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俄烏戰爭打得熱火朝天,全球目光都聚焦在這場沖突上。就在這時候,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胡偉扔出了一顆重磅炸彈。
他在一篇文章里公開說,中國不該跟俄羅斯站在一起,而是得趕緊跟美國和西方國家結盟,甚至還要“求美國原諒”。
這話一出,網上炸了鍋,有人罵他是“賣國賊”,有人說他“崇洋媚外”。到了2023年,他又在美國《紐約時報》采訪里火上澆油,說中美關系搞砸了主要怪中國。
這位曾經風光無限的學者,一下子成了眾矢之的,最后不僅丟了職務,連學術圈的立足之地都沒保住。
胡偉的故事聽著讓人感慨。他本來是個學術界的牛人,拿過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過“百千萬人才工程”,結果就因為這幾句話,把自己搞得一敗涂地。
誰是胡偉?
胡偉,1964年出生,上海人,從小就是個學霸。1982年,他考進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成績那叫一個拔尖。1989年碩士畢業后,他留校當了老師,學術路上一路開掛。
升副教授,當教授,1999年又成了博士生導師。后來他跳槽到上海交通大學,擔任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還當上了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
胡偉在學術圈的名聲不是蓋的。他研究比較政治學、政策分析和中國政府,寫過上百篇論文,拿了17個省部級社會科學獎,主編過《中國城市公共服務公眾滿意度藍皮書》這種硬核著作。
他還去過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做訪問學者,1997年在哈佛,2002年在斯坦福,這讓他眼界大開,也接觸了不少西方的政治理念。
早年,胡偉的文章還挺民族主義的,但慢慢地,他的調調變了。
比如他寫的《現代化的模式選擇》,就有點暗搓搓地夸西方模式,批評國內的政治文化。
這轉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是他多年在美國待著,思想一點點被影響的結果。到了后來,他對西方的向往越來越明顯,這也為他后來的驚人言論埋下了伏筆。
為啥這事兒爭議這么大?有幾個原因:
跟國家政策對著干
中國在俄烏戰爭里一直保持中立,呼吁和平解決。胡偉卻說要跟美國一起搞俄羅斯,這跟國家的立場完全背道而馳。網友覺得他這是在拆臺,站錯隊了。
中國人對俄羅斯感情復雜,有歷史恩怨,也有現實合作。胡偉一句話要把俄羅斯踹開,還要去“求美國原諒”,這讓很多人覺得憋屈,像是自己人跑去舔外國人。
學術自由的邊界
有人覺得,胡偉是學者,有權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是學術自由。可更多人認為,學者也不能隨便亂說話,尤其是在國家大事上,胡偉這明顯是越界了,害了國家利益。
這爭議不光是網上吵吵,現實里也炸開了花。胡偉的文章沒幾天就被刪了,《中美印象》網站都一度打不開。
有人寫了文章反駁他,說他天真,以為跪下就能解決問題。總之,他這番話算是捅了馬蜂窩。
胡偉的研究和思想轉變
要說胡偉為啥會有這些想法,得從他的研究和經歷說起。
他早年在復旦教書時,研究多是國內政治和政策分析,文章里還帶著點民族主義的味道。
但1997年去哈佛做訪問學者后,他的思路開始變了。他接觸了西方的民主理論和全球治理理念,回來后文章里多了些對西方制度的欣賞。
比如他寫的《現代化的模式選擇》,就提到西方模式在效率和公平上的優勢,隱晦地批評國內的一些做法。后來在斯坦福的經歷更強化了這種想法。
他開始覺得,中國要想現代化,得向西方靠攏。這種思想在他后來的文章里越來越明顯,到了俄烏戰爭時,終于徹底爆發出來。
胡偉的轉變不是一天的事,是多年積累的結果。他在美國待過,見過外面的世界,可能真心覺得西方那一套更好。
但問題是,他忘了自己是個中國人,忘了國內的現實和老百姓的感情。他的研究讓他站得太高,卻離地面越來越遠。
胡偉的言論得放在當時的國際背景里看。2022年俄烏戰爭剛開始,全球局勢亂成一團。
美國拉著北約制裁俄羅斯,中國這邊保持中立,既不幫俄羅斯打仗,也不跟西方一起搞制裁。胡偉卻跳出來說,中國得跟美國站一塊兒,這跟國際形勢和國內政策完全不搭。
那時候,中美關系本來就緊張,美國對中國各種打壓,貿易戰、科技戰沒停過。胡偉卻說中美關系惡化是中國的問題,還要去“求原諒”,這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你說美國制裁咱們的時候,咋沒見他們反思呢?
胡偉的分析可能有學術邏輯,但完全不接地氣,忽略了現實的復雜性。
再說俄羅斯這邊,雖然跟中國不是鐵板一塊,但兩國的合作關系也不是說扔就扔的。
能源、軍事、經濟的聯系擺在那兒,胡偉一句“拋棄俄羅斯”,聽著簡單,做起來哪有那么容易?他可能覺得自己站在全球視角看問題,但忘了國家利益不是紙上談兵。
胡偉這事兒不光是他個人的沉浮,還掀起了更大的波瀾。首先是學術圈的震動。
不少學者開始反思,言論自由到底有多大空間?有人覺得胡偉是冤枉的,他只是說了自己的看法,不該被這么打壓。
但更多人認為,學者得有底線,尤其是在國際大事上,不能光顧著自己爽。
對普通人來說,這事兒也挺有沖擊力。網上有人說:“胡偉這種人,提醒我們讀書不能讀傻了。”
還有人拿他跟施一公比,說愛國才是正道。胡偉的下場成了個活生生的例子,讓大家看到,話不能亂說,后果很嚴重。
更廣的層面,這事兒還影響了大家對國家立場的看法。俄烏戰爭里,中國堅持中立,既不得罪俄羅斯,也不跟西方撕破臉。
胡偉的言論讓很多人重新思考,這種立場到底對不對。有人覺得中立是聰明選擇,有人覺得該更硬氣點。但不管咋樣,胡偉的建議明顯沒人買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