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025“非遺煥新購物月”暨浙江省“茶和天下 共享非遺”活動啟動儀式在長興縣大唐貢茶院舉行,圖為活動現場。長興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供圖
非遺好物“好”在哪兒本報首席記者 王彬
端起一杯茶,點上一炷香,掛一件刺繡香囊,千百年傳承的技藝在時空里流動,暈染今日生活的喜樂與安寧。
近幾年,人們對于非遺越來越熟悉,對于非遺相關產品越來越認同。自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四季非遺購物月”啟動以來,非遺好物的概念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從活動熱度、消費效果來看,許多消費者愿意為非遺好物買單。那么,非遺好物到底“好”在哪兒?
好藝是基礎。每一件非遺好物都凝聚著非遺傳承人經年累月的技藝打磨與匠心沉淀,其工藝之復雜、工序之考究往往超乎想象。
好意是表達。非遺好物自帶時光濾鏡,既承載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也包含對社會經濟、自然生態和情感價值的體察,言必有意、意必吉瑞,以對傳統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表達呼應當代生活。
好看是審美。非遺好物在設計上越來越符合現代審美,凸顯東方韻味,是中式美學的集中呈現。
好用是講究。“用得上”是多數消費者下單的重要考量,不讓非遺好物閑置,也是設計者的自我要求。我們看到很多非遺好物自然地融入了新的使用場景,與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相結合。同時,非遺好物追求天然環保,契合綠色消費趨勢。
好生活是追求。對消費者而言,非遺好物傳遞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對生產者而言,非遺好物所在的產業鏈正在創造供給和消費新熱點,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實現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贏。
非遺好物檔案非遺項目跨界融合湖北 西蘭卡普·利川紅銀雀西蘭卡普·利川紅銀雀
「涉及非遺項目」 宜紅茶制作技藝(省級)
「開箱印象」茶禮以土家織錦西蘭卡普為靈感,紅底繁花布紋搭配雙陽雀花紋,寓意吉祥喜慶,內裝紅茶采用宜紅茶制作技藝,實現織錦與制茶技藝合璧。
「技藝故事」 湖北省茶業集團設計師深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采風時,產生了將不同非遺項目融合進行開發的想法。“將織錦紋樣轉化為茶禮包裝不是裁一塊布那么簡單,需歷經20余次調色打樣才能還原土家風情。”湖北省茶業集團大客戶經理羅剛黎介紹,曾有消費者因禮盒紋樣與家鄉婚俗相似感動落淚,這正是非遺融合的深層價值。
「設計者說」“每一片茶葉都書寫著茶史,每一寸織錦都道出土家族兒女的祝福。” ——羅剛黎
新疆 香茶
「涉及非遺項目」 和田藥茶(省級)
「開箱印象」 打開包裝,薄荷、紅花、玫瑰花瓣、甘草等原料清晰可見。湊近一聞,濃郁的花香味、藥香味和茶香混合在一起。茶罐設計融入克孜爾壁畫、艾德萊斯花紋等新疆特色元素,風情十足。
「技藝故事」 南疆地區有茶餐不分家的生活習慣,不過,因和田藥茶有專門的拼配比例及沖飲方法,外地游客常有“能飲而不會配比,買后也不得其飲法”的情況。烏魯木齊灼華在茲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意總監殷勤覺察到消費者的這一困惑,便以和田藥茶為基礎,保留其主配料元素,滿足不同地域消費者的飲茶需求。
「設計者說」“現代人對健康和地域文化的關注正讓新疆香茶走得更遠。” ——殷勤
重慶 臥松云香
「涉及非遺項目」 傳統合香制香技藝(省級)
「開箱印象」 作為重慶市九龍坡區九龍沉香博物館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聯名款,臥松云香的香盒以明代畫家吳振的《濟川圖卷》為創作靈感。內置古法香,燃之青煙裊裊、香氣淡雅悠長。一香一畫間,文人雅士的閑逸興致翩然而生。
「技藝故事」 香氣調和需考慮不同原料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如同廚師做菜一般精準把握比例。沉香能使氣息下沉,檀香則提神醒腦,為調和出適合聚會、辦公、居家等場景的香氣,需經幾十次的調試才能確定最終配方。香盒上的圖繪根據原作進行設計,考驗著手藝人的耐心與技藝。
「設計者說」“香氣是歷史的呼吸,我們復刻的是中國人的美好生活方式。”——臥松云香設計團隊
帶動就業山東 臨沭柳編野餐籃臨沭柳編野餐籃
「涉及非遺項目」 臨沭柳編(國家級)
「開箱印象」 柳條柔韌、紋理質樸,筐體透氣輕便、內部分區精巧,可收納茶具、餐具甚至酒飲、冰袋。臨沭柳編野餐籃將傳統柳編技藝植入戶外生活,以自然質感喚醒現代人對慢生活的珍視。
「技藝故事」 臨沭柳編技藝傳承1400余年,在臨沭廣泛流傳著“闖東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編花籃”的口頭禪。柳條需經蒸煮、晾曬、去皮、編織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制成一個柳編野餐籃。臨沭柳編野餐籃生產企業、臨沂歐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全說,柳編野餐籃原本主要出口歐洲等地,近年來隨著露營經濟的發展,在國內也流行起來。國際市場偏好自然材質、國內市場追求文化內涵,設計團隊通過優化功能分區、紋樣設計,讓產品有了更好的適配性。
在經營上,臨沭創新“企業+車間+農戶”“企業+訂單+農戶”的模式,建成40余個柳編產業鄉村振興車間,同時支持農戶在家中設立小型柳編作坊,推動農戶年人均增收約5000元。
「設計者說」 “臨沭柳編野餐籃不僅是容器,更是傳遞生活美學的文化使者。” ——張志全
上海 荷韻茶席
荷韻茶席
「涉及非遺項目」藥斑布印染技藝(省級)
「開箱印象」 靛藍扎染荷葉舒展如畫,葉脈以手工縫線勾勒,蓮蓬內填艾絨。茶席既可鋪陳茶桌,亦可懸掛為家居擺件,傳遞“出淤泥而不染”的東方哲思。
「技藝故事」 手工縫制葉脈需精準還原荷葉的天然脈絡紋理,對針腳密度、線條流暢度要求極高。如靛藍染色需通過多次浸染與氧化實現漸變層次,稍有不慎易出現色斑。
荷韻茶席由退休阿姨與全職媽媽參與制作,帶動了“銀發”就業與居家就業。荷韻茶席設計者、上海安亭藥斑布印染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胡蘇芬告訴記者,根據用戶反饋,團隊還調整了偏冷調的靛藍色,新增暖色系。
「設計者說」 “荷花不染塵,手作有溫度,愿這款茶席讓生活更有滋味。”——胡蘇芬
新茶飲跨界改良浙江 養生茶系列
「涉及非遺項目」 中藥九制技藝(地市級)
「開箱印象」 喝茶還能酣睡如泥?慣常,茶的功效是提神醒腦,這款養生茶反其道而行之,引發了年輕人對中醫藥的興趣。
「技藝故事」 這是一款具有助眠功效的茶飲,但茶多酚等提神物質與助眠功效恰好相反,故而提煉有效成分是個難點。“要助眠又要保持口感,我們選用了性溫的紅茶,試驗了多款,細分物質成分,歷經大半年,在浙江大學現代中藥研究所的幫助下,終于找到適合的原料。”“蒼南百藝”浙江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負責人吳錫勇說,養生茶飲的研發遵循中醫藥典籍,發揮黃精、鐵皮石斛等藥材功效,將非遺技藝融入生產方案。同時包裝風格極簡,貼合了“Z世代”既要功效顯性化又要文化氛圍感的雙重訴求。
「設計者說」 “每一杯養生茶都是傳統文化的當代注解。” ——吳錫勇
傳統工藝設計創新四川 道明竹編
道明竹編
「涉及非遺項目」道明竹編(國家級)
「開箱印象」 無論是時尚的年輕人,還是需要大型裝造的企業,都能在道明竹編中找到合適的產品。
「技藝故事」 道明竹編涵蓋景觀裝造、園藝、小品、雕塑等多個領域。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楊隆梅將傳統竹編的編織技法從籃子、筐子等日用品中剝離出來,結合不同配色和當代材質,開發出耳環、胸針、發夾等產品,呈現優美線條和獨特肌理。
「設計者說」 “竹子不會說話,但每一根竹絲都在講述人與自然的故事。”——楊隆梅
湖北 刺繡熊貓香薰
刺繡熊貓香薰
「涉及非遺項目」 大冶刺繡(省級)
「開箱印象」 以平針繡勾勒熊貓抱竹的憨態,盤金繡點綴竹葉流光、蠶絲線光澤溫潤,傳達竹報平安的寓意。內置的植物香薰可凈化空氣,還可作為冰箱貼使用。
「技藝故事」 熊貓造型適合刺繡,使用基礎針法即可完成。大冶刺繡市級傳承人彭肖肖經過多輪培訓,實現了繡娘平均學習3天即可上手制作的目標。近期,湖北刺繡熊貓香薰即將全面投放線下市場,彭肖肖和團隊將其定位為“喜提新車時的禮物”,賦予了產品情感價值。彭肖肖表示,會始終堅持中國風的選材和設計風格。
「設計者說」 “一針一線繡的是傳統,一車一香載的是生活。” ——彭肖肖
非遺與時尚品牌跨界合作甌柑香薰
甌柑香薰
「涉及非遺項目」 甌窯燒制技藝(省級)
「開箱印象」 甌窯蓮瓣杯釉色青黃如君子風骨,內燃櫻桃木芯,噼啪聲若圍爐聽雪。杯內香氛散盡后,杯盞洗凈即成茶器,一物多用,在氤氳香氣與澄澈茶湯間自由切換。
「技藝故事」 甌窯器皿的制作需經多道工序,半手工壓坯成形、修坯,再進行燒制,對工藝要求嚴格;香氛采用純植物提取,原料標準高。甌憶文化博物館館長姜立秋介紹,這款產品源于非遺體驗基地的創意,是與茶企跨界合作的成果。原本因燒窯批次不同而顏色特殊的問題也被市場接受,成為一個新賣點。
「設計者說」 “古人以窯火淬煉器皿,我們以香氣淬煉時光。” ——姜立秋
花西子刺繡系列彩妝
「涉及非遺項目」 蘇繡(國家級)
「開箱印象」蘇繡蘭花綻放于粉餅頂片,納米光繡技術復刻絲線肌理。彩妝不只是化妝品,更是承載著民族文化圖騰的藝術品。
「技藝故事」 花西子刺繡限定系列以蘇繡高級工藝美術師盧梅紅手繡的作品為母本,選取蘭花、青山、比翼鳥、雙葉荷4個有著美好寓意的圖案,由盧梅紅的繡坊承接刺繡限定系列的典藏手繡版產品頂片制作。
盧梅紅介紹,蘇繡工藝與現代生產工藝相結合,需要進行一定的技術調整和創新。在有限的空間內展示復雜的圖案和細膩的細節,對刺繡的精細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為確保呈現每個細節,設計團隊和刺繡師傅反復討論修改。如‘青山’這幅蘇繡,因為山有凹凸,我們結合了平針、亂針和三角針等針法突出山石嶙峋的層次感。”盧梅紅說。
「設計者說」 “非遺為產品注入藝術之魂,讓全世界看到東方美、愛上東方美。” ——花西子團隊
消費者說
@上海白領林悅:
我復購的很多非遺好物都有一個共同點——讓我感到幸福。
@度假酒店管理者金游:
非遺好物的天然材質符合酒店倡導的低碳理念,同時也凸顯了住宿環境的文化格調。
@木棉花開手工社負責人宋榮耀: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非遺好物價格偏高,我們作為手藝人,能夠深刻理解非遺作品背后的情感和心血,因此能接受其價格。只要我認可一款非遺好物的工藝、實用性和創新性,就會入手。
未來趨勢
綜合來看,非遺好物的發展呈現三大趨勢:
一是產品分層化,既有價格親民的文創產品,也有中高端的定制禮品,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
二是生產協同化,形成從原材料到終端銷售的全產業鏈協作網絡。
三是文化IP化,通過故事挖掘、內容創作和跨界授權,放大非遺好物的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
非遺好物消費市場正呈現出年輕化、場景化、功能化的特征。年輕一代更能接受合理溢價;非遺好物的使用場景擴展到家居、辦公、戶外等多個領域;消費者既看重產品的文化內涵,也關注其實際功能體驗,消費需求相互交融,形成了更豐富的市場生態。可以說非遺好物的未來之路,是守護過去的遺產,也是在創造未來的經典。
(本報首席記者 王 彬 采訪整理)
2025年4月24日《中國文化報》
第4版刊發特別報道
《非遺好物開箱,準備好下單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