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北平,文人圈子里流傳著一樁轟動一時的八卦。
梁啟超的長女梁思順,在北平飯店的一次文化沙龍上,當著眾多文化名流的面,指著林徽因的鼻子怒斥,"你這般才女,帶壞我女兒"。
現場頓時鴉雀無聲,在座的胡適,金岳霖等人都面露尷尬,而林徽因則臉色煞白,緊緊攥著手中的茶杯,一言不發。
這個場景,放在今天簡直可以拍成一部民國倫理劇,但這就是真實發生的歷史,而且遠比電視劇更耐人尋味。
梁思順口中的"女兒",其實是她的妹妹梁思莊,這場風波背后,不僅是一個姐姐對妹妹的管教,更折射出民國時期新舊思想的激烈碰撞。
說起林徽因,現在的人第一反應就是"民國才女",確實,她既是建筑學家,又是詩人,還寫得一手好文章。
再加上她與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間的感情糾葛,簡直就是民國版的"緋聞女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當時保守的社會環境下,林徽因的很多行為都被視為"出格"。
她每周舉辦的"太太客廳"沙龍,聚集了當時最頂尖的知識分子,在這個男性主導的圈子里,林徽因不僅能侃侃而談,還經常成為話題的中心。
更"要命"的是,她還會像男人一樣抽煙,喝酒,談論那些在當時看來"不該女人談論"的話題,用現在的話說,她就是那個年代的"獨立女性"代表。
但這樣的做派,在梁思順這樣的傳統大家閨秀眼里,簡直就是"傷風敗俗",梁思順比林徽因大9歲,從小接受的是最正統的儒家教育。
在她看來,女人就該相夫教子,安分守己,現在妹妹梁思莊整天跟著林徽因混,學得越來越"不像話",這讓她如何能忍。
梁思莊比林徽因小6歲,當時正是二十出頭的年紀,這個時期的她,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處在"叛逆期"。
作為梁啟超的二女兒,她從小就生活在姐姐的管教之下,但留學美國后,她接觸到了全新的思想,開始渴望活出自我。
在美國期間,梁思莊經常參加林徽因組織的聚會,看著這位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嫂子",不僅能和頂尖學者談笑風生,還能在建筑學領域有所建樹,梁思莊簡直把她當成了偶像。
漸漸地,梁思莊也開始對建筑學產生興趣,甚至想放棄家里給她安排的傳統道路。
這可把梁思順急壞了,在她看來,妹妹這是要被"帶壞"的節奏啊,建筑學那是女人該干的嗎,整天和一群男人混在一起像什么樣子。
更讓她擔心的是,梁思莊開始學著林徽因的樣子抽煙,喝酒,談論那些"不該女人談論"的話題。
其實梁思順對林徽因的不滿由來已久,早在林徽因和梁思成談戀愛時,梁思順就不太贊成,要知道,林徽因之前和徐志摩那段轟轟烈烈的感情,在當時的文人圈里可是人盡皆知。
雖然最后徐志摩為了她離婚,但林徽因卻選擇了梁思成,這事在當時就引起不少非議。
梁思順作為梁家長女,一直以維護家族聲譽為己任,現在弟弟娶了個"緋聞女友"回家不說,這個"弟媳"還要把自己的妹妹也"帶壞",這口氣她怎么咽得下。
1935年那場著名的爭吵,導火索是梁思莊決定報考建筑系,當天在沙龍上,梁思莊興奮地和朋友們討論著自己的未來規劃,完全沒注意到姐姐越來越難看的臉色。
當聽到妹妹說要"像徽因姐一樣做個新時代女性"時,梁思順終于爆發了。
這場風波表面上看是姑嫂矛盾,實際上卻是兩個時代的碰撞,梁思順代表的是傳統的大家閨秀,她們認為女性應該以家庭為重,安守本分。
而林徽因代表的是新女性,她們追求獨立自主,渴望在社會上實現自我價值。
有趣的是,梁思順自己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她畢業于日本女子師范學校,后來還擔任過北平女子師范學校的校長。
按理說,她應該更能理解妹妹追求進步的心情,但正是這種"半新半舊"的身份,讓她在面對妹妹的"叛逆"時更加矛盾。
面對梁思順的指責,一向能言善辯的林徽因卻選擇了沉默,這個反應很值得玩味,要知道,平時的林徽因在學術討論中可是出了名的"鐵嘴"。
有人說她是理虧,畢竟梁思莊確實是在她的影響下才想學建筑的,但也有人認為,她是不屑爭辯,以林徽因的性格,她可能覺得這種家庭糾紛根本不值得浪費口舌。
更可能的原因是,林徽因深知這場爭執沒有贏家,梁思成是她丈夫,梁思順是丈夫的姐姐,與其撕破臉皮,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這種處理方式,反而展現了她成熟的一面。
那么,被姐姐認為"被帶壞"的梁思莊,最后到底怎么樣了。
她確實沒有成為第二個林徽因,但也沒有完全按照姐姐規劃的人生走,梁思莊后來成為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是中國現代圖書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她既沒有像姐姐希望的那樣做個傳統淑女,也沒有完全復制林徽因的人生軌跡,而是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道路。
這個結局,或許是對當年那場爭吵最好的回應。
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家庭矛盾,背后還反映了新舊思想的激烈碰撞。
而林徽因則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她追求自由,平等,渴望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注定了它們之間會產生沖突。
這件事情過去這么多年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它讓我們看到了新舊思想的交鋒,也讓我們看到了女性在追求自由和平等道路上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林徽因和梁思順,她們都是那個時代的杰出女性,只是因為觀念的不同,而產生了這樣的沖突。
但無論如何,她們的故事都值得我們銘記,因為她們都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現在很多家長不也經常說"別跟那個孩子玩,他會帶壞你"嗎,辦公室里,不也常有"那個女人太張揚"的議論嗎,社交媒體上,對獨立女性的指指點點還少嗎。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它的"林徽因"和"梁思順",問題的關鍵從來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我們能否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
參考信源:
央視新聞2024-06-11 23:27 夜讀丨關于林徽因的30件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