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去美元化從來不是紙上談兵,當特朗普還在揮舞關稅大棒時,中國外貿企業已悄悄掀起一場“金融起義”——跨境交易中人民幣結算占比創出了歷史新高,直接把美元擠下神壇。
這場“去美元化”暗戰,是美國自己的反復無常點燃了導火索。現如今中國的去美元化進行到了哪一步?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什么樣的成績?
美元霸權裂縫中的“中國逆襲”
4月23日中國媒體報道,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最新公布,中國跨境交易市場爆出“核彈級”數據:人民幣結算占比54.3%,交易額7249億美元,雙雙碾壓美元的41.4%。
對比2018年美元70%的統治地位,這場逆轉堪稱“史詩級翻盤”。
這些數據的背后,改變的不僅僅是人民幣在海外市場攻城略地。對國內的貿易企業來說也是極大的利好的。
以前中國的外貿企業做生意,只能接受海外客戶的美元支付。
更為關鍵的是,訂單達成之后,外匯匯款進入到自己的人民幣賬戶要等上3天的時間。匯率稍微有波動就會侵蝕掉為數不多的利潤。
而現在,國內的制造業商品用人民幣交易,幾乎是秒到賬,不僅到賬時間快,還避免了外匯的損失。加快了資金的流轉。
這場逆襲絕非偶然。中國央行早在2018年便埋下伏筆:一邊擴建覆蓋182國的CIPS跨境支付系統,被稱作金融界的“北斗導航”;另一邊聯合38國簽下5600億貨幣互換協議,關鍵時刻能當“金融盾牌”。
更絕的是數字人民幣,全球186國商戶正體驗這種“中國速度”,其中東盟貢獻了45%增量。
特朗普“神助攻”與人民幣的“三重殺招”
戲劇性的是,人民幣的崛起竟離不開美國的“神助攻”。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逼迫著海外的貿易商,都在避免使用美元進行交易,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觸犯美元的長臂管轄權,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法律損失。
拋棄美元使用人民幣交易,不僅安全,也少了很多的后顧之憂。
尤其是2022年之后美聯儲瘋狂加息導致美元流動性枯竭,反而讓全球資本把人民幣當“避風港”。
中國資本項下人民幣結算暴漲,華爾街見聞直指:“更多國家在投資中國而非美國!”
中國在這場貨幣戰中用步步蠶食的方式,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去美元化,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和中國簽訂人貨幣互換協議。
一些資源大國,直接用礦產和能源換中國的人民幣,然后用人民幣來購買中國商品,形成了貿易循環。
歐洲等發達國家,正在使用高科技產品來獲取人民幣的使用額度,加強了在科技領域和中國的合作。
人民幣在國際化的進程之中少不了中國硬核科技的崛起。
CIPS已覆蓋89%時區,新加坡清算速度比紐約快0.7秒——足夠香港操盤手完成3筆套利交易;
央行將跨境人民幣業務壓縮到“T+0”,商務部允許跨國公司用人民幣搞資金池,甚至放出“境外機構直連數字人民幣”的終極大招。
最諷刺的是,美國商務部威脅“切斷中國供應鏈”時,卻沒有意識到,這相當于給世界開了條繞開美元的VIP通道!”
人民幣的“淮海戰役”
“現在就像1948年的解放戰場,我們拿下了錦州,但平津戰役還在后頭。” 雖然人民幣在SWIFT支付占比僅4.13%,但CIPS平臺上的交易量早已不歸美國統計。
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幣日交易量破800億,紐約對沖基金悄悄將30%頭寸換成離岸人民幣國債。就連特朗普也突然改口“要對華友好”,美媒坦言:“全球資本正在用腳投票!”
但人民幣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東盟討論推出“亞元”,非洲探索統一貨幣,70國雖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但第三方結算占比仍不足5%。
正如深圳前海某金融高管所說:“美元霸權不會一夜崩塌,但當柬埔寨農戶都用人民幣買中國化肥時,這場貨幣戰爭已進入‘農村包圍城市’階段。”
歷史的黑色幽默在于:美國用SWIFT制裁他國,卻親手催生了CIPS;美聯儲用加息收割全球,反而把人民幣送上國際舞臺。或許正如義烏王老板那輛“虧掉”的寶馬——今日中國少了一輛豪車,明天世界多了一套貨幣新秩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