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一早,位于縉云縣雙溪口鄉的縉云縣珍稀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將基地內的秀珍菇分揀裝筐,門口的冷鏈運輸車已經整裝待發。“這些新鮮菇品每天發往金華、臺州、溫州等地的蔬菜市場,都是采購商主動上門拉貨,日出貨量超2噸,仍供不應求。”縉云縣珍稀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蔡俊沖說。
縉云縣珍稀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現已在雙溪口鄉雙溪口村、南源村建成76畝現代化種植基地。通過構建“工廠化+數字化+智能化”三位一體生產體系,今年合作社的產值預計在1500萬元左右。
走進標準化種植大棚,智能溫控系統正實時調節環境參數,菇棒架上鮮活的菇朵錯落生長。“秀珍菇對溫度、濕度、通風要求極高,過去全憑經驗管理,現在通過兩項核心專利技術實現了精準控制。”據技術員介紹,合作社自主研發的節能型種植大棚搭配“高溫出菇水冷降溫”和“4-氨基丁酸含量提升”兩項專利技術,使菇棒成品率大幅提升,確保秀珍菇在高溫期能夠健康生長,產品功能性營養成分含量提高30%,單產效益較傳統種植增長近1倍。
近年來,雙溪口鄉通過與省農科院等科研機構合作,建立起從菌種選育、自動化裝包到環境控制出菇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體系。“專家團隊駐點指導,讓我們掌握了工廠化菌棒制作、周年化栽培等核心技術。”蔡俊沖說,持續的科技創新,讓每畝秀珍菇的產值突破20萬元。
秀珍菇產銷兩旺的同時,還帶動了閑置勞動力就業。在包裝車間,南源村村民王大姐正熟練分揀菇品。“每月的工資都很穩定,還能照顧家里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強多了。”王大姐告訴記者,像她這樣的本地務工人員,合作社已吸納100余人,每年發放工資總額達300萬元。
文章來源:源新聞 楊瀟 汪峰立 胡杰榮
圖片來源:縉云發布
責任編輯:湯穎 編輯:許建強 王慧黠
監制:趙剛 管智勇 審核:葉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