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又到五一勞動節了,大家都開始為五一小長假做準備,去想去的地方游玩、回家看望親友、見好久不見的人,或者是好好休息幾天。
不過看著日歷上標紅的“補班”二字,又紛紛嘆氣,五天的假期補班一天,還有兩天本來是周末,這樣算下來其實只放兩天而已。
大家忍不住抱怨:“誰還記得以前放假是實打實地放七天啊?那會兒還叫‘五一黃金周’呢!”
為何以前放七天,現在改成五天還得調休呢?原來都是他的建議。
我國節假日的前世今生
對于“五一黃金周”,八零、九零后或許還有印象,每當到五一勞動節,就能有5天的假期,再加上周末兩天,足足有7天的時間能夠休息。
每當這個時候,離家遠的人可以買票回家看望親友,想出門游玩的人可以買票或者自駕出游,總之對于工作、學習小半年的人們來說,這是個非常好的休息時間。
然而從2007年,“五一黃金周”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調休小長假”。
所謂的調休,其實就是提前或者之后補班,將休息日集中到五一去,而且總共休息的天數也變少了,加上補班的天數和周末,總共只有5天的假期。
這是為什么呢?主要是因為國家的節假日制度變了。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新中國成立,象征著新中國的誕生。
12月23《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頒布,其中就規定了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和元旦、清明節還有春節,都是一天。
這樣看來,其實那時候法定節假日只有7天,要是碰上休息日什么的,就能連著休2天。
改革開放后,大量的外資企業進入國內投資,沿海開放城市帶來了更多的機遇,我國的經濟逐漸向好。
然而在1997年東南亞爆發了金融危機,我國開始思考如何促進國內的消費,提振內需。
可是那時候全國上下實行的都是單休制,只有周日的時候才能休息。
在現在人的印象中,那時候工廠的生產工作不算很重,每天上班時間只有8小時,也不用加班,并沒有現在累。
但其實并沒有,那時候國家尋求發展,強調“抓革命、促生產”,很多時候也會加班,物質條件也沒有那么好,生活比現在苦得多。
老一輩的工人回憶起那時候的歲月時,總會提到這樣一句話:“那時候只能休息一天,就是周日,一般就是洗衣服、補覺,根本沒心情出去游玩。”
沒時間出去玩,那也就沒時間消費,國家注意到這個情況,于是在1999年國務院修訂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增加了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的放假天數,從一天調整為三天。
并且還增加了雙休制度,這樣五一勞動節加上前后兩個雙休日,湊成了7天的假日,稱為“五一黃金周”“十一黃金周”。
最重要的是,那時候是沒有調休這個概念的,放假就好好休息,這也是八零、九零后印象中五一和十一有7天假的由來。
調整的效果十分明顯,1999年的國慶節全國出游人數就暴漲到2800萬人次,旅游收入高達141億。
2000年的“五一黃金周”旅游收入達到181億,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明顯是找對了路子。
不僅放假天數增多,一些國企、大型企業也開始實行雙休制度,央視還推出《五一七天樂》這類綜藝節目,鼓勵人們假期出門游玩消費。
不過弊端也很快顯現,因為我國人數實在太多了,每個景點都是人山人海,大家都是這個時候才有時間出門,于是看風景變成了看人頭。
因為假期出行人數的急速飆升,全國各地的交通也出現嚴重擁堵,7天的假期有3天都堵在路上,游玩的心情都沒有了。
而且景區的客流量太多,也無法保證服務質量,很多景區都存在超載、服務敷衍的情況。
就算不去景點游玩,買票回家也變得更加困難,不僅要早早訂票,還有可能連票都搶不到。
可以說,“五一黃金周”“十一黃金周”是痛并快樂著的假期。
而這種情況在2008年再次迎來改變,“罪魁禍首”就是清華大學的教授蔡繼明。
蔡繼明的建議
其實人們抱怨景區人山人海、交通擁堵,但是也很高興能有一個小長假得以休息,有自己的時間去干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說是有褒有貶。
2006年,“五一黃金周”“十一黃金周”在大家的抱怨和稱贊中平穩運行了7年時間,蔡繼明開始領導課題組研究節假日放假的問題。
經過研究,蔡繼明的課題組發現,其實“黃金周”的效果并沒有宣傳得那么好,消費刺激的效果不理想,反而還加重了基礎設施的負擔,放假回來的人們工作效率并沒有比之前好。
簡單來說,就是效果不理想,還得再改。怎么改呢?蔡繼明課題組建議減少節假日的天數,實行帶薪休假。
也就是說,人們可以自行選擇休息的時間,雖然休息天數變少了,但是休息的這幾天是有薪資的。
而且這樣一來不會和那么多人碰到一起,就能減少交通擁堵、景區人滿為患的情況。
這樣看來對打工人很友好,2007年國家發改委征求意見稿也大部分采納他課題組的建議,2008年國家再次修訂《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然而這次大家把怒火都噴向來蔡繼明教授。
這是怎么回事?
因為大家發現,國家采納了蔡繼明“減少假期天數”的建議,“五一黃金周”“十一黃金周”都沒有了,五一和十一的假期滿打滿算只有5天。
最主要的是,就這5天的假期還有補班,前一個周末原本應該休息的,要補一天班,或者是后一個周末能休息,又補一天班。
之前是前后雙休都能休息,現在是前后雙休都被破壞了,就為了湊那5天的假期,自然是讓大家很不爽。
而且網絡逐漸發達,一些一知半解的人在網上說“罪魁禍首”就是蔡繼明,于是眾多心懷不滿的網友就在網上各種謾罵蔡繼明。
那時候還流行貼吧,網友們專門建了一個“蔡繼明吧”在上面發泄著各種不滿,甚至還通過各種途徑曝光了蔡繼明的隱私,讓他和家人飽受騷擾。
對此蔡繼明將某度告上法庭,認為他們監管不力,導致他的隱私泄露,索賠200萬元精神損失費。
一審時法院駁回了蔡繼明的訴求,直到二審時法院才判決某度怠于履行事后管理的義務,需要承擔責任,賠償蔡繼明精神損失費10萬元、公證費5080元。
其實“調休小長假”不能算是蔡繼明的錯,2014年時他還為自己發聲,表示他認為減少假期的前提是落實帶薪休假。
但是國家相關部門只采納了“減少假期”的建議,帶薪休假落實還很遙遠。
不過國家也不是說就是要壓榨打工人,五一、十一雖然減少了假期,但是新增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法定節假日。
曾經法定節假日只有7天,如今已經增加到11天,端午節、中秋節加上調休,也能有3天的小長假,可以讓在遠方的人們回家與家人團圓。
而且從今年開始,國家也在增加法定節假日,春節原本只有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是法定節假日,今年新增了除夕,變成了4天。
總的來說,國家需要發展、需要提振消費,短期內大調整肯定是不現實的,但是慢慢在向好調整,照顧百姓的需求和情緒,就是好的不是嗎?
參考信息:
澎湃新聞: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國慶黃金周淡出前提是落實帶薪休假
多彩貴州網:“縮減版”國慶反襯帶薪休假剛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