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期,有高達80個從中國出發的航班被取消。
全球航運領域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這并非簡單的市場起伏,而是中美貿易摩擦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美國原本希望通過關稅措施保護本土產業,卻意外給自己制造了麻煩,導致進出口貿易雙雙下滑,航運需求顯著減少。
這場貿易爭端重塑了國際貿易格局,使得貨運需求下降,航運公司不得不削減航班次數,從而引發了這一波航運寒潮。
訂單驟降,市場寒意漸濃
4月16日,全球貿易數據平臺Vizion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從3月底到4月初,全球與美國的貿易航線預訂量急劇縮減。
特別是美國的集裝箱預訂量大幅跳水,全球預訂的標準箱數量環比下降了49%,美國整體進口量也顯著下滑64%,而從中國進口的降幅更是達到了64%。
這些變化不僅對傳統的大宗商品貿易造成了影響,還對跨境電商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曾經活躍在跨境電商平臺上的商家們如今變得更加謹慎。
一位主營服裝類跨境電商的商家透露:“過去從中國采購商品到美國,我們的利潤還算可觀,但隨著關稅增加,我們的利潤幾乎被完全壓縮,甚至可能虧損。目前只能暫時觀望,減少發貨量,等待局勢明朗。”
貿易摩擦如何傳導至航運業
原本穩定的航運市場為何突然陷入如此困境?
根本原因在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美國頻繁實施的關稅政策。
為了維護本國產業利益,美國政府逐步提高了對進口商品的關稅。
作為美國的重要貿易伙伴,中國自然成為其關稅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表面上看,此舉旨在降低對華商品依賴,提升本土制造業競爭力,但在實際操作中卻產生了嚴重的副作用。
美國政府希望借助關稅讓進口商品價格上漲,進而鼓勵消費者購買本國產品,推動國內生產。
然而,這種單一的保護主義策略并未如預期般順利運行。關稅政策如同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引發了一系列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而航運業無疑首當其沖成為受害者。
航運公司曾經依賴穩定訂單開展業務,如今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以往繁忙的航線和穩定的貨運量突然大幅縮水,訂單量銳減,運輸需求近乎停滯。
許多航運公司原本期待這一政策能夠保護美國企業,提升其競爭力,結果卻適得其反,令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陷入困境。
美國進口商承受著高額關稅負擔,采購成本飆升,美國消費者也在為這一政策買單。
由于關稅上升,許多企業不得不提高商品價格,最終導致美國市場商品供應量大幅減少。
那些依賴中國進口商品的美國零售商被迫提價或減少庫存,消費者無法再享受到以往相對便宜的商品,商品價格普遍上漲,購買力受到嚴重影響。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給進口商帶來了沉重壓力,直接導致大量美國企業不敢輕易下單,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數量大幅減少。
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報告,近九成受訪的美國進口企業表示,因關稅壓力,他們已決定削減或取消從中國的訂單。
部分企業則積極尋找低關稅國家以替代中國,或將生產線遷往其他地區,以減輕關稅負擔。
對于仍堅持從中國采購商品的企業,另一種應對方式是提高商品售價,以彌補關稅帶來的成本增長。
盡管這種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保住利潤,卻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導致銷售額下降。
更為復雜的是,這種關稅政策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逐漸顯現。許多美國企業未意識到,一旦減少從中國的進口,可能會失去高質量、低成本商品的來源,而這些商品往往是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過關稅增加成本,并不能簡單通過轉向其他國家來彌補,因為其他供應商同樣面臨全球競爭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整體成本難以控制。
連鎖反應,全球供應鏈受創
這場航運危機產生的連鎖反應正在全球供應鏈上持續蔓延。
港口裝卸作業量顯著下降,收入減少,昔日繁忙的港口如今變得冷冷清清。
與港口相關的上下游產業,例如卡車運輸、鐵路運輸和倉儲等,業務也隨之下滑。
過去港口堆滿集裝箱,卡車川流不息,現在集裝箱數量減少,卡車司機活計減少,鐵路運輸貨物量下降,倉庫也空置不少。
洛杉磯港明確表示5月份將出現12個空白航次,這意味著港口收入減少,相關配套服務行業如港口裝卸工人、貨運代理等業務量也會隨之下降,許多人可能面臨失業風險。
特斯拉上海工廠零部件庫存僅夠維持12天,被迫啟用“空運救命”,單車載貨成本激增4000元。
這些制造業企業的生產節奏被打亂,不僅影響自身發展,還波及上下游產業鏈企業。
普通消費者也將感受到不小的沖擊。
美國超市貨架上的中國商品上架率降至30%,價格卻飆升55%。未來我們可能會發現,在超市里想買一些進口商品,要么更貴了,要么干脆買不到。
為應對這一情況,許多企業開始調整策略。一些中國企業努力開拓其他國際市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比如浙江寧波慈溪的一些家電企業,雖然美國訂單減少,但通過調整經營策略,開拓其他國家市場,海外訂單總量反而小幅增長。
還有些企業選擇在東南亞等地設廠,利用當地低關稅優勢繼續向美國市場供貨。
結語
這場航運危機雖然來勢洶洶,但也并非沒有轉機。從中國企業角度看,許多企業已經開始積極尋找應對之策。
一些企業開始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積極開拓歐洲、東南亞等新興市場。
貿易保護主義并不能解決問題,唯有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全球貿易穩定,才能促進全球經濟健康發展。
希望航運業能早日擺脫困境,全球貿易恢復往昔繁榮。
參考信源
北晚在線,2025-04-16,訂單暴跌!美國港口預警:未來幾周“將大規模停航”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2025-04-22,失去美國訂單后海外訂單量竟變多了,關稅“回旋鏢”已砸向美企和民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