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24日報道 西班牙《先鋒報》網站4月22日刊登題為《由于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威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未來面臨嚴重風險》的文章,作者是安迪·魯濱遜。文章摘編如下:
只需步入位于華盛頓市中心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兩座宏偉總部,就能理解它們為何會成為特朗普反全球化、反官僚體制、反多元化主張的攻擊目標。
在這兩家成立于1944年、旨在奠定戰后新秩序基礎的歷史性多邊機構召開半年一度的會議之際,來自189個成員國的數千名代表(多數來自全球南方國家)穿梭于頌揚多元化和合作的會議廳之間。
IMF擁有7000多名員工,其保加利亞籍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上周剛在演講中捍衛多邊合作解決方案,以應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世界銀行對“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而言是更具吸引力的靶子。與正在解散的美國國際開發署類似,這家擁有1.3萬名全球員工及數千名顧問、專注貧困地區發展的龐大機構,正是特朗普主義最厭惡的存在。
因此,貫穿本次會議的核心問題是:特朗普會最終讓美國退出這些華盛頓機構,重創二戰后由當時的美國設計的國際金融多邊體系嗎?
這是生死攸關的問題。美國是這兩大組織的最大出資國。若特朗普在“反全球化”旗號下宣布節省這筆開支,將成為其又一政治勝利。
對這兩個機構的圍攻已箭在弦上——至少紙面上如此。被視為特朗普政府削減戰略藍本的保守派傳統基金會《2025計劃》明確指出,美國必須“停止資助并退出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華盛頓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如果特朗普決定出手,世界銀行首當其沖。一名智庫經濟學家表示:“在對國際開發署采取行動后,關閉世行完全可能。”
攻擊IMF的可能性則低得多。畢竟,即便格奧爾基耶娃強調“多極化世界合作”的重要性,但該組織本質上與“美國優先”口號完美兼容。
要理解這一點只需研究其投票權配額制度:美國16.5%的投票權相當于否決權,因為該組織的重大政策需獲得85%的支持率方能通過。簡而言之:如果沒有美國財政部的批準,IMF任何重大決策都無法通過。
三名前財政部官員上周發文闡明這一點,試圖說服特朗普不要撤資:“IMF對美國而言是筆絕佳買賣——它維護著美國的核心利益”,“若美國退出,中國將成為唯一贏家”。(編譯/韓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