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4月24日,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謝爾蓋·紹伊古在接受塔斯社專訪時拋出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若美國重啟核試驗,俄羅斯不排除恢復核試驗的可能性。”這一表態,猶如寒夜雷鳴,直接擊穿了全球戰略穩定最后的遮羞布,也再次暴露出當前世界安全體系已經嚴重扭曲失衡,正在滑向新一輪冷戰邏輯下的“核對抗”漩渦。
紹伊古的這番話不是威脅,而是預告,更是一種被迫而精準的反制。他指出,美國部分核彈頭的質保期即將到期,新型戰略武器研發正在提速,在此背景下,華盛頓極可能以“技術驗證”為名重啟核試驗。一旦美方開這個頭,俄方將不再繼續維持30余年來的“核試驗自律”,而是直接以牙還牙。這番話并不空洞。紹伊古公開表示,俄羅斯國防部與國家原子能公司已“做好相關準備”,換句話說,俄羅斯有能力、有計劃、也有技術儲備,隨時可以點燃新的地下核蘑菇云。
回望歷史,蘇聯最后一次核試驗發生在1990年10月24日,新地島上空騰起了7萬噸當量的核火球。之后,蘇聯單方面宣布暫停核試驗,俄羅斯繼承該政策并延續至今。但如今,面對美國以“不確定性戰略”重新推動“有限核戰”概念,俄方的耐心正被一點點消耗殆盡。
美國近年來的種種動作本就讓人警惕。早在2023年,美國國會便有議員鼓噪重啟核試驗,理由是“需要確認武器可靠性”和“確保威懾可信度”。這一說法的背后,其實是美國對手中那批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核彈頭感到不安,同時也意味著其在新型核打擊手段上已有所突破。拜登時期雖然尚未付諸實施,但特朗普在今年初重返白宮后,美國軍工復合體的影響力迅速回潮,五角大樓重啟核試驗的可能性劇增。此舉不僅會撕毀《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的精神內核,更會徹底打破目前全球核不擴散與核威懾平衡的最后一點理性屏障。
紹伊古此時發聲,既是戰略宣示,也是公開警告。他清楚指出,俄羅斯目前并無恢復核試驗的“迫切必要性”,因為俄方已完成一系列新一代戰略武器部署——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先鋒”滑翔彈頭、“波塞冬”核魚雷以及“薩爾馬特”洲際導彈等,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突破性的核威懾體系。俄方并非“迫切”需要再做核爆炸演示,但若美方執意點燃火藥桶,俄羅斯不會做紳士,而是將毫不猶豫地回擊。
問題的實質,并不在于某一方是否核試,而在于美式霸權對國際戰略穩定體系的系統性破壞。當年美國單方面退出《反導條約》《中導條約》《開放天空條約》,已經證明其視國際軍控機制如兒戲,如今若再走到重啟核試的臨界點,不僅會在技術層面引發連鎖反應,更將重新引爆全球核軍備競賽的潘多拉盒子。
尤其是在當前全球局勢高度緊張、地區沖突頻發之際,核試驗不再是冷戰時期的威懾“儀式”,而是現實戰爭邏輯的一部分。從烏克蘭戰場到朝鮮半島,從伊朗核談判僵局到亞太地區軍事對峙,一旦核試驗重啟,勢必會成為各國“預備戰爭狀態”的加速器。俄羅斯此次釋放的信號明確無誤:如果你美國主動摧毀戰略平衡,那我們就把牌攤開,讓對抗進入新階段。
今天,世界距離上一次核試驗爆炸已過去35年,但距離下一次核試驗的爆炸聲,可能只差一個美國總統的簽字。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節點,國際社會應當認清:所謂“核威懾穩定”,絕不是靠單方面示強維持的,更不能任由一方單邊走火入魔。如果美國真的在新冷戰邏輯下重啟核試驗,那不只是對俄羅斯的挑釁,更是對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集體冒犯。
核試驗的陰云已經再次浮現,而這一次,世界必須有更堅定的聲音和更理性的態度。誰敢首先按下爆炸按鈕,誰就要為歷史最沉重的后果負責。美國要清楚,毀約容易,收場難;威懾易舉,破局無解。全球不需要新的核對抗,而需要的是對和平機制的重建與捍衛。這,才是人類文明該有的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