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云南昆明,參加“中國航天日”科普活動,現場聽火星車、月球車的設計者講述登月和登陸火星的故事,非常感動。
航天科技集團的賈陽老師不但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還是一位能夠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的“科普作家”,聽他講“浪漫的祝融號”,真是一種享受。
從仿生學、技術創新、到為了適應火星環境而昨的工程設計,再到登陸火星的文化內涵……講得生動又透徹,有理工科基礎的人聽了,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就算是沒有基礎的人,也能由淺入深漸入佳境,現場前來聽科普講座的孩子們,一個個眼里都放著光,讓年輕一代向往科學、接觸工程技術、胸懷星辰大海,這才是“科普”最大的意義。
賈老師更讓我確認了一件事,那就是科學家、工程師從來不是影視劇中那些不近人情不茍言笑的形象,那都是沒文化的人創作的刻板印象,實際上,最頂級的理工人才,往往也有著深厚的人文素養和家國情懷……人家文武雙全,既懂航天,也懂藝術,甚至還會寫詩,從他的詩句中,就能看出他們這代航天人的抱負和理想。
聽他們講科學,會讓孩子們感受到科學是美的,聽他們講航天,會讓孩子們感受到航天是一個無比壯麗、神奇、光芒萬丈的事業。
“海上生明月,九天攬星河”,活動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科普教育基金支持。
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也能夠引導孩子們探索宇宙、追尋真理、努力學習理工科知識,科學、工程的種子一代一代播下,未來我們收獲的是更年輕、更強大的航天力量。
人類終將走向宇宙,華夏民族是“星漢之子”,我們的文明,也將會是一個跨越星海的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