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以黑馬之姿橫掃市場,豆瓣評分攀升至9.6,進入豆瓣韓劇總榜前三名,也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現象級話題。在懸疑、甜寵題材主導的劇集市場中,這部劇依靠情感敘事實現突圍,它的成功背后折射了怎樣的社會情緒?
情感敘事的人性化:個體成長的關懷
正如黑格爾所言,藝術源于人類對自由和自我的追求,在審美活動中人們觀照自我、認識自我、再現自我并實現自我。《苦盡柑來遇見你》讓個體在時代的鏡像中審視自我,在他人的人生軌跡中尋找解答,使觀眾在觀看劇集的同時產生情感共鳴,探索解決問題的良策。
愛純的人生,堪稱一部充滿挑戰的奮斗史。她幼年喪父,寄人籬下,10歲時失去了摯愛的母親后遭受各種不公待遇,在奶奶家被叔叔虐待,叔叔理所當然地要求她進廠工作以養活堂弟,連上學的機會也被剝奪;私奔失敗后被學校開除,婚后又遭婆家欺凌,20多歲便痛失幼子。愛純的一生似乎伴隨著命運的狂風暴雨,但《苦盡柑來遇見你》并非致力于講述一個充滿哀傷的故事,更在告訴觀眾愛純的一生始終被堅定的愛所環繞。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心理韌性”,指的是個體在遭遇逆境、創傷、悲劇等重大壓力時所展現出的適應與恢復能力。愛純便將這種心理韌性體現得淋漓盡致,面對生活的重重打擊,她總是勇敢地站起來,迎難而上。她面對漁船會長的不作為,決定自己上陣,成功競選為副會長。即便在逆境中,她也未曾放棄自己的詩歌創作,在詩篇中傾吐著“繼續前進”的心聲。對于愛純而言,如果困難像一把大刀懸在頭頂,唯一的選擇就是勇敢地扛起它,繼續前行,不要被它砍傷自己。
在劇中,每當愛純遭遇困境,她母親的話語便在耳邊回響:“無論怎樣,都要告訴自己必須活下去。”于是,她去賣白菜,去耕作,去做一切她能做的事情。人生之路不也常常如此嗎?多少次我們以為自己無法挺過難關,但最終還是咬緊牙關,走過了一段又一段的路程。
對于寬植和愛純而言,最大的痛苦莫過于失去一個孩子。這是一道永遠無法愈合的傷痕,一個永遠無法填補的黑洞。但他們選擇將痛苦深埋心底,帶著這份傷痛繼續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面對那些無法逃避的苦難,我們能做的或許就是帶著傷痛繼續前行,穿越黑暗,跨越低谷,直至迎來光明。
在經濟寒潮的背景下,許多年輕人面臨巨大的壓力,不知如何應對日益狹窄的就業市場以及生活的停滯和困境。《苦盡柑來遇見你》通過敘述過去的人們如何度過“往昔的苦難”,為當代年輕觀眾提供了心靈的慰藉和精神的激勵。
情感敘事的家庭化:代際關系的審視鏡像
大眾傳統認知中的韓劇往往以愛情為核心,情節圍繞男女主角的浪漫情感展開。然而,隨著觀眾需求的變化和社會議題的不斷深入,韓劇的情感敘事逐漸從單一的愛情故事,轉向更加復雜、多層次的情感中來。
《苦盡柑來遇見你》便是這一轉型的最佳例子。與友情、愛情發生于個人成長的“社交”階段不同,親情以血緣為直接紐帶,對絕大多數個體而言,對親情的感知幾乎是和自我感知同步,甚至早于自我感知。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人們依然要努力維系和重視家庭情感,而這部電視劇通過三代人的相互依戀,完成了親情紐帶的象征性傳承。
劇中,愛純的母親光禮是濟州島的海女,一生忍受潛水捕撈的嚴酷考驗和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她無奈地將孩子留在已故丈夫的家中生活,心中充滿了對孩子的愧疚。即便家境貧寒,光禮依然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讓愛純走出濟州島,逃離“海女命運”,實現成為文學少女的夢想。不幸的是,由于長期潛水導致的呼吸疾病,光禮最終早逝,在臨終前囑咐愛純“盡情去享受人生”。成年后的愛純則教導女兒金明“要做打翻桌子的人”,始終為金明爭取教育和追求夢想的機會;而金明最終打破束縛,成為獨立女性,完成了三代人的救贖。
親情和家庭倫理長久以來一直是東亞文化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核心。在東亞社會,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父母為了孩子不惜“砸鍋賣鐵”,這種犧牲往往伴隨著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和要求,甚至可能演變為情感操控和道德綁架,孩子們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下往往感到窒息。然而,在《苦盡甘來遇見你》中,父母的奉獻和支持卻是無私的。劇中金明在飛機上因使用母親賣房所得的錢而痛哭,女兒雖然埋怨父母偏心,卻不知道父親暗中幫助鄰居支持兒子的生意。父母總是覺得自己給予的不夠,而子女總想著未能得到的。
那些處于私人與公共生活交匯處的親屬關系,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不斷演變。在當前消費型社會中,個體的迷茫和脆弱更需要在家庭的穩定關系中得到慰藉,年輕一代在尋求家庭溫暖和親人陪伴的同時,也在追求個人空間的獨立與人格上的尊重與完整。《苦盡甘來遇見你》通過家庭關系的審視鏡像,完成了韓劇情感敘事的轉型。
情感敘事的史詩化:社會記憶的立體書寫
《苦盡柑來遇見你》不僅是一部關于個人情感的劇集,它以1950至2000年代的韓國濟州島為背景,通過三代女性的成長和情感經歷,向觀眾展現了韓國社會在數十年間所經歷的變革及對其的深刻洞察。
該劇巧妙地將歷史與個人命運交織在一起。劇中在50年代,小學時期的吳愛純在班長投票中得了全班最高票,卻只能當上副班長;身為文學少女的愛純,作品《笨鮑魚》情感真摯,感人肺腑,卻敗給了一個富家子弟的《我的將軍父親》。如果連濟州島上的小學生選舉都能被金錢所左右,那么現實政治中的權力更迭又怎能確保真正的公正與透明呢?
樸正熙連任總統的廣播聲里,濟州島的合作社正上演一場“女性副社長”的選舉突圍。1988年漢城奧運期間,為了“維護市容”,當局決定拆除街頭小販的攤位,吳愛純帶頭發起抗議,海女們也挺身而出。這些攤位是百姓維持民生的需要,是無數家庭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
轉眼到了20世紀80年代,盧泰愚當選的新聞與父親梁寬植來到首爾探望金明同步發生。大學時期的金明展現出了抵抗誘惑的力量,拒絕了富人提出的代考槍手的請求,堅守了做人的原則和誠實善良的品質。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韓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國家幾乎瀕臨崩潰邊緣,劇中海女阿姨們團結起來,捐出各自的黃金首飾以示支持。劇中沒有采取高高在上的歷史視角,而是將政治波瀾與人物抉擇編織成一張錯綜復雜的網。
劇中的三代女性同樣也代表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女性形象。光禮體現了傳統社會中的女性角色,她的辛勤與犧牲凸顯了過去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束縛與限制。愛純則是新時代女性的化身,她在逆境中不斷奮斗,努力實現自我超越,這反映了20世紀中葉韓國社會的變遷和女性意識的覺醒。金明作為第三代女性的典型,展現了現代女性在自我認同、教育和職業發展的巨大飛躍,代表著韓國社會在女性地位上取得的進展。
通過這三代女性的情感故事,《苦盡柑來遇見你》向觀眾呈現了一幅韓國社會變遷的畫卷,通過人物的經歷折射出時代的演進,使情感敘事更加具有社會意義。
整體來看,《苦盡柑來遇見你》成功將個人命運與時代大潮交織,在微觀的敘事中映射出宏觀歷史的變遷,賦予了這部年代劇應有的深度,使其成為一部具有深刻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的文藝作品。《苦盡柑來遇見你》的成功,標志著韓劇產業情感敘事轉型的典范。它不僅為觀眾帶來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也為韓劇產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更多在情感敘事與社會洞察之間找到平衡的劇集,帶給我們更多的共鳴與思考。
— THE END —
作者 | 潘子珩
主編 | 彭侃
執行主編 | 劉翠翠
排版 | 于佳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