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接近尾聲時,由于人員調整,十三兵團政委一職出現空缺,羅榮桓急需找一個靠得住的人來接替。
思來想去,他想到了自己的老戰友王平。結果,等他向聶榮臻要人時,對方卻不愿意,表示自己手下也缺干部。
無奈之下,這件事只能作罷。
等到了1955年,羅帥手下又出現了干部稀缺的困難,而他再次想到了王平。這一次,他向彭老總要人。結果對方的回答是:我不好說話……
王平究竟有著怎樣的經歷,能讓羅帥對他如此看重?他最終有沒有上任新職位呢?
會打仗的“大個子”
王平上將出生在湖北陽新的一個窮苦人家中,父母都是忠厚老實的農民,一直以務農為生。
后來因為忍受不了地主的長期壓榨,王平在出生沒多久,母親便因為沒錢治病去世了。
年幼的王平就是靠著十歲的姐姐到處乞討拉扯長大的。艱苦的成長經歷鑄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情。
大革命開始后,剛滿19歲的王平便開始參加農民運動。由于他上過幾年私塾,頭腦又聰明,于是他便被推選為當地的農協負責人。
憑借著出色的工作能力,他成功獲得了組織的關注。不久后,他便正式被吸收入黨,并在同年參加了紅軍。
雖然王平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政工工作,但他打起仗來也是一把好手。
1934年,王平率領紅十一團參加廣昌戰役,奉命保衛中央蘇區的北大門。
然而,由于兵力懸殊,敵人還是憑借著飛機大炮突破了我軍的陣地前沿。
危難關頭,王平直接離開指揮部,親自指揮兩個營對敵人進行反擊。
血戰到中途時,敵人突然派來了八架飛機開始對著我軍陣地輪番轟炸,戰場上頓時硝煙四起,密集的炮彈如同暴雨般嘩啦啦地傾瀉而下。
戰士們哪里見過這種架勢,當即臥倒不前。殊不知,此舉已經讓他們成為了敵人的活靶子。
王平見形勢不妙,當即站上高地大聲呼喊道:“不能停,繼續向前,沖過去就是勝利!”
話罷,他直接提起機槍,帶頭沖了過去。戰士們見狀頓時士氣大振,一口氣沖過了敵人的俯沖區域,隨后便一刻不歇地跑到陣地前沿,與敵人短刃相接。
在一番廝殺后,我軍成功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此戰讓十一團名聲大噪,擔任團政委的他也受到了中央的關注。
在此后的婁山關、攻占遵義城的戰斗中,王平便帶領著十一團擔任著前衛和后衛的工作,負責為大部隊掃平前方的障礙,鏟除后方的威脅。
隨著他的軍功越來越多,上級后來專門將他調到了中央縱隊,讓他保護中央領導們的安全。
在第三次渡過赤水后的一天,王平帶領十一團剛翻過了一座大山,就發現一直在前方行走的中央縱隊突然返了回來。
這時,從隊伍里走出了一個拄著拐杖的男人,他遠遠地便對王平喊道:“大個子,先停住,交給你一個任務。”
等人走近后王平才發現這人竟然是毛主席。他當即跑過去接受命令。
原來中央軍委剛收到消息,敵人正派了一個師過來打算襲擊我軍。
原本中央縱隊都是與紅一軍團行動,但一軍團前不久先行往四川的方向去了。中央手下現在無兵可用,只能派出王平,讓他用一個團拖住一個師,掩護大部隊離開。
形勢危急,王平接到任務后立即行動起來。戰士們剛爬上山頂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敵人便已經到了眼前。
王平當即排兵布陣,指揮全員拼命抵抗。
敵人的炮彈在山上炸開了花,仿佛要削去半塊山頭。一個連上去打沒了,又上去一個連,幾個連全犧牲了,王平又親自帶人沖了上去。
所幸,就在千鈞一發之際,援軍紅五軍團終于趕到,眾人齊心協力,成功將敵人打退。
王平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毛主席也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從此,“王大個子”的名聲也傳開了。
出色的表現
抗日戰爭開始后,王平被提拔為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科長,并跟隨羅榮桓元帥來到了阜平,負責建立和發展晉察冀敵后抗日根據地。
也正是在這里,羅帥對王平優秀的工作能力有了認識。
當時駐守在此地的國民黨將領張仲孚,對與我軍合作抗日的態度極其消極。王平去找到商量籌集經費事宜,卻幾次遭到回絕。
在勸說無果后,王平便使用了軟硬兼施的方法。
他一面向對方說明了我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一面警告他,若是他再執迷不悟就將這件事登報公布,讓他接受人民的審判。
最終,張仲孚不得不妥協,開始積極配合我軍抗日。很快籌集經費物資的工作便有了進展。
在他的宣傳和發動下,群眾們開始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大家都擰成一股勁兒,組織武裝共同抗日。
甚至是站在國民黨一方的富戶也開始捐糧、捐金銀首飾。有一位老人步行25余公里,就只是為了將他收藏的兩支德式手槍交到王平手上。
一時之間,根據地的規模越來越大,武裝力量也強大了起來。
后來日軍侵占了石家莊,張仲孚迫不及待地想要逃跑。
為了防止他把保安隊拉走,王平又冒著生命危險找保安隊的隊員們談心,耐心做他們的工作。最終他成功將他們留在了縣里,讓他們參加抗日。
后來晉察冀的戰斗打響后,王平將爭取到的民間抗日武裝,全都送往了主戰場,為八路軍主力輸送了十幾個團的兵力。
如此有成效的政治工作,讓他多次受到羅帥的表揚。
解放戰爭開始后,王平便被任命為北岳軍區司令,一直跟隨聶榮臻元帥在華北轉戰。
平津戰役結束后,東野南下與華北部隊會合,而羅帥也終于見到了老戰友。
羅帥的器重
彼時,原本擔任十三兵團政委的肖華同志被中央派到了國外訪問,他的職位便空了下來,急需一個可靠的人接替。
羅榮桓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如今見到王平后,便想讓他接替這個重要的職位。
王平的能力他是了解的,這個崗位非他莫屬。
結果,等他向聶榮臻要人時,對方卻直接拒絕了。因為此時察哈爾的形勢也不太穩定,急需王平過去救急。
羅榮桓無奈,只好作罷。只是他依舊沒有放棄將王平調到身邊的想法。
朝鮮戰爭開始后,王平又被任命為20兵團政委,隨彭老總赴朝參戰。
到了1955年,戰場上已經進入善后階段,彭老總想讓王平留在朝鮮,幫助友國恢復建設。
結果,羅帥一紙急電將他叫了回來。原來當時中央剛成立了一個總參動員部,負責全國武裝力量的動員工作。
羅帥希望讓他當部長,將這個部門帶起來。
然而,王平卻認為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恐怕不能勝任。于是他便找到彭老總,想聽聽他的想法或者讓他去羅帥那里說句話。
但彭老總卻說,這是羅主任提出來的,我也不好講話,只要他同意你不去,那我也沒有意見。
彭老總雖然手頭上也有重要的任務交給王平,但出于對羅帥的尊重,他還是不愿意干涉。
后來王平果然去找了羅帥,想推辭這份工作。
但羅帥卻笑著說,他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這個職務正處于一邊摸索一邊學習的階段,而能將這份工作做好的人,也只有王平。
在聽了羅帥的勸導后,王平再也沒有顧慮,立即走馬上任了。
此后,他便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新的崗位上,為部隊的發展和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