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決策部署,以及廣東提升“數字政府”效能的新要求下,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推出“數字政府提效微記錄”專欄,面對企業群眾政務服務需求中的盲點、困點,搭建與辦事部門溝通的橋梁,針對性展開普及與疏解。同時,聚焦政務服務具體事項和服務方式,發起主題化、動態式測評與調研,挖亮點、補短板,助力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
“畢業后計劃在黃埔區開工作室,上官網咨詢卻越問越糊涂。”近日,學生小杰向南都反映,廣州市黃埔區政府官網首頁同時存在“黃埔政務服務大模型智能體”(簡稱“智能體”)和“靠埔答”兩套智能問答系統,但兩者對同一問題的答復差異明顯,甚至引用過期政策文件,導致用戶陷入“該信誰”的困境。
兩套系統回答失準: 一個答非所問,一個“卡殼”無下文
據小杰反映的情況,南都記者在黃埔區政府官網首頁找到“智能體”和“靠埔答”兩個智能咨詢入口。據了解,“智能體”由黃埔區政數局開發,主打深度思考與辦事引導,今年4月上線;“靠埔答”則定位為惠企政策智能問答平臺,同樣由區政數局主辦,早在2023年建設運行。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官網右上角有“黃埔政務服務大模型智能體”和“靠埔答”兩個智能問答功能入口(紅框處)。
南都記者實測發現,在咨詢“應屆畢業生在黃埔開公司有什么優惠政策”時,“智能體”雖經過“深度思考”,卻將問題導向“勞動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險”,看似與用戶問題毫無關聯。更令人困惑的是,用戶后續無法自由輸入信息,只能被動選擇系統預設選項,或者刷新后重新輸入問題,導致咨詢流程中斷。
而“靠埔答”在面臨同一問題時,則在二次確認“請問您想咨詢的是?”后,便不再提供進一步的信息和內容,用戶咨詢陷入“無下文”狀態。
咨詢“應屆畢業生在黃埔開公司有什么優惠政策”時,黃埔政務服務大模型智能體的回答與用戶問題毫無關聯。
咨詢應屆畢業生在黃埔開公司有什么優惠政策,“靠埔答”陷入無下文狀態。
智能問答“打架”: 同題問答迥異,頻繁引用過期政策
回答相互矛盾、引用過期政策,成為兩套系統更為突出的問題。例如,在咨詢“科技型中小企業如何申請貸款貼息”時,“智能體”引用了2023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若干措施》,回復稱:“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按企業貸款成本(實際支付貸款利息及擔保費用)給予10%的補貼,每年最高50萬元,責任單位為區金融局”。
而“靠埔答”的回答則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需在區內銀行貸款用于研發等活動時,向區科技局提交貸款貼息申請”,所附依據是2024年《廣州開發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管理辦法的通知》。政策解讀的混亂,可能讓企業陷入“該聽誰的”困境。
當南都記者以“公司想從佛山遷往黃埔,有何優惠政策”實測咨詢時,“智能體"提供的兩份政策文件已失效半年,而“靠埔答”所引用的另外4份文件同樣處于過期狀態。以“如果企業獲得重復扶持,應該如何處理”進行咨詢時,“靠埔答”和“智能體”都給出了“從高不重復”原則的答復,其中“智能體”引用了2021年《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進一步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辦法》的條款規定,但該條款已于2024年9月失效。
專家:政務服務智能化容錯率低 需強化監管與協作
中山大學數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鄭躍平指出,政務服務智能化建設仍然存在“碎片化”問題,面臨“各自為政”的挑戰,主因在于缺乏統一規劃、部門標準不一及技術局限性。他強調,政務信息容錯率極低,AI若無法保證準確性,可能導致公眾信任風險。“技術應用必須與風險管控并重。”此外,有專家建議,政府需建立動態政策庫更新機制,明確部門協作責任,同時厘清AI與人工服務的分工——基礎咨詢可依賴系統,復雜問題仍需人工介入,以平衡效率與權威性。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采寫:研究員 方曉林 設計:張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