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9點多,92歲的書法家、合肥市文聯原主席李訓華,由家人用輪椅推著來到了安徽省美術館。他和眾多觀展者一樣,滿懷期待來到這里,參加當天上午10點舉行的《愿天下祥和——百歲郭因書畫小品展》開幕式。
幾個月前,一場名為《無弦之琴——郭因書畫小品展》,在廣州市展出獲得了極大成功。故而此次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安徽省文史研究館)主辦的《愿天下祥和——百歲郭因書畫小品展》備受關注。來自全省各界的領導嘉賓、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及藝術家、美術愛好者等三百余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百歲學者、美學大家郭因先生書畫展的開幕盛事!安徽省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永飛,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胡敏,安徽省政府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劉健,安徽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省政府參事室原黨組書記、主任白和平,安徽省政府參事室原黨組書記、主任邱江輝,安徽省政府參事室原黨組書記、主任周慶,安徽省政府參事室原黨組成員、副主任劉江潁,安徽省政府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王蘭,郭因先生家鄉代表、績溪縣委副書記邱型軍等出席了22日上午的開幕式。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章飚在展廳內向在場的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鄭永飛,安徽省政府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劉健,安徽省政府參事室原黨組書記、主任邱江輝,安徽省政府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王蘭等介紹郭因先生書畫小品的藝術特色)
《愿天下祥和——百歲郭因書畫小品展》共展出郭因先生的222幅書畫精品,在布展之前郭因先生表達了將這些作品全部捐贈給安徽省美術館永久珍藏的愿望。開幕式上,舉行了捐贈儀式,郭因先生的女兒胡遲代表父親接受了安徽省美術館頒發的《捐贈證書》。
(開幕式上,現場大屏幕播放百歲老人郭因視頻致辭)
“我不是書畫家,我只是把我一顆熱愛人類、熱愛天地萬物的小小愛心,不僅寄托于我的文字,而且也寄托于我的字畫。我只是想為這個世界的普遍祥和,不僅以我的文字、而且以我的字畫發揮一點小小的蝶翅般的推進作用。我不奢求,但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讀懂我的心愿,原諒我筆墨的粗疏與稚拙。趁此機會,我由衷祝愿全人類與天地萬物共生的族群,都能與天地萬物同壽。”開幕式上,現場大屏幕播放的百歲老人郭因視頻致辭,深深打動了所有在場者。
開幕式之后,大家來到安徽省美術館五樓8號、9號展廳,觀賞在這里精心布展的222幅郭因書畫小品。展廳內,郭因的《前言》自述首先映入眾人眼簾:“飽歷滄桑,對人生有了較深的感悟之后,我提倡了以追求人自身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為根本觀點的綠色文化、綠色美學。我有一首題為《愿》的歌詞,濃縮了我的一套綠色思想:愿五洲到處綠油油,愿江河萬古涌清流,愿天空久久湛藍,白云緩緩飄游。愿人類永恒相愛不相仇,對天地萬物也一派溫柔。愿人們一個個心靈擺脫貪婪而自由。愿生機與歡樂充溢全球......”不少知悉郭因人生經歷者,對這段話蘊含的深意有著不同尋常的感悟。
“郭因是世紀老人,正值壯年時,他在政治動亂中遭受過非人折磨。他的可敬之處在于,雖經歷過戰爭和苦難,但心靈反而更加至真至純至善至美,更加追求天下祥和的美好愿景,他的追求恰恰體現的是人性的大美,是至高的善。”以執導《淮河六章》被廣為人知的安徽廣播電視臺著名導演于繼勇,最近正帶領團隊拍攝百歲郭因的電視紀錄片,他在展覽現場頗有感觸地告訴安徽青年報、安青網記者,“今天在這里展出的二百多幅作品我看過之后很受震撼,這些作品生動詮釋了郭因百歲書畫小品展‘愿天下祥和’的展覽主題。”
安徽省硬筆書協女書委秘書長、芯悅教育校長徐芯悅在展廳里指著眼前的幾幅作品對安徽青年報、安青網記者說:“郭老的小品畫多以山、松、石為主,淡淡的筆墨,淡淡的色彩,給人一種清新雅致的感覺。尤其他每一幅畫的配文,總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講述著美的概念,傳遞著美的力量,‘綠色祥和,天下大同’則是郭老這次書畫展主要表達的思想。”徐芯悅隨后表示:“我很珍惜今年春天在安徽美術館和百歲郭因書畫小品展的美好相遇,在6月8日展覽結束之前,爭取讓我們芯悅教育的學生也來這里感悟一下郭老的書畫珍品。”
郭老女兒胡遲在展廳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強調:“當初籌備‘百歲郭因書畫小品展’時,老爸定了展標‘愿天下祥和’,我和安徽美術館館長王嶺看到了之后,建議給展覽的展標起了什么‘大道至簡’之類的,但他不愿意,他說因為他的作品不僅僅是書畫作品,他其實是想讓書畫作品來表達他的一些思想和他的一些心愿,他是想為天下祈福,我們最后覺得他的百歲畫展可能與一般的畫展有著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就有了‘愿天下祥和’這個展標。”
《愿天下祥和——百歲郭因書畫小品展》共分三個部分:(一)共此山川向往桃源。(二)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石縫綻青松;(三)因心造境天下大同。
安徽青年報、安青網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觀展者既有省內外一批很有影響的書畫家、評論家,也有書畫收藏家、書畫愛好者和具備創作實力的書畫家,既有白發蒼蒼的老藝術家,也有風華正茂的青年美術工作者,既有長期以來與郭老較為熟悉的各界知名人士,也有不少慕名而來的綠色美學追隨者。他們看得很認真、很仔細,不時用手機拍下裝裱精致的郭老書畫小品,觀展者更多的則是與展廳內郭老的作品合影留念。
1926年出生的郭因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美學家、美術史論家。綠色文化綠色美學首倡者。現為安徽省藝術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安徽省文史研究館榮譽館員、南開大學哲學院兼職教授、安徽省美學會、安徽省綠色文化綠色美學學會和安徽省管子研究會名譽會長、安徽省中國畫學會名譽主席。著作有《藝廊思絮》《中國繪畫美學史稿》《中國古典繪畫美學中的形神論》《審美試步》《中國古典繪畫美學》《先秦至宋繪畫美學》等。郭因也是目前我國健在的年齡最長、影響較大的當代著名美學家。他曾被國務院授予“為發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被中國美術家協會授予“卓在成就的美術史論家”稱號,皇皇十二卷《郭因文存》被稱為“全國美學界的重大成果和安徽文化強省建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因其大量卓有成就的著述和在中國美學領域廣泛的社會影響,郭因一直是眾多專家學者和媒體追捧的熱點人物,大量出版物和媒體對美學家郭因的研究和報道文章在數百篇之上,形成了一道較為別致的文化風景,被稱為安徽文化領域特有的“郭因現象”。
郭因書畫小品何以如此贏得社會各界的青睞?他的書畫作品有哪些獨特的藝術魅力?展廳內用文化景觀呈現的文化界人士對郭因書畫作品的評論,給出別有韻味的解讀,升華了觀展者對其藝術作品的深度理解:
著名畫家、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郭公達:“繪畫繁容易,簡很難。郭因先生的書畫創作就是‘簡’的,簡約而不簡單。細細品味,有很多獨到之處。由于他長期對理論的研究使其具有很高的眼界,所以他的繪畫不同于一般人的繪畫,很有特色......”
著名畫家、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鮑加:“郭因是著名美學家、美術史論家,他藝術理論基礎深厚,文化修養全面,他的書畫自然就與眾不同。他的書畫是對藝術本性的追求,而并不注重形式、布局、顏色等,出手不凡,很有特色......從他的畫風看,氣韻生動,意境幽遠!他的小品畫獨樹一幟,給我們安徽畫界增添了色彩。”
著名油畫家、廣東省油畫學會主席邵增虎:“看了《無弦之琴——郭因書畫小品展》,水準很高,畫有看頭,書法更有味道。看多了大魚大肉般的畫展,郭老的書畫就像一杯久久不曾品嘗過的淡雅清茶,看了很舒服,久看不厭。他的畫不是通行的意識形態觀念,也不是流行的具象手法,既不失優秀傳統的繼承,又有自我感情的輕輕吟唱,有意境,有情趣......”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章飚:“郭因先生對中國繪畫幾千年的歷史爛熟于心,談及歷代畫家的風格如數家珍,對繪畫理論的發展脈絡更是‘胸中有一本清帳’,這些素養滋潤下的博學之士,落筆不同凡響也就不會讓人感到詫異了......”
著名美術理論家、安徽大學藝術學院首任院長劉繼潮:“郭老有深厚的書法功力,然而他的書法特色恰恰在功力之外。無論是橫幅,還是條幅;無論是詩,還是短文;或寥寥落落數字,或洋洋灑灑滿篇,映入眼簾的是一種整體的和諧美。字體的大小搭配,筆畫的疏密相間,運筆的方圓頓挫,皆隨手揮灑,一任自然,從不做作。他的書法作品,墨彩照人,通體秀逸、圓潤,書卷氣充溢其間。真可謂‘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郭老作起畫來往往童心勃發,興致極高。每次朋友間合作中國畫,他總是率先開筆,運筆迅疾,揮灑自如,中、側互用。轉瞬間,一方巨石突兀在白色宣紙之上,有形有質,深淡枯濕,盡在其中。”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美術史論家陳傳席:“他對繪畫的歷史、畫理畫法,都有精湛的研究,他的詩詞歌賦(新詩、舊詩)也都寫得很好,修養高,基礎好,認識能力強,他以畫自娛,隨意揮灑,無不格調高雅,境界非凡,尤文化內涵豐富見著。郭因先生的畫,雖簡潔幾筆,一塊大石頭、一棵殘松、一個小亭,然皆不精般,超然絕俗,筆力圓潤,窊隆色理,旁直向背,形生意顯,至于神明煥發,意態隨出,非深研畫之三昧者,不能造此也。”
著名文藝評論家、安徽省社科院文學所原所長錢念孫:“郭老的書畫小品,可以講為安徽畫界乃至全國畫壇開辟了一條新路子。現在各種各樣的畫派很多,但從畫面形態、內容看,郭老的作品跟很多書畫家大不相同,他對藝術有獨到的表達,所以呈現的作品具有獨創性,是其他人難以企及的。他的山水畫法大有講究,遠山處理善用枯筆勾勒,再敷以淡墨極其生動悠遠。我感到,郭老的畫不能說是哪一類的畫,但要肯定有筆墨、有章法、有畫理、有技藝的,只不過他的手法往往是不露痕跡的,他講求技巧但又不唯技巧。”
著名文化學者、安徽省委統戰部原政策研究室主任、二級巡視員李傳璽:“郭老的書畫作品給現在的書畫創作帶來很多啟示:1、蘊藏著郭老很深厚的文化自覺、美學自覺。2、體現著郭老很深刻的社會和人生思考。3、展示了筆墨的神奇魅力。我用八個字奉獻給敬愛的郭老:以道統藝,以藝臻道!”
《新安晚報》文體中心原新聞總監、高級編輯馬麗春:“郭因先生積數十年之學養,厚積薄發,這在他的作品上表現很明顯。他的作品每每讓你會心一笑,這正是畫外功夫所致。不光他的畫讓你動心,他的那些書法作品,不刻意去求其書藝,但他的字外功夫,那些書法作品中所蘊含的學者氣息和書卷味,才是最動人心的。故郭因先生的書畫作品,在安徽文人中最受追捧,很多人以得到他的字和畫為榮。”
安徽省報告文學家協會副主席、市場星報藝術中心主任周玉冰:“先生的書畫簡約成趣。雖然他謙虛地說不是書畫家,但他的作品以學養完成,涉筆成趣,自然渾成,疏密相間,和諧舒展,充滿生命律動。他追求一種‘中和’之美,這種中和美體現在他筆墨相應,體現在用筆的轉側之間,更體現在意境悠遠之上,以簡約筆觸傳達出高古風貌和無窮意蘊。”
中國農工黨廣東書畫院院長卜紹基:“在郭因先生的書畫中,我們看到一種文化人的寧靜與淡泊。這些作品,雖無弦卻能奏出天籟之音,讓人在靜謐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與生命的真諦。”
著名畫家、安徽綠色書畫院副院長黃小舟:“郭老的畫篇幅不大,大多是描摹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似屬于自娛自樂的怡情養性之作,但幅幅是精品,值得永久珍藏。這不僅僅是因為郭老的才情學養和高超的筆墨技巧,還因為每一幅作品都包含著郭老深邃的綠色思想和博大的綠色情懷。郭老常常告訴周圍的人,他把作畫當成業余生活的一部分,當作一種換腦子的方式,當作一種養生的手段。他從不把它當作主業,即謀生的手段,所以他的書畫無任何功利心,因而才脫盡俗氣,達到書畫的最高境界——逸品!”
采訪札記:為“愿天下祥和”喝彩
此次在安徽美術館舉辦的《愿天下祥和——百歲郭因書畫小品展》開幕式,給不少觀展者一次“愿天下祥和”的文化熏陶,細細品味展出的222幅作品,從始至終貫穿著百歲郭因“愿天下祥和”的美好愿景。
安徽青年報、安青網記者有緣跟蹤采訪郭老近30年,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郭老一直敏銳觀察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脈動,對人類的命運、社會的未來、國家的前途等重大問題的思考滲透于十二卷《郭因文存》和他豐盈的“大美學”研究成果之中。
郭因先生在20世紀60年代出版的《關于真善美的沉思刻痕》中寫過一則《小舟人類》:“地球已變成小舟,人類在相依為命,合作則俱生,斗毆則偕亡,人類要團結,國家要合作,民族要交融,人人都幸福,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結果。”這完全契合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
安徽書畫院副院長陳明哲曾撰文指出:“郭因先生曾滿懷欣喜的認為:‘明天的人類將生活在最最美麗的山山水水之中。明天的人類,將會創造出最最美麗的山水畫。明天的人類,將會有最最理想的棲息精神家園和翱翔精神的天地。’正如先生所期望的那樣,我們的國家也正在努力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
(安徽青年報安青網記者楊益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