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網訊(李宴群 趙萌 宋增福 王國棟 記者 王忠巖)近日,哈醫大腫瘤醫院院長、著名肝膽胰外科權威專家邰升教授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再創生命奇跡,為一位肝臟特大血管瘤患者成功實施了醫院首例“全離體肝切除+自體肝移植術”,患者術后恢復良好,不日即可出院。這一巔峰技術的成功應用,標志著醫院肝臟外科技術水平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也為肝臟腫瘤疑難病癥患者帶來了更多希望。
據了解,肝臟移植術被譽為肝臟外科的皇冠,而“全離體肝切除+自體肝移植”則是皇冠上的明珠,該術式集全肝切除、腫瘤切除、肝臟低溫保存冷灌注、體外肝臟劈離、血管置換重建、肝移植等技術于一身,是除微創之外涵蓋所有肝臟外科技術的集大成者,也是肝臟外科的終極手術技術。
迎難而上:肝特大血管瘤侵犯包裹第二肝門及肝后下腔靜脈
今年4月,王先生在當地醫院檢查意外發現肝臟有近30公分的特大血管瘤。影像顯示,巨大的血管瘤占據整個左半肝及部分肝右前葉及尾狀葉,幾乎填滿整個中上腹腔,并侵犯包裹第二肝門及肝后下腔靜脈,嚴重推擠壓迫第一肝門及周圍臟器。面對如此兇險的病情,有著豐富肝移植經驗且成功實施眾多高難度肝臟外科手術的邰升教授迎難而上,將王先生收住入院。
入院后,團隊為王先生進行了詳盡的全面檢查和肝臟3D可視化精準重建。邰升教授指出,常規血管瘤切除術已無法切除病灶,術中可能面臨致命性大出血的風險。若放棄手術,腫瘤的持續增大將摧殘掉僅存不多的正常肝組織,患者最終只能進行異體肝移植,而異體肝移植不僅需要等待肝源,患者還需終生服用抗排異藥物,手術風險、生存質量將面臨巨大挑戰。
面對困境,邰升教授經過綜合研判和多方會診提出“全離體肝切除+自體肝移植”的有效合理的解決方案。該方案涵蓋了全肝連同肝后下腔靜脈整體切除、搬至體外低溫保存冷灌注、肝后下腔靜脈人工血管置換、門靜脈下腔靜脈臨時轉流、血管瘤體外切除、剩余正常肝臟重新移植回體內、血管膽道重建等一系列復雜步驟。經過肝膽胰外科團隊與麻醉科、手術室、影像中心、輸血科、重癥監護室等科室專家綜合討論以及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正式開始。
三維重建
全離體肝切除,移花接木舉步維艱
手術中,巨大的瘤體幾乎充滿患者整個中上腹腔,操作空間極為狹小,肝臟游離每前進毫厘都要付出巨大努力。由于血管瘤部分機化黏連推擠壓迫,肝周韌帶、第一肝門以及下腔靜脈后間隙的解剖困難重重。但邰升教授憑借過硬技術,沉穩應對,最終成功將整個肝臟及相應血管游離完成,順利完成全離體肝切除。
兵分兩路,各顯神通,有條不紊,協同作戰
肝臟離體后隨即進行低溫保存冷灌注,團隊兵分兩路同時進行。一路由肝膽胰外科負責人徐海濤教授帶領孫建民副主任醫師及宋增福副主任醫師,進行肝后下腔靜脈人工血管置換重建、門靜脈-下腔靜脈端側吻合臨時轉流。另一路由邰升教授帶領曲兆偉主任醫師進行離體肝低溫灌注以及血管瘤剝除。該過程不僅要剝離瘤體,還要仔細結扎肝斷面的每處管道,避免植入體內復流后肝斷面的廣泛出血及膽漏,更要進行血管及膽管的修復整形,保證剩余肝臟充足的血流入肝供應以及完整的膽道系統。手術過程可謂精雕細琢,歷時2個多小時。
自體肝臟移植,綻放生命之花
離體肝臟修整完成后,手術進入了最后攻堅階段。邰升教授憑借精湛的血管吻合技術,依次完成了肝右靜脈-下腔靜脈、門靜脈、肝總動脈以及膽總管吻合重建。阻斷開放后,血管恢復通暢,肝動脈搏動規律有力,植入的肝臟顏色逐漸恢復,肝臟彈性正常,T管內可見金黃色膽汁溢出,標志著手術取得了關鍵性成功。在邰升教授團隊、麻醉科以及手術室的完美配合下,手術僅用了8個多小時即取得圓滿成功,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術后第二天即由ICU轉回科室。
此次手術的成功實施,是哈醫大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團隊創新與技術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該團隊近期相繼完成在體左、右巨大肝血管瘤切除,半離體肝切除+自體肝移植等復雜肝臟外科手術,與二院聯合完成一例廢棄肝原位輔助肝移植,近期又完成我省首例胰十二指腸切除聯合自體小腸移植,為全離體肝切除自體肝移植做了很好的技術儲備,更有力彰顯了醫院多學科協作團隊的雄厚實力。該技術不僅為王先生贏得了新生,也為龍江乃至全國肝臟腫瘤疾病患者帶來了希望的曙光,激勵著更多醫學工作者在攻克醫學難題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