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以“低空經濟·浦江之約”為主題的低空經濟產業交流活動在上海市閔行區臨港浦江園科技廣場舉行。此次活動由上海市交通委民用航空處、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大裝備處、閔行區發改委、閔行區經委、閔行區交通委指導,浦江鎮人民政府、吳涇鎮人民政府與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聯合主辦,吸引了新能源、航空科技、智能裝備等領域的20余家企業,共同探討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2024年8月,上海市政府發布《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閔行區為重要承載區域,肩負培育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領軍企業、打造低空經濟總部集聚區等重任。浦江鎮憑借“上海空域黃金走廊”的區位優勢,正加速推進低空場景創新成果落地。
據介紹,浦江鎮依托空域和產業集聚優勢,將建設全市首個集低空交通、技術研發、產業服務、貿易流通等功能于一體的“低空融合飛行示范區”,并通過“三步走”戰略打造全產業鏈多場景并行的低空產業示范中心,即建設一座低空指揮管理場站;積極參與低空飛行服務行業標準、共融空域使用標準的研究制定;圍繞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服務、低空保障領域,打造先導產業園,并建成3-5個標桿性應用場景。
吳涇鎮相關負責人在會上發言,吳涇鎮與浦江鎮緊鄰,共享黃浦江兩岸的低空資源,鎮內擁有諸多航空生產和服務企業。未來,吳涇鎮將依托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教育資源,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支持,致力于共同打造低空經濟示范區。
在圓桌對話環節中,市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公司、沃蘭特航空、峰飛航空、中航空管、特金信息、上海澳翊通航、協氫新能源、無錫格物、獅尾智能等企業代表發言,圍繞低空經濟產業鏈發展提出建議。與會企業代表認為,行業當前主要技術瓶頸是電池能量密度、適航認證體系及運營成本控制,需政企聯合攻關;同時呼吁加快短途通勤、景區觀光、應急救援等多元場景試點,推動商業化閉環;建議政府牽頭建立低空經濟產業聯盟,加強“主機廠+配套商+場景方”協同,推動技術標準互認,加快低空空域分類管理試點,同步完善起降場(vertiport)、通信導航等配套建設。
閔行區發改委、區經委、區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聽取企業建議,出臺專項政策支持低空經濟企業落戶,涵蓋人才保障、核心技術攻關等支持措施,推動產業生態成型。
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春華表示,作為臨港集團與閔行區“區區合作”核心園區,科技城經過20余年發展,已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數字文創為主的“2+1+X”產業體系,并布局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集聚眾多行業龍頭企業。未來將發揮平臺優勢,整合產業鏈資源,推動低空飛行器、關鍵系統、智能制造、數據服務等核心環節協同發展。
園區提供適配低空經濟領域企業全鏈條需求的物業載體,并通過完善的產業服務體系和配套設施,為企業提供人才安居、產學研合作、創業孵化、金融支持等全方位服務,加速低空經濟產業集聚。
隨著eVTOL試飛、低空觀光等場景逐步落地,上海低空經濟正從“規劃藍圖”邁向“實踐階段”。“浦江鎮正好在上海兩大機場中間,進出上海不需要繞行,經濟性很高;毗鄰黃浦江畔的地理位置,兼具試飛試航的優越條件與良好的景觀觀賞性;在產業方面,浦江鎮具備良好的運行保障能力。未來,我們將重點建設場站,可以想象成一個小型的類通用機場,并逐步將其升級為綜合性保障樞紐。”浦江鎮相關負責人說道。
活動主辦方表示,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發展需要技術創新、政策配套與市場需求的深度融合。從“地面經濟”到“空中經濟”,上海正以開放姿態擁抱低空時代。此次交流不僅搭建了政企溝通橋梁,更標志著低空經濟“立體高效、綠色智能”的新生態正在黃浦江畔加速成型!
供稿:浦小江
記者:李芯怡
視頻:王淑均 姚俊杰
初審:陳夢玲(實習)
復審:宋詩清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