一份外賣都未必能夠。航空餐標準大幅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經濟艙的餐食標準在降低,貴賓候機廳的標準也在降低。曾經貴賓候機廳里一包包分裝的堅果和牛奶,如今也被換成了便宜的散裝食品。
更有甚者還被發現,一些航空公司給乘客提供過期的堅果。賺著乘客的錢,卻給乘客吃著過期食品,這確實有點不可理喻。
由奢入儉難,航空公司走一步險棋?
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曾經高端的服務,把乘客的體驗和期望值拉高,現在突然降低服務標準,難免遭到乘客吐槽和抵制。
針對航空公司更換座椅壓縮成本的舉動,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魏研究員就評價說,這是航空運輸業新一輪洗牌的開始。
不同的公司,在消費者的認知中會有不同的定位,譬如航空運輸業,三大航大多數時候都是高端舒適的代表,而類似春秋航空的公司就是廉價航空的典型。
現在南航更換飛機座椅的行動出現之后,乘客對南航的定位也在下降,甚至有乘客直接將其劃入廉價航空公司之列。
航空公司定位發生改變,服務的受眾群體也會隨之改變,這是任何行業都無法改變的規律。而如果航空公司調整服務質量的行為沒有獲得消費者認可,可能會導致戰略危機。
由于行業競爭和乘客消費欲望出現變化,很多航空公司也隨之做出“減配”的調整,這本是正確的應對之舉,值得關注的是如何在減配和價值之間保持平衡。
如今嚴峻的經濟形勢下,越來越多的顧客更看重性價比,花更少的錢體驗幾乎沒有變化的服務,是消費者的終極目標。
而航空公司在壓縮成本的前提下,如何保證乘客的體驗不嚴重降低,這是重中之重。如果只想著降低成本,結果造成自己的乘客流失,這完全就是得不償失了。
減配降質對所有航空公司而言都是一步險棋,弄好了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獲得新的客戶;弄不好就會造成定位不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沒落。
壓縮成本不是降低服務質量,把成本用在刀刃上才是正途,確保航程安全性、便捷性以及基本的服務不降低標準,這才是制勝關鍵。
空中生存戰,未來屬于“鋼鐵戰士”?
南方航空更換飛機座椅,就單架飛機而言,確實是一筆不錯的成本賬,單次運輸成本降低,收入增加,堪稱開源節流的“典范”。
通過更換座椅,飛機整體減重400公斤,雖然不是很大的重量,但長距離飛行下來,也能省下不少油錢。
以北京到廣州為例,單次航程可以節省103公斤航空燃油,以2024年的平均油價來算,可以節省6000元成本,相當于航空公司“白撿”6000元利潤。
一架飛機憑空創造6000元的利潤,幾十架飛機合計起來,也能讓航空公司多賺不少小錢錢,這就是“節流”方面的效果。
至于“開源”方面,飛機更換“刀片”座椅,壓縮空間后,可以額外增加幾排座位,這些座位的票賣出去,又是一筆額外收入。
南航的B737客機在這方面可以說是做到極致,硬是塞進去186個座位,雖然乘客是擠了點,但最直觀的效果就是南航的收入提升了。
近幾年,航空公司的經營狀況整體不佳,尤其是國內三大航更是連年虧損。2024年是三大航虧損的第五個年頭,雖然虧損有所減少,但南航依然年虧17.7億。
與之相對的是,廉價航空的代表春秋航空公司,在2023年創造了近十年業績新高,2024年上半年更是創造了13.6億的凈利潤,在虧損的航空業可謂一枝獨秀。
廉價航空賺錢,這才讓南航下定決心進行改造,往廉價航空領域靠近。一旦南航嘗到甜頭,其他航空公司想必也會快速跟進。
未來幾年,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加入“減配大軍”,航空業也開始“消費降級”。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稱飛機出行都只能購買“硬座”。
其實,“刀片”座椅還不是行業的極致,據傳早些年,國內一家航空公司還想出過“空中站票”的主意,不過最終被管理部門給否決。
降本增效是每個企業都會做的事情,但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度”,正所謂過猶不及,過分地壓縮成本,大幅降低乘客體驗,最終未必就能扭虧為盈。
企業盈虧決定著生死,乘客的口碑同樣不容忽視,未來空中可能會出現“鋼鐵戰士”,但這肯定不會發展成主流,我國的高鐵系統還等著搶奪航空公司的乘客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