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用手輕輕碾起一根線頭——它是一種完整的形式,一種感覺行為,一次創作的練習。線頭是所有想法與聯結的起始點,也是重新拾起一切、從頭開始的梳理。
線下的見面總是蘊藏著我們難以預料的力量。它促使無數可能性相互交織。通過這些“線頭”之間的交織,新的形式、方法、力量與形態由此動態而有機地緊緊結合在了一起。今年的開春集將踏上一條全新的關于藝術創作的摸索之路,歡迎大家來到現場。
在評論區告訴我們你想來的原因,
抽5個人送票
*“開春集入場券”包含:創作者市集+特別單元(復線地帶、主題策劃、快閃展覽)+講座圓桌+音樂表演
**“工作坊”及“城市行動”均需單獨購票。具體信息及報名鏈接詳見后續推文。
*** 門票一經售出,概不退款, 敬請理解!
今年新加入開春集的朋友有:
泥美術館、巨巨樂園、SIGMA、bathroom、Allright + Company2(日本)、松本南國、WILD ZOO、edit by Edit.er、蒜球、蘸水小組、化石Fossil、yuz 71m2、Reallive And Books、Woven Bonsai、STUDIO Monana、寶寶盤好朋友和milk&陶樂園、77電波、offcut、修四邊形、iaumei有福美、巴浪魚咖啡+赤子空間、素舟、發生再周二 Stay With Tuesday、共生國Symbionis、蘑菇劇場、魚燈環保、ififnoifo、徐徐多瓶 DUOOOPIN、透明小羊、博藝欣藝術收藏 Atelier Bois、潛水鐘、天牛歷險記、Automatism Studio、巨峰實驗園 6JUNFENG LAB.、竹官 Guan、tsewanni、蕊 reereeriver、王曉晗wannggg、RoseTendresse、Nature.C、發燒狗 FEVER DOG、犬伏、銜尾貓 ouroboros cat、禮物士多 Live store、馴養荒地 DOMESTIC WASTE、鬼馬森林、它們的盒子、Fluid SculpTure、斤斗云造物 BINGO LOOK、迠Chè、CRUSHzozo、斤斗云造物 BINGO LOOK、koong0、然愛同聲、sheD project、溫粥、……
開春集的老朋友也來了:
postpost、野狗商店、卡斯普多特 cuspdot.、O.Q Comics、piggy press、單向空間和單讀、二般鼠、心野舍、coffee and cigarettes、邊緣地帶 MARGINAL ZONE、斜切MesCut、北方照相館、沐光 RIVERLIGHT、山浮士多……
黑匣子膠片、生活實用指南、舊妮士多、skip and ross、玩的即興 PlayJam、家里的下棋角落一人和天時地利人和、luelueland、GUo-、“沒玩沒了”編輯部、吹風蒲公英……
啟程拓殖Terraform、富豪食堂、三關六碼頭、豆胖bean fat、風味屋、百友小吃店、DMP人寵餐廳……
安娜伊思·馬田
安娜伊思·馬田(安娜)是法國藝術家、攝影師、河樂隊成員。她在北京居住二十余年,兼任話劇制作人,代表作品包括《悲慘世界》《猶太城》《流浪之歌·河樂隊》《如夢之夢》。長期致力于推動中法藝術交流與文化合作。
楊梓俊
notadesign平面設計師。畢業于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視覺傳達專業,師從白井敬尚。畢業制作?研究成果榮獲 2022 年度校優秀賞、Graduate 360年度畢業設計。
何伊寧
研究者、策展人。她目前的研究圍繞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解殖實踐展開,考察藝術家的個人經驗與半殖民地遺產,以及全球解殖話語之間的聯系。她的專著、編著以及參與撰寫的合集包括《記憶寓所》《世界女性攝影史》《勞特利奇攝影與視覺研究導論》《英國攝影教室》及《港口與影像》系列等;譯著有《攝影與旅行》《藝術與攝影》(待出版)、《做書的藝術家》(待出版)等數十種。她是《浮嶼:攝影與視覺文化研究》獨立期刊的主編。
陳川端
陳川端,以影像與文本作為媒介,起始于個人情感與經歷的紀實,關注人與自然的聯結與現代生活里的呼告,對自然科學與神秘主義著迷。創作攝影書《Restrained Orders》、《Belly of The Giant Serpent》、《Restorative Topophilia》;入選TOP20·2019 中國當代攝影新銳,第三屆中國青年攝影師支持計劃-專業組;獲“2024 三影堂攝影獎(TSPA)大獎”,2024小米徠卡影像大賽 組圖銀獎,圖蟲 OPEN SEE 評委選擇獎。
樂子毅
自由攝影師,出生于福建,現居杭州。2023年,他憑借作品獲得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新人獎,并參展廈門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的《光影之間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特展》。2024年,他在東京 Place M 舉辦個展《New Comer》,并出版同名攝影集。
edit by Edit.er
edit by Edit.er,用于在作品署名中表示作者匿名,是由劉小梅和夏熒于 2023 年發起的設計實踐——以文本與圖像為媒介,圍繞書籍、展覽及品牌展開敘事。
城市中的小菜園
對談嘉賓:
管奇(農民種子網絡東部辦公室負責人)
曉暉(種植者、 羨山植物園主理人)
談到種植,在十幾年城市化的進程中,種植的觀念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彼時,談論土地是一件非常“土”的事情,老一輩人看來土地代表了一種落后,農村也是現代化的反面,是不文明的。但在城市化發展至今的十余年進程里,這種觀念也發生了很巨大的改變,隨著公共討論,隨著社會介入式藝術、多物種民族志、生態等等相關討論的發生,以及當人處于懸浮的現代化社會中時所面臨的困境,都使我們重新去認識都市中的邊角菜地,種植不再僅僅是農業的延續,更是關乎于一種人與環境關系重新聯結的實踐。
規劃與野生,新加坡植物生長記
對談嘉賓:
Marvin Tang(新加坡攝影師、藝術家)
何伊寧(策展人、寫作者、譯者)
Gwen Lee(策展人,DECK主理人,新加坡國際攝影節的創辦人及執行總監)
根據新加坡國家公園局的統計,目前新加坡共有322座“空中花園”,作為“生態友好城市運動”的一部分,這些花園旨在讓自然融入城市,而非受城市限制。植物的選擇依據包括維護難易度、美學考量,以及植被覆蓋和遮蔭效果。
2014年,新加坡共種植了38,000棵樹,是近年平均值的1.5倍,并劃定了24個自然區。然而,在一個以人為主導的環境中,“自然區”本身反映了自然被重新規劃和管理的現實。在這座推崇人工自然的城市,主角始終是都市,而自然僅是精心布置的背景。我們的日常生活,恰似一場精心編排的戲劇。
吃的常識:創造另一種認識食物的方式
對談嘉賓:
思遙(七分飽主播,植南門市部成員)
史蒂夫(A Proper Dish&A Proper Drink 主筆,《食無巨細主播》)
范范(#fff 食物工作室成員)
好便當(百友小吃店做菜員)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動” 朱自清的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或許是我們一代人對于送別的集體記憶。然而,是否有人思考過,為何橘子會成為昔日火車站的送別“伴侶”?這一看似尋常的選擇,或許可以從當時橘子的流通狀況、種植地及社會經濟背景中找到線索。
從中 ,我們得以窺見食物創作的一 隅, 飲食創作簡單又不簡單,它交織著各種學科的知識和脈 絡。基于食物研究的創作者,如同偵探般在繁復交織的蛛網中梳理現實世界的復雜關系, 有意識地建立著一食一飲之間隱秘的聯結。
?The Ethics of Being a Good Foodie:飲食實踐與寫作中的倫理探索
?游戲需要政治正確嗎?
?精釀行業女性的一次小型現身
(參與式對話將在F棟1樓呈現)
今年的講座新增了 critic 環節,參與“復線地帶”的藝術家將各自擁有 15 分鐘時間講述作品和創作理念,并接受現場評委及專業觀眾的提問。此次 critic 將對公眾開放,歡迎大家踴躍參與,用腳投票,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我們想象著把這次“飛行廚師”的項目當成一次廚師駐地(chef in residence),對食物熱愛的朋友帶著他們的經歷和想法來到寧波開春集,在短暫的幾小時中將一鍋鍋融合了居住環境、料理天賦和創意靈感的復合味道呈現。
日常中他們也許是設計師、活動策劃人、食物研究愛好者、旅店義工,也有可能是正兒八經的廚子、料理人,但在占據灶臺的那幾小時里,他們都將成為故事的訴說者——關于對食物興趣的增長,移動所帶來的味覺體驗,以及雙手能創造出的神奇滋味。
(*具體名單將在接下來的推文中公布,敬請期待)
?花園程式 Garden State
由新加坡藝術家Marvin Tang呈現
《Garden States》通過Marvin Tang的作品,探討了一座城市在多年綠化進程中所引發的一系列視覺現象。展覽呈現的作品涵蓋一系列版畫和印刷物,展現了跨世代營造與維護一座花園的嘗試,以及自然在時間流轉中緩慢變遷的過程。
?埃弗雷特筆記
由攝影師陳川端呈現
《埃弗雷特筆記》是陳川端試圖找回宇宙夢境的努力。他重拾年幼時的幻想,比如那些擁有天體般巨大尺度的宇宙生命。他相信星際塵埃或許也是遺骸的一種,而夜空中的蜉蟒昭示著不同宇宙可能的模樣,柔軟得仿佛那顆貫穿他生命的隕石。山洞則是永恒的黑夜,是發生第三類接觸的試驗場。他曾在荒野目睹無法分辨的存在降臨,它們在空中改變形狀,劃過夜空時卻未發出任何聲音。而在山洞深處,他又看到了如隕石般的藍色光芒,他知道,有“人”生活在那里。
?The Other Shore
由攝影師樂子毅呈現
我沿著海岸行走,潮水吞吐著岸邊的石塊,在空氣中留下熟悉的味道,海灘上的龍舌蘭和木麻黃提醒著,讓我望向海的另一邊,海面平靜無波,隱約的光線映照出彼岸的輪廓,像是夢里反復出現的景象。兩座島嶼,隔海相望。即便在同樣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下成長,但植物卻有著不同的生長狀態,樹木依舊扎根各自的土地,靜靜生長。不同的空間、有界限的情感,我嘗試著思考這兩者對人類關系與環境的影響。
?Sprout?NEW JOY!
由WILD ZOO ? 何振中共同呈現
Sprout:是位于開春集入口水池處的空間裝置。從水池中央長出的并不是真正的植物,也不是噴泉,而是水管。裝置嘗試將建筑中承載服務功能的構件直接視作公共景觀本身。
NEW JOY:圓管是公共設施中最常見的元素之一,它以各種各樣的形態出現在城市居民區的公共健身設施中,我們從中獲得靈感,創造了一種新的工作方式、社交方式、健身方式——NEW JOY。我們將“圓管”看作基本的素材,用并不特殊的制作方式和造型處理完成了這一設計。
?局部取景
由中國青年攝影師支持計劃呈現
潔白的窗如紙,等待所有可能性。透過相機取景器的視角望向“窗”,通過膠片顯影一般的凝視,完成一場偏振劇場中的視覺詩學表達。
如阿波羅17號任務中透過濾光鏡發現的獨特月球礦脈色彩般。觀眾在主動探索中完成從"觀看者"到"顯影者"的身份蛻變,隱喻著海德格爾所言"技術乃存在之揭示"的當代詮釋。 這件數字媒體裝置以攝影和偏振鏡為技術支點,構建了動態的偏振劇場:觀眾通過安裝好偏振濾鏡片的相機觀察白色窗型裝置,窗戶后嵌入的液晶與偏振濾鏡形成精密光學對話。而移開視線的瞬間,所有色彩復歸于一片純白。
?漂流碼頭,人海之間
由赤子空間 ? 巴浪魚咖啡呈現
“漂流碼頭”的意象來自于祥芝漁港的祥農碼頭,這里是一處避風港,每日都有大小漁船停靠,漁民裝卸漁貨。環繞碼頭的海邊小鎮,當地人因共同編織“海洋”這張巨大的漁網而緊密,濱海日常生猛而柔情。“漂流碼頭”是流動的敘事,呈現來自海邊女性對自然的感受力,探索海岸共通的生活方式。在人海之間,交換潮汐時刻。
家的練習之【陽臺】
?農作物在杭州的100種死法
由non小組呈現
?家的種植詞典
由家的種植術小組呈現
?落地檔案:為了一顆有風味的番茄
由《鄉問》編輯小組呈現
?森林里的一切都是森林
由余雯婧呈現
?[huán]還[hái]野嗎?
由還野呈現
家的練習之【廚房】
?兩件與一份
由小俞呈現
?接下來有請冰箱發言
由“有點奇怪”呈現
?飯桌上的家:尋找1000位中國家庭食譜記錄者
由“1000 小食”呈現
?番茄閱讀室
由“#fff”呈現
家的練習之【客廳】
?十分家具
由第一芬蘭松館呈現
?戴天:從3月到5月
戴天繪畫展覽
?騸馬
由石迪夫呈現
?云霄博龜:閩南龜粿與縣城風土三日行
由門口muinn-khau呈現
?吃“碴”去
由孫曉鳴 kerribin呈現
?街頭托馬森報告
由胡曉江、山川發起
?玩具沼澤之怪獸的溯源
由散步去Champochic呈現
?“你好,請停一下”
由散步去Champochic呈現
家的練習之【浴室】
?浴日浴月
由oame呈現
?妖怪旋轉:中國古代桌游檔案展示
由作家盛文強呈現
入圍
創作
蔡旻皓《里夫利的家》
陳文怡《A Guide to Fry an Egg》
崔善生《北方劇場》
二般鼠《臨時方案:瞬時的結構》
林淵《浸泡在漫無邊際的時間里》
彭佳《只是奶奶,這個世界真的有黃泉嗎?》
史偉鑒《Brother》
徐盛哲《東北老虎》
閆波《磕磕絆絆的聲音》
張諾然《天上人間|仙桃、欲望都市與失落的舊夢》
(*藝術家出場順序按姓氏首字母排列)
?餐桌劇場
?罐頭工作坊
?城市觀鳥
?sigma x 城市街拍
影像伙伴
印刷支持
輸出支持
樂圖于 2009 年在杭州成立,致力于成為國內專業藝術品制作服務公司,業務涉及藝術展覽策劃、圖片展覽制作、藝術品數字化、藝術品復制、藝術品版權運營、文創產品開發、高校產學研合作等領域。
獨家咖啡伙伴
啟程拓殖(Terraform)致力于傳遞咖啡最自然、真實、原始的風味。他們鐘情于水洗處理的干凈優雅,單一樹種的風味差異,以及微氣候環境在咖啡中的獨特呈現。作為橋梁,他們希望連接產地與咖啡杯、種植者與消費者,通過產品體系和正向價值觀,引導更理性的咖啡消費。
品牌名稱Terraform源自科幻作家Jack Williamson提出的“地球化”概念,即改造行星以適宜人類居住。這一愿景植根于科幻與科學,人類從未停止對宇宙的探索,就如同他們對咖啡品質的不斷追尋。啟程拓殖希望以烘焙為載體,持續探索、創造,并傳遞咖啡的美好。
美味拍檔
新鮮優質的應季食材,輔以具有新意的菜品組合與制作方法。讓家常菜不止家常味。
寧波有句老話:“走過三關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所謂三關六碼頭,來源于中國江浙滬一帶的百年商貿文化記憶,指的是大江南北的城鄉關口、貨運碼頭,自古為集貿繁榮之地。說的是昔日里行遍天下的走貨商販,他們挑著擔、支著攤,將民間各地的特色食貨,經營成了一生的事業,也闖蕩出了百年的傳奇。搜羅民藝之食,鍛造國貨之光,這就是三關六碼頭躬身去做的理想事業。
白魚是東錢湖里最普通的魚。我們是一間普通、平直的店,給路過的朋友提供簡單的飲品和餐食,我們的產品和“鄉土”相銜接,相信飲食是認知本地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酒精補給
TASTEROOM風味屋,2015年創立于杭州的國產精釀酒飲品牌。一群專注于好喝好玩的酒飲生活家,中國風味酒飲的先行者。為中國市場釀造有品質與品味的酒飲產品,用一瓶酒給你帶來一整天的快樂。
磨喝樂是2025新近成立酒飲品牌,還不滿周歲。 酒是生活的藥劑,是不確定中的確定—有了酒就一定會不一樣。 磨喝樂是北宋年間的泥塑娃娃,是男女之間互贈的定情信物,最早是從佛教中天龍八部之一摩侯羅迦Mahoraga演化過來的。 摩侯羅迦,大蟒神,蛇首人神。好酒肉,多嗔恚。蛇代表著本能欲望,娃娃是純真無暇的。 酒是這兩者的媒介。生活的題,你會解么? 磨喝樂告訴你答案!Mahora knows!
運動搭子
ROCKPLUS攀巖
翼鯤飛盤2008年為飛盤運動而生,是中國飛盤運動頭部品牌,集產品研發銷售、賽事運營、教學培訓、飛盤公園運營和國際交流為一體,打造飛盤品類全產業鏈,是亞洲首家、全球第三家獲得世界飛盤聯合會WFDF、美國飛盤協會USAU和世界職業擲準飛盤協會PDGA錦標賽級別認證的品牌,至今已經飛往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學術伙伴
UNNC Museum
為慶祝寧波諾丁漢大學成立二十周年,寧諾美術館于2024年4月正式開館。寧諾美術館立足寧波,旨在成為一個面向全球的文化與藝術交流平臺。作為寧諾圖書館的一部分,美術館提供中英雙語導覽服務,致力于為國際及本地觀眾創造更好的參與體驗。
膠片好友
關于FilmNeverDieFilmNeverDie 是一家起源于墨爾本的攝影空間與商店,由一群熱愛膠片攝影的攝影師共同經營。我們的使命是通過攝影漫步、工作坊以及共同舉辦展覽來保護、培育并與膠片攝影社區一同成長。社交媒體公眾號、小紅書| FilmNeverDieInstagram| @filmneverdie.cn?????
ootd伙伴
始于2006年的獨立生活品牌
廚房搭子
CRUSHzozo 是立意于自然美學的可持續器物品牌。植根于景德鎮,我們以陶瓷為起點,通過對不同材質的糅合再造,創造兼具實用與璞素美感的器物,探索長期主義生活。
迠日用器皿是一個誕生于2019年的中國手作者獨立陶瓷器皿品牌。 由孫遜于景德鎮手作工坊全程制作。希望能通過器物分享慢下來的安靜生活,鼓勵與器物建立關系,借以打開感官,去感受,去要你所要的。
寵物好友
創建于2014年的國民犬食品品牌,自有工廠,億級投入,品質基石。夾心狗糧為毛孩子們的每一口帶來層次分明的味覺體驗,斬獲2023天貓618狗主糧榜單六榜第一。315消保委安心推薦,老爸抽檢實力認證。
主辦方
帶夢陶然城市創意棲息地位于鄞州區邱隘鎮環城南路東段2572號,占地面積約60畝,改造后經營總面積約11171.7㎡,是一個將創意品牌、商業辦公、大地藝術、生活美學、自然生態融為一體的城市棲息地。
帶夢陶然是寧波的城市更新改造項目,以90年代末的工業居民區“陶然新村”的原有形態為基礎,融合新舊并均衡時尚與經典的空間設計風格,希望建立一扇自由連接城市和自然的任意門,隨時隨地,與自然共生長——“在這里,城市即自然。”
承辦方
The PO 透過圖片、影像、文本、聲音等介質關心本地和世界。我們關心當代藝術和設計如何介入城市、社區、鄉村和島嶼,并策劃藝術節和活動,組織放映、講座、工作坊等。
作為一個開放的平臺,The PO聯合其它機構及策展人,曾先后在北京、上海、寧波、深圳、南京等城市策劃展覽及藝術節。通過各類活動,The PO致力于促進中國與國際藝術文化的互聯互通,建設本土青年文化社群,并推動地方性的學習與交流。此外,The PO還通過展覽、出版、新媒體等形式將本地藝術家的創作推向國際平臺,展示其作品在全球藝術界的影響力。
雖遲但到,相伴你每一個寧波的春天
2025開春集工作組
展會策劃與統籌:李靜宜、方晨初
展會執行:石迪夫、沈穎超、阿慢
展會項目管理:周燁、鐘雨露
展覽實習生:姚俊浩、初康睿
視覺設計:edit by Edit.er
展覽設計:口口建筑(Atelier OO)
家的練習特別策展:方晨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