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百度熱搜和微博熱搜,占據榜首的是“顧客買魚要求不宰殺遭商販扔秤砣”。
近日,武漢某生鮮市場的一條魚成了全網焦點。起因是有博主發(fā)布視頻反映,顧客想買條活魚不宰殺,商販直接扔秤砣砸人,這操作比魚還“鮮活”。事件一曝光,網友直接炸鍋:有人搬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人吐槽水產行業(yè)潛規(guī)則,更多人直呼“買條魚還要拼命”?這樁買賣糾紛,愣是演成了武俠片。
近日 有博主發(fā)布視頻反映在武漢市漢陽區(qū)鄧甲生鮮市場一商販處買魚時“要求要一只不宰殺的魚遭拒商販稱“不宰是鬧事”“武漢市哪有買魚不宰的”
在視頻中,武漢漢陽區(qū)某生鮮市場內,一位顧客想買條活魚帶回家自己處理。不僅遭拒,沒想到商販一句“不宰是鬧事”。
商家:“我給你換一條 不殺要早說!”隨即威脅博主:“你活得不耐煩了吧!”,并朝顧客扔秤砣,博主表示被砸到腳。
視頻里,秤砣扔向顧客,砸到顧客腳踝處。
博主表示,與商家發(fā)生言語爭執(zhí)過程中,商家還試圖搶奪手機。
警方到場后,商販竟試圖逃跑抵賴。目前,執(zhí)法部門已經立案調查,而涉事商販已被警方帶走。
在事件下方網友們開啟了一次關于“這暴脾氣背后,藏著水產行業(yè)的“阿喀琉斯之踵”的熱議。
網友爆料,魚販常用“六兩秤”——標稱1斤的魚,實際只有6兩。宰殺后水分流失、內臟去除,重量縮水成了“合理”借口。顧客堅持不宰殺,等于掀了商販的“遮羞布”,難怪對方急眼。
網友們想起之前大連海鮮市場的"鬼秤"。網紅博主"B太"團隊在大連海鮮市場遭遇連環(huán)套路:買雞遇"七兩秤",買蟹遇"瞬間增重術",甚至商家看到執(zhí)法人員就重啟電子秤。最后被大連市執(zhí)法部門雷霆出擊,通報四起破壞計量器具案,但那句"持續(xù)嚴厲打擊"的承諾背后,是無數游客被宰的無奈。
更扎心的是,這些"鬼秤"往往披著"市斤"的外衣。就像執(zhí)法部門的公告說的,改裝的市斤秤更容易藏作弊程序,成了投機者的"搖錢樹"。這時候再看那些為市斤秤辯護的聲音,是不是像極了《皇帝的新衣》里的群臣?
魚市里的法治課
這起事件,像把鋒利的解剖刀,剖開了市場亂象的二重病灶。
第一種是“計量欺詐”。魚販用“八兩秤”是公開的秘密,但宰殺后死無對證,執(zhí)法部門也頭疼。第二重是“暴力維權”。商販一急就抄秤砣,法治意識淡到負數。
但這場風波也帶來轉機。執(zhí)法部門立案調查,警方帶走商販,網友熱議推動行業(yè)整改。就像有網友說的:“這次不殺魚,殺的是市場亂象!”
回歸“人間煙火氣”
買魚本是小事,但折射的是大民生。消費者要的是明明白白消費,商家要的是堂堂正正賺錢,執(zhí)法監(jiān)管要的是干干凈凈的市場。與其讓魚市充滿戾氣,不如各方都退一步:商家把秤擺平,顧客把話說明,監(jiān)管把法執(zhí)嚴。
畢竟,魚市該有的味道是鮮魚的腥味,不是秤砣的鐵銹味。當買賣雙方不再為“宰不宰殺”較勁,而是為“這條魚肥不肥”砍價時,這才是最有煙火氣的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