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的訂單請及時處理," 晚上八點半,上海環球港B2層美食區,智能點單機的提示音在空曠的大廳里格外刺耳。
店面里曾讓無數網紅爭相打卡的"人生如面"霓虹燈墻,此刻正映照著三個穿拖鞋的大學生——他們舉起68元一碗的蟹黃面拍了五分鐘抖音。
拍完后就拐進隔壁便利店,買了桶泡面,這魔幻的一幕,正在全國217家高端面館同時上演。
去年此時,這些門店的等位屏上還顯示著"預計等待147分鐘"的血紅色數字,投資機構擠破頭往創始人賬戶里打錢。
而眼下,杭州來福士廣場的保潔阿姨已經摸清規律:"每周四投資人考察日,店長會臨時雇20個群眾演員充場面。"
資本燒出來的面湯終究涼得比想象更快,當我們翻開某頭部品牌的內部報表,會看到比重慶小面更辣眼睛的數據:7億融資燒出43%關店率,單店日銷從3.2萬暴跌至8000元。
最慘淡的門店一天只賣出7碗面——剛好夠煮一鍋湯底的量。
中午十二點的北京國貿商圈,某高端面館的玻璃幕墻倒映著匆匆而過的白領,曾經需要排隊半小時的取餐區,現在只剩零星幾個顧客對著40元一碗的牛肉面拍照打卡。
服務員擦拭著空蕩蕩的座位,后廚飄出的香氣里裹挾著資本市場的焦灼——這個去年還拿著7億融資、號稱要做"中國面食星巴克"的品牌,半年間已經關掉了全國43%的門店。
這絕不是個例,當我們打開手機定位搜索"高端面館",會發現曾經霸屏購物中心的陳香貴、馬記永、和府撈面等品牌,集體進入了"撤退模式"。
上海靜安嘉里中心的黃金鋪位,某網紅面館玻璃上"旺鋪招租"的告示,正被保潔阿姨用洗潔精一點點擦去最后的市場泡沫。
"不就是碗面嗎?"在杭州濱江寶龍城,95后程序員放下筷子,碗里還剩大半碗68元的蟹黃拌面,"第一次請女朋友吃飯圖個新鮮,但誰會天天當冤大頭?"
他的吐槽在社交媒體上炸出無數共鳴,小紅書高端面館避雷話題下,3.2萬條筆記里飄著年輕人共同的困惑:這些動輒三四十元的面條,到底在賣什么?
資本給出的答案曾像沸騰的高湯般誘人,2021年餐飲賽道融資額同比暴漲732%的狂熱中,面食賽道吸金超14億元。
投資人揮著支票本描繪藍圖,"中國麥當勞"、"面中愛馬仕"——仿佛只要把日式拉面館的裝修搬到中國,給牛肉面配上定制骨瓷碗,就能讓年輕人乖乖掏出半個月奶茶錢。
但現實比冷掉的面湯更骨感,某頭部品牌單店投資300萬起跳的"新中式美學空間",日均翻臺率從巔峰時的8次跌至不足3次。
深圳海岸城某門店,288元/套的"大師匠心套餐"月銷量長期掛零,倒是9.9元的冰粉撐起了30%的流水,這魔幻現實的背后,是資本劇本與消費真相的激烈碰撞。
餐飲投資人在計算器上敲打,40元定價中,15元付了商場租金,8元買了網紅裝修,6元養著中央廚房,真正吃到嘴里的面條成本,可能還不如街邊15元的蒼蠅館子。
這種價值錯位在2023年的消費寒冬中愈發刺眼,當年輕人開始用"拿鐵因子"理論審視每筆支出,高端面館的"氛圍稅"首當其沖。
北京朝陽大悅城的消費調研顯示,愿意為環境溢價買單的顧客,復購周期從45天延長至112天,"約會、拍照、發朋友圈,這三個動作完成后,店鋪就完成了使命。"
某品牌區域經理的苦笑,道破了高端面館的社交貨幣困境,更深的危機藏在流水線里。
為支撐快速擴張,多數品牌選擇中央廚房預制模式,統一配送的料理包,澆滅了"手作""匠心"的營銷話術。
有消費者曬出對比圖:"同一款冬陰功面,上海店有兩只蝦,杭州店就剩蝦米了",當標準化遇上成本壓力,縮水的不僅是分量,更是品牌溢價的空間。
資本催熟的惡果正在反噬行業,某品牌為沖擊IPO,曾創造單月開店67家的瘋狂紀錄,如今這些門店像過熟的柿子般接連墜落,留下動輒500平米的店鋪空殼。
廣州某商場負責人透露,有品牌撤店時寧愿賠200萬違約金也要及時止損,"因為每天睜眼就是5萬元租金打水漂"。
這場高端面館的集體塌方,恰似一面照妖鏡,映出當下消費市場的深層裂變,曾經奏效的"網紅三板斧"——小紅書種草、抖音直播、明星打卡——正在Z時代覺醒的消費觀前失效。
年輕人開始用腳投票,拒絕為虛無的"中產幻覺"買單。
在成都春熙路,開了二十年的"張記豌雜面"依然門庭若市,面館老板看著對面換了三茬的網紅面館,嘬著葉子煙笑道:"面要好吃,錢要實在,老祖宗早教過的道理"。
他的灶臺上,15元一碗的面條翻滾著最樸素的商業真理:餐飲終究要回到味蕾的投票。
這場價值40元的面條泡沫,或許該讓所有人冷靜下來想想:當資本的熱錢退潮后,究竟什么才是穿越周期的餐飲本質?
是打卡墻上的霓虹燈文案,還是碗里實實在在的煙火氣,答案,可能就藏在每個普通人捂緊錢包時的那個選擇里。
在成都太古里負一層的美食廣場,23歲的主播舉著自拍桿穿梭在各家檔口,"家人們看這家,原價48的鮑魚撈面現在只要19.9!"
她特意把鏡頭對準碗里指甲蓋大小的冷凍鮑魚,"咱就說這波羊毛薅不薅,"彈幕里刷過一片"不如樓下豌雜面"的吐槽,卻不妨礙該品牌當天賣出300多份特價套餐。
這種魔幻的促銷場景,正在全國高端面館輪番上演,資本寒冬里的求生欲催生出荒誕的商業行為。
某品牌推出"充500送奔馳使用權"活動,結果被扒出所謂的"奔馳"其實是老款租賃車,另一家搞起了"吃面送黃金"。
消費者到店才發現是0.01克的金箔,這些行為藝術般的營銷,暴露了高端面館進退失據的窘迫!
參考信源:
藍鯨財經 2025-04-07 14:50 一碗面賣50元,貴價面館“殺”回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