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英國,以一聲炮響,叩開了封閉已久的中國大門。以此作為起點,中國也開始了被奴役的道路,此后的百年間,割地賠款對于清政府而言似乎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
而歷來世人多認為,顧名思義,這場戰爭的導火索是英國對中國進行不正義的鴉片販賣,到林則徐在虎門大肆銷毀鴉片時,英國終于有了一個可以侵略中國的最好借口。
那么鴉片戰爭的起因真的僅僅只是因為鴉片而引起的嗎?
鴉片帶來的巨額利潤
英國商人通過在中國販運鴉片,從中國獲取了數以萬計的金銀財富,甚至當時的英國政府也獲益不少,所以他們支持民間鴉片走私貿易,以此來獲得可觀的收益。但作為被鴉片持續輸出對象的中國而言,這無疑是卑鄙行為。流毒泛濫,中國上至王官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皆沉溺在"人手一支煙桿"的生活中。
錢財外流,民眾身體素質極端下降,尤其是軍隊士兵因為抽食鴉片,戰斗力不堪一擊,整個社會正處于鴉片籠罩的陰影之下。
在朝廷禁煙派的積極主張下,道光帝終于決心嚴禁鴉片。于是著名的禁煙大臣林則徐前往廣州禁煙,即虎門銷煙事件。
這也被視作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禍因。
但實際上,鴉片只不過是這場戰爭的一個契機。
通商障礙
其實早在鴉片貿易之前,英國等西方國家就已經開始與中國進行通商貿易往來。英國工業革命后,急需大量的原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于是幅員遼闊的中國,便成了最恰當的選擇對象。
然后當英國商人漂洋過海,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時,他們卻失望了。
向來以農耕經濟為主的中國,百姓處于可以自己生產,自己消費,根本就不需要外國的工業產品。況且此時的他們根本不知英國的那些商品用處何在。反過來,中國的絲綢,瓷器,茶等物品,卻在英國大受歡迎。所以這個時候的中英貿易體系中,英國不但沒能從中國撈到任何好處,反而被中國狠狠賺了一把。
加以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禁止中國商品出口,禁止中國人與外國人往來。海外貿易的進行僅僅只能依靠區區一個十三行,且數量、種類多有限制。
種種因素加起來,使得英國對中國的貿易情況非常不滿。為了改變這個不利局面,他們終于想出來了一個極好的方法——把殺人的毒品賣給中國。
而中國作為保護自己的正當禁煙運動,在英國人眼中,就成為了阻礙他們進行貿易的手段。
白銀危機
前面已經討論到早期中英貿易中中國因為處于出超地位,所以收攏了來自海外的大量白銀。
原本航海大發現之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殖民地獲取了大量金銀和奴隸,一時之間財富劇增,迅速崛起。不過他們沒想到,這些財富在手里還沒捂熱,就被送到了中國。
所以此時的世界局面:中國有了大量白銀,且對與外國的貿易保持消極態度;英國白銀外流,卻又特別渴求中國的產品。為了彌補這種不足,鴉片便成為了這種交換關系里的中介。
即:英國——鴉片——絲綢、茶等中國物品
誠然,當鴉片戰爭歸因于鴉片是有道理的,它的發生,鴉片確實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仔細考察一下鴉片戰爭前后的中國與英國的關系,就能發現,就算沒有鴉片,中英之間也會爆發沖突,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