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下午,由刑事二部主辦的“刑辯百人談”第3期活動在京都律師事務所成功舉辦。活動分別由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金杰律師,京都律師事務所名譽主任、高級合伙人田文昌律師,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曹樹昌律師,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馨仝律師主講,業務管理部張帝主持。
金杰
金杰律師以“律師是撬動刑事再審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為題,結合代理胡某、廖某申訴34年,最高檢抗訴改判無罪,寫進最高檢2025年工作報告的案件體會,圍繞刑事申訴的現實困境、成因分析及應對策略進行了深入分享。他結合實證數據指出,近五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再審改判的刑事案件與最高人民檢察院抗訴改判的案件呈現顯著特征——申請檢察機關抗訴引發的再審案件占比明顯較高,而當事人申訴啟動再審的比例相對偏低。這一現象反映出,重大冤錯案件的平反往往依賴于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鍥而不舍的堅持。金杰律師進一步剖析了當前刑事申訴面臨的四大困境:一是再審立案標準嚴苛,“確有錯誤”規定模糊,審查尺度缺乏明確規范;二是司法資源有限與申訴案件數量龐大的結構性矛盾;三是申訴審查程序存在“空轉”現象,很難進行實質性審查;四是申訴效率極低,申訴人望眼欲穿等問題,也在客觀上制約了申訴權的有效行使。針對這些困境,金杰律師提出了專業而務實的應對建議:首先,仔細研究原審辯護基礎,深入研究原審裁判定罪的依據;其次,選好切入點,不是面面俱到,要重點突破,仔細剖析有罪供述形成的原因;再次,尋找證據縫隙,有針對性地補強或復核關鍵證據。他強調,申訴狀的撰寫應當突出重點,以撬動再審為目的,保持與辦案機關的良性溝通。
田文昌
田文昌律師指出,在我國刑事司法實踐中,刑事申訴是糾正冤錯案件、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徑。然而,雖然相關法律規定空間很大,在實際操作中卻面臨諸多困境。首先,法律雖未嚴格限制申訴條件,但實踐中,法院往往要求申訴人提供“新的證據”,而新證據的發現和調取難度極大,導致許多申訴案件在立案階段就被駁回。問題更在于,將新證據作為申訴條件理由并不充分,實踐中在原有證據基礎上應該糾正的案件并不少見。其次,“先審查后立案”模式提高了申訴門坎。現行申訴程序通常要求法院先進行實質性審查,符合條件才決定是否立案再審。這種模式導致大量申訴長期滯留在審查階段,難以進入正式再審程序,形成“申訴難”的司法痼疾。此外,信訪與申訴程序交叉并行,使得部分當事人不得不通過信訪渠道施壓,甚至陷入“申訴—信訪—再申訴”的循環,既增加了司法負擔,也削弱了申訴制度的規范性。針對這些問題,田文昌律師建議推動“三審制”改革,即在現有兩審終審制基礎上,設立專門程序,對重大、疑難案件或存在明顯司法錯誤的案件進行第三級審查,以增強糾錯能力。同時,田文昌律師認為,律師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成員,應當在個案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推動申訴制度向更規范、更有效的方向發展,通過個案推動法治進步,在代理申訴案件時不僅要精準運用法律,更應秉持社會責任,以專業能力和職業情懷促進司法公正。
曹樹昌
曹樹昌律師基于多年實務經驗指出,在本就極少的申訴案件中,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三,這一數據折射出申訴制度在實踐中的重重困境。從法律規范層面看,《刑事訴訟法》第253條雖然規定了應當再審的幾種情形,包括"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等,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些標準往往難以把握。曹樹昌律師強調,律師在評估案件可申訴性時,應當著重關注三個核心要素:一是新證據的獲取可能性及其證明力;二是原審證據體系是否存在根本性缺陷;三是法律適用是否確有錯誤。其中,能否發現和固定足以動搖原審事實認定的關鍵證據,往往成為申訴成敗的決定性因素。針對當前申訴難的現狀,曹樹昌律師提出若干突破路徑:首先,律師應當建立動態的知識更新機制,密切關注刑事司法政策的變化和最新法律法規的出臺,這些變化可能為申訴案件帶來新的突破口。其次,要特別重視對定罪量刑起決定性作用的核心證據的審查,通過專業分析找出原審證據鏈條中的薄弱環節。最后,他呼吁完善司法責任追究機制,建議細化法官終身追責制度的具體實施細則,使錯案追責更具可操作性,從而倒逼司法機關更加重視申訴案件的實質審查。
王馨仝
王馨仝律師從多維視角深入剖析刑事申訴的現實困境與可能的突破路徑,在司法實踐層面,王律師指出"宣告無罪難"的司法困境。案件判決后,錯案的糾正需要耗費巨大的司法成本和社會資源,這種高昂的糾錯成本使得許多本應得到平反的案件長期滯留在申訴程序中。在漫長的申訴過程中,家庭不僅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付出相應的經濟成本,還可能要面對親友的不理解和社會輿論的壓力。王律師特別強調,許多當事人及其家屬展現出的頑強生命力令人動容,這種堅持本身就是對司法公正的強烈呼喚。在技術層面,王律師認為現代基因技術等科技發展為刑事申訴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刑辯律師應關注專業鑒定領域方面的技術發展,善于運用專業技術手段,通過扎實的證據分析尋找案件突破口。同時,她強調要以案件事實為基礎,保持開放思維,適時轉換辯護策略,在專業框架內尋求創新突破。申訴的成功推進離不開敢于擔當的司法工作者,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將證據審查作為審判質量的生命線,敢于糾錯。只有堅持這一根本準則,才能維護司法公正。
張帝
在精彩的互動問答環節,主持人張帝以其敏銳的專業視角向金杰律師提出了一個極具現實意義的問題:"對于青年律師而言,在辦理申訴案件過程中應當特別注意哪些關鍵點?"金杰律師結合多年實務經驗給出了深刻而務實的建議:"青年律師需要用專業的法律思維推動案件取得實質性進展,要深刻認識到申訴工作是一場持久戰,這不僅考驗律師的專業能力,更考驗其職業毅力和法治信念。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樹立堅定的法治信仰同樣重要。"
"刑辯百人談"第3期活動在掌聲之中圓滿落下帷幕,與會嘉賓和觀眾都表示收獲頗豐,對刑事申訴這一領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思考。
《刑辯百人談》是京都律師事務所刑事二部傾力打造的刑事辯護實務交流專欄,聚焦中國刑事辯護領域的前沿動態與核心議題。本欄目以刑辯實務為脈絡,通過資深律師、專家學者及司法實務工作者的多維對話,深入剖析熱點案件法律爭議、疑難案件辦理策略、新型犯罪辯護技巧及刑事風險防控等關鍵命題。內容涵蓋實體法與程序法交叉應用、證據攻防實戰經驗、庭審實質化應對方案等專業領域,既呈現了刑辯藝術的思辨交鋒,又沉淀了行之有效的實務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