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激發青年團員的讀書熱情,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2025年4月21日,雙榆樹第一小學團支部組織開展了“書香潤初心 悅讀共成長”讀書分享交流活動,支部全體團員齊聚一堂,在書香中共享閱讀之美,碰撞思想火花。
活動伊始,杜博書記強調了閱讀對青年教師成長的重要意義,鼓勵大家以書為友,從經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閱讀中拓寬視野,并結合自身教育工作來提升自我。
交流環節,團員們紛紛踴躍分享自己近期閱讀的書籍。
杜書記分享的書籍是《國家認同與學校教育:以加拿大為例》,促進國家認同是學校教育的一大要義,在我們向著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邁進了新時代,深入研究國家認同與學校教育這一課題,其意義十分重要。具體用怎樣的理念、怎樣的內容、怎樣的方法來推動國家認同教育,卻因國情和時代不同而不同。本書所介紹的加拿大的教育實踐正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對于進一步優化我國中小學的相關實踐也大有助益。
張彩璇老師讀完《正面管教》,深受觸動。書中倡導的“和善而堅定”教育理念,打破了傳統獎懲式教育的局限。真正的教育應是激發孩子內在動力,培養其責任感與自律性。作為小學班主任,要用尊重與理解搭建溝通橋梁,讓班級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溫暖港灣。
趙雨晶老師分享的書籍是《如何說,孩子才肯學》,這里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每個孩子的《開學第一課》,老師們都會講,你們不僅是來學習知識的,更是來學習怎么做人的。我們希望孩子變得更堅強,更有同情心,更自信,更負責任,更懂得如何去思考,去合作,去愛,這才是孩子學習中最有價值,最重要的東西。
李嘉欣老師分享的書籍是《信仰的力量》,從革命先輩的思想中,重新思考自身工作。深感黨的信仰與班主任工作內核相通:信仰是精神燈塔,而教育信仰則是班主任的工作基石。書中先烈以信仰為炬照亮家國前路,恰似班主任以育人信念為光,引領學生成長——用差異化管理守護個性光芒,以家校協同凝聚教育合力,在日常瑣碎中踐行“育人先育心”的使命。這種信仰讓教學超越知識傳遞,成為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溫暖奔赴,亦讓平凡的班級管理化作培育時代新人的偉大實踐。
宋子驍讀完李曉云的《別把孩子帶歪了》,深受觸動。書中以生活化的講述,點出家庭教育誤區,使自己意識到身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關注孩子心理與成長環境。今后會加強與家長溝通,家校攜手,引導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助力。
喬政麗老師帶來了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被譽為中國版的《百年孤獨》,書中不管出延津的吳摩西,還是入延津的牛愛國,他們這一路走來,到最后都發現,人生太孤獨了,想找個說心里話的人都沒有。人作為社會性動物,是需要情感交流的,但人又作為具有獨立個性的動物,就意味著不會和每個人都能交流,能找到一個說心里話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小說中的人物,每每遇到苦難,都喜歡找人說,找人分析,有時候說出來了,內心也就舒坦了一大半,能有這樣的人是很少的,這樣的人都是知己。文中多次展現了親情、友情、愛情、師生情之間“一句話”的份量,說出來,說到人心坎上,真的很重要!我們作為教育者怎么對學生說,說什么才能說到點兒上,觸動學生的心靈是我們需要一直思考的。
每位分享者都準備充分,或娓娓道來,或激情澎湃,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分享結束后,團員們圍繞書籍內容、閱讀收獲以及如何將閱讀與實際工作生活相結合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大家各抒己見,積極互動,在交流中加深了對書籍的理解,也從他人的分享中獲得了新的啟發和思考?,F場氣氛熱烈而融洽,思想的碰撞產生了耀眼的火花。
此次讀書分享交流活動不僅為團員們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臺,更激發了大家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熱情。團支部將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學習活動,引導青年團員在閱讀中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文化素養、增強本領才干,讓青春在書香的浸潤中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