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號,極石頭汽車的創始人昌敬清空了社交平臺的內容,引起網上熱議。但是他們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卻表示,不明白他為什么清空賬號,還向大眾承諾:公司目前沒有遇到任何問題。
其實早在去年的12月份,他就在高位套現獲利近九個億,當時他還在社交平臺上發了視頻,解釋他這一系列操作背后的原因。還表示目前公司只是處于陣痛期,他所做的決定,也是為了公司以后更長遠的發展,這實在無法讓別人不多加猜想。
自己賺了九個億,卻勸別人要有耐心,這簡直就是極大的諷刺,這也導致出現很多非議的聲音。
尤其是他在平臺發布了很多他參加汽車活動的視頻,讓公司很多投資者都非常不滿,覺得他就是不務正業。
但作為創業界的怪才,若是了解他過去的人就知道,昌敬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區區九個億毀了自己的前途。
作為上市公司的創始人,他早就實現了財富自由,而且他自己也非常喜歡越野,還一直吐槽沒有一臺讓他能夠滿意的越野車。
他想要創造一臺車,希望這臺車既可以用在家庭旅途中,也可以在極限環境中使用。也許正是這種舒適乘坐的初衷,使得他在創業第三次的時候選擇造車。
在創立極石汽車之前,他已經花了十年的時間,將自己的石頭科技做到了全球前列,而由他親自打造的一系列軟件,也曾經風靡一時。
可以說對于產品,他有著一種極致的追求,不僅僅是他對于用戶需求的獨特理解,也有他自己對于這個東西未來的一種期待在里面。
他在騰訊當了四年的產品經理,對互聯網發展趨勢十分了解,在騰訊離職之后,他開始研究智能機市場。
他巧妙地抓住了市場漏洞,研發了“魔圖”APP,一經上市就收獲了1000萬用戶,后被百度以1200萬美元收購。
此時的他,僅僅30歲出頭,就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很快又進入了第二次創業,那就是做掃地機器人。
在他2014年有做掃地機器人想法的時候,很多人都說他做的太慢了,但他卻覺得要做就做技術領先的掃地機器人,不能和市面上的沒有太大差距。
當時市面上有很多掃地機器人,但是他們都有很多不夠聰明的行為,比如必須要碰到墻壁才能區分方向,這讓用戶覺得體驗感很差。
昌敬偏偏就想解決這個問題,他最后說服雷軍給他們投了3000萬,然后研發了這一款與眾不同的掃地機器人。
2016年的時候,首款產品上市了,他做出來的東西確實讓用戶驚呼。
可就在他們的掃地機器人量產的時候,北京突然進入了雨季,導致他們機器的刮條變形。
為了能夠保證質量,他直接將5000多臺機器全部返工。
把所有的問題全部解決完了,然后再重新把機器人推出,也就是在此之后,石頭科技才開始突飛猛進。
也許對于昌敬來說,創業就是一個不斷自我否定的過程,而他已經習慣了面對各種難題,不斷的去解決這些難題。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也逐漸越來越成熟,也就是在他創建極石汽車的時候,他已經有了更加豐富的經驗。
此時的新能源汽車,已經是殺成一片紅海,不僅有老牌要做,也有上百個新勢力正蓬勃發展,要闖出一片天地確實很難。
正是基于此,所以他的股東才懷疑,為什么他非要分心去考新能源,懷疑他是想套現跑路。但若是真的了解昌敬的人,就會知道他一直都是在飽和的市場中尋找自己的機遇。
對于他套現的這個消息,石頭科技的負責人也回應了,表示是不存在高位減持的情況,之所以董事長會這么做,就是為了減少對二級市場的影響。
可投資方的壓力,不僅只是這樣一句話就能解決,畢竟他們的盈利能力確實出現了下滑,已經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例如去年他們公司營業收入119.45億元,同比增長了38.03%,但是歸母凈利潤卻同比下滑了3.64%。
在如今全球市場競爭加劇的這種情況下,因為他們用了老品打折的方法來重新布局,所以才會對毛利潤造成這種影響。當然,海外毛利潤同比下降多,也有關稅等原因,也許他們未來的利潤會進一步降低。
對此,昌敬也表示,公司會積極研究策略,尋求更多的海外合作機會。許正是看到了小米汽車成功的案例,昌敬才會多了許多的信心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