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史紀古今
編輯丨史紀古今
抗日名將有很多,薛岳能夠獨一檔,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綽號“老虎仔”,廣東韶關樂昌客家人漢族,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成名戰役長沙保衛戰,獨創“天爐戰法”。
什么是天爐戰法今天給大家嘮一撈
當時上海南京武漢相繼失守,又發生南京大屠殺慘案,日本又整合精銳主力部隊向長沙發起攻勢。
1939年9月下旬,日本號稱第一野戰軍的11軍,秘密集結六個師團,100多架飛機,30余艘軍艦,12萬余眾兵力,于岳陽臨湘地區集結完畢,由日軍“岡村寧次”為總指揮向長沙犯進。
薛岳則是,把五十二個師的兵力部署在日軍必經途進行阻截,分別在贛北、鄂南和洞庭湖畔,利用獨特的地形優勢和戰術,把日軍牢牢地牽制住,讓日軍進攻長沙已打促降的冒犯言論與之粉碎。
薛岳獨創戰術“天爐戰法”讓日軍號稱第一野戰軍的11軍連換兩任司令還是沒有嘗到一點甜頭
可謂一劍橫空星斗寒,甫隨平北復征蠻
當時是這么一個情況,抗日戰爭進入到相持階段,日軍在華北平原進行了各種殘暴行動,北方的大城市霍霍一空,距離長沙最近的武漢也已經落入到了日軍手中。
國民政府要保存實力為長久作戰考慮,蔣介石向薛岳下達可以撤退放棄長沙的指示,從1931年日軍進攻北大營,之后發生的慘案,薛岳是歷歷在目,自然不愿意放棄長沙。
期間多次向蔣介石述說長沙對國家戰局的重要性,并且想要在長沙和日軍決一死戰捍衛尊嚴,1939年2月薛岳兼任國民黨湖南省主任委員和省主席,開始和日軍進行小試牛刀。
從整個長沙會戰中,和日軍的戰斗互有勝負。
第一次長沙會戰,岡村寧次指揮12萬余眾兵力兵分六路,從贛北、鄂南、湘北進犯,意圖在最短的時間把中國第九戰區主力軍隊消滅。
薛岳則是調動了二十一個軍、五十二個師的兵力,分別部署到洞庭湖東北岸、新墻河北岸、通城、武寧、奉新東南、錦江兩岸。
投入30余萬兵力迎戰日軍,第一次長沙會戰拉開序幕,薛岳頭腦清晰,不盲戰、不亂戰,利用地形優勢阻擊敵人,破壞一切可讓日軍利用的道路湘贛公路、湘鄂公路及九江、武寧、平江、長沙間公路、粵漢鐵路岳陽至株洲段、湘贛鐵路株洲以東。
當時“老天爺”也在幫中國軍人,在日軍機械化部隊來到長沙地界的時候,下了數天大雨,促使路面泥濘車馬難行,全民族抗戰,一切力量都加入到其中,人民群眾拿起鐵鎬、鐵鏟等工具,把本來就十分泥濘的道路又添把料。
日軍機械化部隊以及重炮難以前行,深陷泥濘道路。
湖南地形山川河流分布很廣,洞庭湖、湘江、淚羅江和瀏陽河,這些河流形成了天然防線,讓日軍進攻部隊只能去布下天羅地網的陣地前受死。
薛岳計劃一步一步后退誘敵深入,把日軍收進口袋,合圍一舉殲滅,天地為爐造化為工所謂天爐,
爐心則是將兵力在作戰帶,分布呈網狀的據點,從湖南東南面、東面、東北面、西北面和西面對來犯長沙之敵合圍,完成這個計劃,要前重兵把守,分兵繞后,左右兩側派出輕兵靈活打擊,構建好思路就要實施。
薛岳以湖南地形著棋布陣,前端防御工事修建強硬,從北到南先是新墻河,這條河的南岸就是第一線陣地,防御工事縱深100公里有余,分段阻擊、拉鋸戰、游擊戰先消耗掉一部分日軍。
不斷地拉扯誘敵,深入到爐心,派出第58軍向汨羅江東南轉移,繞道日軍后方,形成了夾擊之勢,對敵人合圍殲滅。
其實到合圍地帶的日軍已很少,在誘敵深入的路上已經消滅大半,第一次長沙會戰,造成日軍4萬余人傷亡。
長沙第一次會戰結束讓日軍重新意識到,中國雄獅蘇醒,不敢再隨意冒進,可是又想早日結束中日戰爭。
日軍換帥,再次發起攻擊。
1941年8月,日軍再次集結第三第四第六師團主力12萬余眾,由阿南惟幾率領再次進攻長沙,阿南惟幾總結崗村寧次失敗的教訓,針對薛岳戰術精心準備,薛岳輕敵還用老戰術,這次會戰在開始時就注定失敗。
在過程中滇軍利用地形在大云山伏擊日軍成功,薛岳輕敵沒有把握這稍瞬即逝的機會,增援滇軍殲滅日軍。
這次在海軍護衛下日軍進攻更兇猛,在新墻河、汨羅江、輕松擊破中國防御,
戰敗還有個原因,薛岳的電報密碼被日本的情報部門破譯。
國軍戰士在前線奮起反擊雖然英勇善戰,無奈敵人海軍空軍支援火力太猛,情報準確,國軍處于明牌狀態,始終暴露在視野中,處于被動挨打困境,第二次長沙會戰敗。
抗戰以來日軍第一次占領中國重鎮,日軍高興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宜昌遭到我部陳誠部隊進攻,局勢岌岌可危,實現圍魏救趙日軍撤出長沙
雙方在新墻河形成對峙局面,薛岳在這次會戰后經過總結,又把天路戰犯進行完善,為第三次會戰打下基礎,
用一場大捷來震驚中國,讓國民有信心驅逐日寇。
民國30年12月20日
日軍秘密調集5個師團由阿南惟幾指揮準備再次對長沙發起攻擊
第六師團在新墻河下游集結、第四十師團由二十一日進入托壩附近、第三師團稍微晚了他們兩個。
準備在二十五日晨發起攻擊,其中第六師就是南京大屠殺期間參與暴行的部隊之一,是日軍老牌精銳部隊,裝備精良,戰斗風格狂野,曾作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等等的先鋒部隊,后又參加瓜島爭奪戰。
這次日軍強勢襲來。薛岳穩步前行沒有輕敵,按照第一階段部署進行升級,命第二十軍、第五十八軍、第三十七軍等十個軍,沿新墻河、汨羅江、撈刀河縱深布防,施行第一次會戰戰術誘敵深入,并向日軍后方實行切斷,命第72軍、78軍、新三軍在贛北地區牽制日軍。
日軍從四方房、榮家灣附近猛攻新墻河,24日晚日軍增援部隊到來,中日雙方在新墻河激戰,由于日軍火力足人員裝備精良,使國軍傷亡較大,因為準備充足也挫敗日軍鋒銳,日軍憑借武器裝備優勢度過新墻河,25號日軍兵分三路向國軍第二道防線進攻。
中國守軍第五十八軍和二十軍在緊密配合下,給日軍沉重打擊,使日軍消耗極大,按照計劃拉扯使敵人深入。
在守衛博家沖洪橋兩處據點的第三九八團第二三營,準備充足,工事修筑堅牢,頑強地抵抗下,面對日軍數次沖鋒,都把日軍又趕到起點,按事先計劃阻擊敵人三日。
完成任務后第二營營長王超奎讓副營長率領士兵撤到另一座高地,自己在陣前與日軍廝殺,不幸中彈殉國。
全營士兵又和日軍廝殺三個晝夜全部壯烈犧牲,這場戰爭展現出全體將士抗日熱情的家國情懷。
日軍強行渡過汨羅江后。第九十九軍和三十七軍給予日軍巨大消耗外,以退為進,依舊按照薛岳制定戰略方針誘敵進入爐底,日軍看國軍潰敗逃亡,像只“瘋狗”一樣緊追其后,正中薛岳圈套。
這兩軍逐步抵抗后,逐步撤到日軍左右兩翼,等待時機成熟反擊殲滅日軍,
這時候由于之前下了很久的雨水,水漲船高渡河增加難度,日軍雖然渡過河流但是傷亡嚴重。
日軍攻下前幾道防線后,國軍還是以退為進執行計劃,阿南惟幾看到國軍撤退略顯興奮,向上遞交作戰方針遭到作戰主任島村鋸康反對,日本本部反對阿南惟幾的進攻方案。
因為現在湖南土地都是一片泥濘,機械化部隊發揮不出優勢,還有戰線拉得太長,人員損失嚴重,后勤補給出現問題。
阿南惟幾求功心切,決定抗命繼續進攻,并迅速行動進攻長沙,薛岳不敢怠慢,命令第十軍在長沙布防堅守長沙,頓挫來犯之敵,隨即命令各部以長沙為大本營,從后左右兩方進攻日軍。
薛岳戰術多樣兵家詭道也,伏擊、側擊、襲擊、擾擊、陣地戰層出不窮,使日軍各線路出現危機,補給運送跟不上前,裝甲部隊陷入泥潭。
為后來一舉殲滅日軍埋下伏筆。
在日軍主力都已經到達長沙外圍防御圈,薛岳下達總攻命令,并下達紀律規定,延誤戰機者按革命軍連坐法儀處,絕不姑息。
自己以身作則把指揮部搬到長沙岳麓山,就近監督和指揮各部隊作戰
1942年1月1日
日軍第三第六師團向長沙守軍發起猛攻,因為是第十軍李玉堂部隊負責守備長沙,可以和岳麓山第二十三軍炮兵陣地形成配合
在城市內與日軍展開廝殺,沒有掩體,就自己造掩體,事先把每座房子打通聯合成為防御工事,充分展現李玉堂的智慧。
在高處設置暗哨和機槍火力點充分利用地形,屢屢挫敗日軍攻勢,靈活襲擊日軍,將士們勇猛殺敵,后又在岳麓山對城市炮火支援,消滅大量日軍。
巷戰白熱化戰斗中,修械廠最為緊張,預備第十師方先覺動員起來,把非戰斗人員伙夫、警衛統統發放武器,增援修械所,在修械所的戰斗中預備第十軍擊斃日軍第三師團,王牌大隊隊長,加藤素一,截獲重要機密文件,記錄的日軍各個師團武器配置,人員裝備情況。
在文件中看到日軍彈藥武器匱乏,薛岳大喜迅速開會,分析敵我雙方態勢,薛岳部署的部隊也幾乎都到達指定陣地,大合圍之勢已定“天爐戰法”準備完畢。
同時蔣介石發布嚴令:敢從那個軍面前突圍槍斃那個軍軍長
日軍第四十師向春華山前進,一路遭到第37軍的側擊阻擊,把日軍第二大隊長水澤輝雄,第五隊長三善識,第六隊長關田生吉等被擊斃
在反擊中第二營戰士高喊,為王營長報仇,肉搏戰中,國軍戰士表現英勇,有戰士一人就刀劈日軍數人,累倒在戰場上。
此戰日軍雖有空軍支援,但還是無法突破重圍
第三次長沙會戰告捷落下帷幕,國軍戰報:日軍集結10萬余人,日軍傷亡56944人被俘139人,國軍軍隊30余萬,國軍軍隊逃亡傷亡共計29217人,三次長沙會戰日軍共投入兵力66萬人次,中國軍隊100萬人次,是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巨大會戰。
薛岳這個名字也讓日軍聞之喪膽,在整個長沙會戰過程中,殲滅日軍11萬余,榮獲蔣介石國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勛章,與1945年日本投降薛岳任受降司令官,美國總統杜魯門給他頒發的總統自由勛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