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3月20日,居民馬阿姨拾獲近6萬元現金后第一時間報警歸還;3月21日,退伍軍人朱琳坤縱身跳入冰冷河水勇救落水女童;3月25日,公交車司機陸師傅撿到近5萬元現金及時上交調度室;同日,情侶崔陳龍和王躍茹在滾滾車流中救下三歲幼童……短短6天時間,發生4起被媒體爭相報道的暖心事件,N次方事件引發網友熱議,直呼“這里的好人好事會‘疊疊樂’!”
窺一斑而知全豹。熱議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肥東“好人好事”現象已呈現“傳播效應”。究其原因,背后是怎樣的好人“營養液”在精準滴灌?
“這背后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也與肥東縣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形成的‘向善向上’的濃厚氛圍密不可分。”肥東縣委宣傳部相關工作分管負責人的回答一語中的。
近年來,肥東縣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全力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多措并舉,厚植“好人”沃土,弘揚“好人”文化,匯聚向上向善力量,持續攀高道德海拔。
“我們構建了‘發現——選樹——宣傳——禮遇’的全鏈條工作體系,實現了‘肥東好人’季季推、道德模范兩年評的常態化評選機制,精心打造了好人主題公園和好人長廊。自2022年以來,累計開展了好人事跡宣講報告會280場,拍攝了好人系列微電影10余部,通過政企合作形式,累計投入資金60萬元,慰問榜樣模范500人次,在全社會樹立了‘見賢思齊、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鮮明價值導向。”該負責人介紹說,這幾年肥東縣還陸續建成包公故里文化園和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文化生態園,進一步傳承“好人”基因,讓傳統文化與好人精神交相輝映。
好人“營養”充足,精神綠洲自然郁郁蔥蔥。從“老師媽媽”陳萬霞、“愛心瓜哥”元運竹到“抗疫英雄”張成元、“橋頭守護神”姚延順,據統計,肥東縣現有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3人,省道德模范及提名獎7人,市道德模范及提名獎45人,中國好人15人,安徽好人29人,合肥好人104人,縣級道德模范及身邊好人300余人。
選樹榜樣,貴在引領,重在落地,既要可感、可學,更要可為。如何讓市民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從“感動”到“行動”的轉化,從而引領肥東城市精神品格持續向上向善?肥東縣的密碼是“好人工作室+文明實踐+志愿服務”。
“工作室以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形式,讓好人精神落地生根。兩年來,我們已累計開展各類公益志愿服務活動108場,吸引了近1500人次志愿者參與,公益志愿服務時長超過5000小時,服務群眾逾4萬人。”肥東好人工作室發起人李小莉自豪地說。
如今,在日益放大的“好人效應”帶動下,肥東縣現有在冊志愿者數達25.2萬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1256支,年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2000多場次,服務、受益群眾超60萬人次,志愿服務時長達470萬小時,初步形成了15分鐘志愿服務圈。
“接下來,我們還將持續挖掘‘好人’富礦,完善‘好人’服務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掀起學習‘好人’、爭當‘好人’的熱潮。”肥東縣委宣傳部創建科負責人表示,要讓更多的凡人善舉,匯聚起引領肥東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彭紅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