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曙光鳳凰城社區聯合鳳凰置地廣場精心策劃的“心靈益站——心靈煥新之旅”系列活動首場“音悅心程”在鳳凰置地廣場A座21層溫馨啟幕。作為社區民生服務的創新之舉,活動以“午間加油站”為切入點,通過“社區統籌資源、企業開放空間、專業機構賦能”的三方協作模式,為轄區企業白領及居民打造“家門口的心靈充電站”,標志著社區基層治理與營商環境優化的深度融合邁出新步伐。
精準捕捉需求 社區打造“午間微治理”場景
中午12點半,20余名樓宇白領在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祝赫老師的引導下,閉目沉浸于定制化音樂療愈場景。三角鐵的清亮、頌缽的悠遠與自然白噪音交織,配合專業冥想指導,讓平日久坐辦公室的白領們在午休時段實現“身心雙重解壓”。
“平時中午只想刷手機,今天跟著音樂放松,下午工作狀態明顯不一樣!”企業員工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職場人對“輕量級療愈”的迫切需求。
據曙光鳳凰城社區負責人劉沐介紹,社區在轄區企業日常走訪中發現,轄區商務樓宇聚集的白領群體普遍面臨“午間碎片化時間利用低效、工作壓力急需釋放”等問題,而企業自身缺乏專業心理服務資源。為此,社區主動牽頭整合資源,將心理學前沿技術轉化為“午間微服務”,創新推出“午間加油站”,既填補了職場人午間服務空白,也為社區服務延伸至商務樓宇打開新切口。
社區搭臺聚合力 社企聯動破“圍墻”
此次活動的最大亮點,在于社區成功搭建“雙向賦能”平臺:一方面,社區引入專業服務機構,精準對接企業員工心理健康需求,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另一方面,聯動鳳凰置地廣場開放優質空間資源,將樓宇公共區域轉化為便民服務陣地,實現“企業空間反哺社區治理”。這種“社區吹哨、企業報到、居民受益”的協作模式,打破了傳統社區與樓宇“物理相鄰、情感相隔”的壁壘。
“社區是連接企業與居民的橋梁,我們既要當好企業的‘服務管家’,也要做好居民的‘貼心家人’。”劉沐表示,系列活動以“心靈療愈”為紐帶,后續還將針對企業白領群體推出“芳香舒愈”,為社區居民開展“繪畫心理療愈”,形成“社企聯動”服務矩陣。此舉不僅是社區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實踐,更是深化“黨建引領”的探索與“五宜朝陽”的實踐。
從單次活動到長效機制 社區繪就“心服務”藍圖
隨著首場“午間加油站”的圓滿舉辦,曙光鳳凰城社區已規劃出為民服務的全年服務圖譜。“我們不僅要做‘一次性’的暖心活動,更要建‘永不落幕’的服務陣地。”劉沐透露,社區未來還將繼續與企業對接,建立“社企需求清單”,將根據企業反饋動態調整服務內容,同時通過居民議事會吸納多元意見,打造“精準滴灌”的民生工程。
這種“需求導向+資源整合+長效運營”的模式,為超大城市社區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鳳凰經驗”。 在寸土寸金的都市核心區,曙光鳳凰城社區以“心靈療愈”為小切口,撬動社企協同大治理。當社區從“管理末梢”轉變為“服務樞紐”,當企業從“區域旁觀者”變為“治理合伙人”,一幅“社區有溫度、企業有擔當、居民有獲得感”的基層治理新畫卷正徐徐展開。這場始于春日的“心靈之約”,不僅為白領和居民送上了減壓“良方”,更彰顯了社區在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中“聚合力、暖人心”的重要作用。
(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杜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