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羊網援引美媒16日消息,美國國務院計劃關閉駐外使領館并削減預算,國際格局的微妙變化初現端倪。這一緊急削減開支的舉措,在國際政治經濟的棋盤上投下了一顆引發波瀾的石子。
白宮(資料圖)
美國國務院此舉背后,是其國內復雜經濟形勢的映射。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已達驚人的37.3萬億美元,2025財年上半年,預算赤字就超過1.3萬億美元,處于歷史高位。在此背景下,美國試圖通過減少駐外使領館開支等方式緩解財政壓力。駐外使領館作為美國外交的前沿陣地,其關閉與預算削減,無疑會削弱美國在全球的外交影響力。一些依賴美國外交支持與資源的國家和地區,也將面臨外交關系互動減少、合作項目推進受阻等情況,國際事務協調與溝通的渠道也會相應變窄。
與此同時,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處于不斷變動之中。央視新聞報道顯示,特朗普曾提出研究豁免進口汽車和零部件關稅的可能性,這一態度轉變與此前對汽車關稅提高25%形成鮮明對比。特朗普此前發起的關稅戰,本想迫使各國主動與美國談判,占據貿易談判優勢地位。然而,關稅戰引發的連鎖反應沖擊了美國自身經濟。
特朗普(資料圖)
以美國農民為例,據英國《衛報》網站15日報道,美國農民面臨財務破產危機,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切斷了他們與核心市場的聯系,墨西哥作為美國最大貿易伙伴,以及中國作為美國高粱和棉花主要買家,因關稅問題,美國農產品出口受阻。美國農業縣在大選中多支持特朗普,可如今其農業大本營焦慮與日俱增。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反復無常,是其試圖在復雜經濟政治局面中找臺階下的表現。他既不想因關稅戰持續升級讓美國經濟承受更大代價,又不愿輕易放低姿態,以免在政治上被指責軟弱,這種矛盾心理讓其政策陷入進退失據的境地。
在美削減開支、特朗普關稅政策搖擺不定的微妙時刻,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發聲。14日,李顯龍在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演講時指出,美國對中國持續征收高關稅,對其他國家停止關稅,本質是將中國視為嚴峻挑戰,決心阻止中國超越。美國以關稅作為遏制中國的手段,此舉意圖明顯。他還強調,美國對其他國家停止關稅只是“緩刑”,新關稅的潛在后果終將波及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其他國家,提醒各國不應隔岸觀火,中美關稅戰擴大是全球性問題。在演講結尾,李顯龍更是直言,全球不應過度依賴美國,即便美國退出,其他國家和地區仍有機會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美國退出,游戲還是可以繼續”。這一觀點在各國對美國態度曖昧不明的當下,顯得尤為清醒與獨立。
李顯龍(資料圖)
新加坡在國際經濟格局中有其獨特地位。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此前就美方行為點評稱其“不是能對朋友做出的事”,同時建議中美爭端應在世貿組織解決,雖世貿組織陷入癱瘓且需改革,但新加坡決定不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這顯示出新加坡在處理與美國關系以及應對國際經濟沖突時的謹慎與理性。李顯龍此番表態,一方面基于新加坡對自身經濟發展的考量,作為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新加坡深知多邊貿易體系穩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新加坡對美國在國際經濟秩序中角色變化的深刻洞察。美國一系列政策變動,已使全球對其經濟領導力產生疑慮,而新加坡不愿盲目跟隨美國政策,而是倡導各國自主維護多邊貿易體系。
從更宏觀視角看,美國削減開支、特朗普關稅政策調整以及李顯龍的發聲,反映出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正處于動態調整階段。美國在財政壓力下的外交收縮與經濟政策搖擺,削弱了其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力與公信力。各國開始重新審視與美國的關系以及自身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定位。李顯龍的觀點代表了部分國家對美國政策的反思以及對構建新國際經濟秩序的期望。未來,國際社會或將更加注重多邊合作機制的完善與發展,減少對單一國家經濟政策的過度依賴,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在新的格局中尋求穩定與發展的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