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贏了輿論戰是不夠的,騎手更看真實的收入!
京東美團開戰,騎手會選誰?
京東殺入了外賣市場,騎手們似乎多了一個選擇。劉強東還親自下場拉人,態度親民。可老板再“親民”,卻始終不是真金白銀,騎手們猶豫了,選京東還是美團?
杭州騎手老周的手機屏幕定格在“今日已接單:18”,這個曾在美團日均跑56單的“單王”,在京東系統里遭遇“4單魔咒”。
▲圖源:微博
實測數據顯示,京東騎手日均單量23單,僅為美團的41%,核心商圈午高峰訂單密度不足美團1/3。
這種差距源于京東獨特的派單邏輯:為追求“9分鐘達”的極致時效,系統強制設定接單上限,且優先推送遠距離訂單。
杭州某站點調度屏顯示,相同時段美團騎手正在配送12單順路訂單,而京東騎手只能頂著超時風險接下5公里外的單獨派單,配送效率遠比美團低。
單子少了,即便單價變高,收入也可能減少。總之,在這種限制下,很難實現更大的收入突破,那既然收入高不了多少?何必要從一個平臺跳到另一個平臺?
京東的單量限制受到騎手詬病,更糟糕的是,京東外賣的地圖不如美團好用,地圖是騎手眼睛,一個不精準的地圖往往會把騎手帶到坑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一旦配送超時,京東的罰款被美團要高。
更讓騎手頭疼的是拍照留證制度:取餐必須拍攝清晰小票,送達需定位至精確門牌號,一旦違規就會觸發50-400元罰款,申訴通過率也不高。
還有,對比美團成熟的算法系統,京東的“智能調度2.0”也顯得“稚嫩”。
美團通過12年數據積累,已能精確計算每個騎手的最優接單量(平均12單/次)和路線規劃(誤差≤500米)。這種“技術代差”讓習慣了高效派單的老手們直呼“回到解放前”。
騎手們擔心自己會成為京東燒錢進入外賣行業的韭菜。
“先燒錢后收割”的套路,讓經歷過外賣大戰的老騎手們警惕:“當年餓了么補貼退坡時,騎手收入直接腰斬,現在不想再當韭菜。”
京東高調進入外賣市場,
向美團宣戰!
外賣行業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行業,很多人不明白京東為什么要在此時進入這個行業。
其實,京東殺入外賣行業的動機,就藏在2024年財報里:核心電商業務增速放緩,而美團閃購業務同期增長35%,直接威脅京東到家的市場地位。
更緊迫的是,美團正在試點“美團商城”,試圖從本地生活切入電商領域,這觸碰了京東的核心防線。
于是外賣成為戰略棋子:通過“品質外賣”標簽吸引中高端用戶(客單價較美團高12%),同步導流至京東APP首頁的“秒送”入口,帶動3C家電等核心品類銷售。
這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打法,解釋了為何京東愿意承擔單均更多的虧損:他們要買的是美團的用戶時間和流量入口。
這一場戰爭,在輿論上,京東暫時贏了。
4月21日的公開信攻防戰,本質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輿論破局戰。京東抓住“二選一”這個監管敏感詞,指控美團通過算法隱性限制騎手接單,盡管騎手調研顯示“二選一”實際發生率不足5%,但成功將戰火引向競爭對手的合規性。
▲圖源:視頻截圖
更精妙的是劉強東的個人IP營銷:親自送外賣、請騎手吃火鍋、承諾“四年內全職騎手超100萬”,這些動作精準擊中騎手對“被尊重”的情感需求,短期內使京東騎手注冊量激增。
在社交平臺上,網友一邊倒支持京東,而美團已經被罵慘了。
王興沉默,想后發制人?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
面對京東的輿論攻勢,美團選擇“三不原則”:不正面回應、不公開論戰、不放大話題。
王興的個人社交賬號保持沉默,美團官方僅用一張對比圖揭穿“二選一”謊言,便不再糾纏。
有人說,這是美團慫了,其實這是成熟的輿情管理方式。作為市場占有率70%的龍頭,任何激烈回應都會提升對手的存在感,而讓京東在補貼大戰中自我消耗,才是性價比最高的策略。
▲圖源:微博
少說多做。美團的真正反擊藏在政策文件里:2025年二季度起,為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調整部分商家的費率,將傭金率下降至4%-5%左右,直接對沖京東的“0傭金”誘惑;
推出“騎手考試賺積分”制度,超時不再扣錢而是扣分,通過培訓機制降低流失率。這些潤物細無聲的改革,直擊京東的兩大痛點:騎手權益和商家生態。
更狠的是在下沉市場的布局。
數據顯示,京東外賣大部分訂單來自一線市場,而美團在三線以下城市的訂單占比達65%,形成“你打你的高端局,我守我的基本盤”的戰略分割。
美團畢竟是在早年外賣大戰中獲勝的王者,實力強勁,京東如果想靠占據輿論高地而獲得勝利,似乎沒有可能性。
實際上,美團的真正底氣,在于12年積累的“算法霸權”。其智能調度系統能精確到每個騎手的“等紅燈時間”,將平均配送時長壓縮至28分鐘,準時率達98.7%。
在騎手管理上,美團的“服務分體系”已形成閉環:高服務分騎手能優先接單、獲得優質訂單,而低服務分者逐漸被系統淘汰。這種“自驅動式管理”比京東的“強制接單上限”更高效,也讓騎手們明知是算法牢籠,卻不得不主動優化配送路線。
因為離開美團,很難在其他平臺獲得同等單量。
總 結
這場外賣大戰的本質,是兩大資本集團對“最后一公里”流量的殊死爭奪。
京東試圖用“補貼+情懷”撕開缺口,美團則依靠“算法+生態”構筑壁壘,而夾在中間的騎手們,不過是數字戰場上的“可計算資源”。
當京東高調宣傳“為騎手交五險一金”時,美團正通過降低抽成籠絡商家;當劉強東在鏡頭前給騎手夾菜時,王興在董事會上批準了新的算法優化方案——所有的輿論溫情,最終都會轉化為系統里的訂單數字。
更值得警惕的是行業潛規則的迭代:從“二選一”的顯性壟斷,進化到算法控制的隱性霸權;從燒錢補貼的粗暴競爭,升級為生態綁定的精密博弈。
騎手們面臨的不再是“選美團還是選京東”的簡單選擇題,而是“在高效剝削系統里賺快錢,還是在溫情脈脈的新系統里被長期綁定”的生存悖論。
沒有騎手愿意為“未來的餅”拼命,他們只關心今天的系統能否多派幾單,明天的補貼是否還能到賬。
這場巨頭之戰的終局,或許不取決于誰燒錢多、誰算法強,而在于誰能先明白:真正的行業顛覆,從來不是流量的收割,而是對每個勞動者基本權利的敬畏與守護。
參考消息:
21世紀經濟報道:《一天送出1800萬單,王興挺進電商腹地》
上觀新聞:《京東和美團角逐外賣市場,到底應該“爭”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