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4月23日,俄羅斯外交部發(fā)布聲明,正式宣布對21名英國議員實施入境禁令,作為回應英國長期以來對俄敵對政策的又一輪反制行動。這份“黑名單”直指那些在英國議會中公然叫囂“沒收凍結(jié)俄資產(chǎn)”、支持對烏軍事援助、推動外交脫鉤的“鷹派”政客。俄方在聲明中毫不客氣地指出,英國已經(jīng)不再是外交斡旋的平臺,而是主動尋求與俄羅斯“公開對抗”的挑釁者。
這場外交交鋒的導火索,是近期倫敦議會內(nèi)部掀起的又一輪“強硬對俄”浪潮。多名英國議員高調(diào)鼓吹將被凍結(jié)的俄方主權(quán)資產(chǎn)“合法挪用”,轉(zhuǎn)用于資助烏克蘭戰(zhàn)爭,甚至有人提出將俄外交官驅(qū)逐出聯(lián)合國體系。更有甚者,公開宣稱俄羅斯應被“徹底孤立在文明世界之外”。面對這種歇斯底里的政治表演,俄方顯然不再容忍,選擇精準打擊,將這些“嘴炮政客”逐一列入不受歡迎人物名單,用實際行動回應英方的“制裁成癮”。
此次被俄列入禁名單的英國議員涵蓋保守黨、工黨、自由民主黨等多個政黨,其中包括長期鼓吹對俄極限施壓的布萊爾·麥克杜格爾、菲爾·布里克爾、喬安娜·巴克斯特等人。他們對此的反應也可謂充滿“自我感動式英雄主義”,有人甚至高調(diào)宣稱“被俄羅斯制裁是一種榮譽”,并以此自詡“反普京先鋒”。這類表態(tài)充分暴露出西方政客長期以來將對俄強硬當作個人政治資本、炒作工具的本質(zhì)。他們并不真正關心所謂人權(quán)與安全,只是熱衷于將俄羅斯妖魔化以博取國內(nèi)輿論和跨大西洋盟友的掌聲。
但對于莫斯科來說,英國已不僅僅是“輿論挑釁者”,而是充當美西方集體打壓俄羅斯的橋頭堡。從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fā)至今,英國始終走在對俄制裁最激進的前列:凍結(jié)俄寡頭資產(chǎn)、封鎖俄國媒體、訓練烏克蘭特種部隊、提供遠程導彈、推動北約東擴,幾乎沒有一項制裁提案上英國不是首倡者。其“外交大臣”角色儼然淪為美國戰(zhàn)略意志的復讀機,英國議會則徹底喪失了理性制衡的功能,成為反俄喧囂的回音壁。
而俄羅斯對英的制裁也并非首次。自俄烏沖突全面升級以來,莫斯科已多次對歐美國家官員、議員、媒體人實施對等制裁,其中英國是“上榜次數(shù)最多”的國家之一。2022年俄羅斯曾一次性制裁287名英國議員,2023年又驅(qū)逐兩名涉嫌從事情報活動的英國外交人員。而就在2025年3月,俄羅斯再次要求兩名英國駐莫斯科使館相關人員限期離境,理由是“從事顛覆性活動”。一系列措施清楚地表明,俄英關系早已全面撕裂,已無回旋空間。
此次入境禁令的宣布時間也頗為微妙——恰逢倫敦正在主辦一場烏克蘭問題相關的“和平對話”會議,西方國家試圖以此推進一項不包括俄羅斯、卻要求俄“單方面讓步”的“偽和平方案”。俄羅斯外交部的反擊聲明可謂直指要害:英國不僅在制造對抗、鼓吹分裂、惡意凍結(jié)主權(quán)資產(chǎn),更試圖將自身塑造成“全球正義的化身”,用虛偽道義包裝赤裸地緣博弈。這種雙標表演,俄方早已看穿,且毫不客氣地予以點名。
現(xiàn)在,俄英互列“黑名單”的鬧劇再度上演,映照的卻是整個西方體系對俄遏制戰(zhàn)略逐步失控的縮影。當所謂“議會外交”淪為對抗工具,當制裁成了議員們的政治勛章,真正受損的只有和平、秩序與全球多邊機制的公信力。而那些仍在高喊“道義制裁”的西方政客,終將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輕描淡寫按下的制裁按鈕,最終會反彈成毀滅自家制度穩(wěn)定的倒計時炸彈。俄英對抗已無法止步,西方的制裁游戲也早已從正義敘事,滑入了滑稽劇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