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沙崖上那些黑點,是不是咱們的‘老朋友’又回來了?”“何止回來,崖壁上都快住不下了,它們肯定是把親戚朋友都帶來了!”4月23日,在石家莊市正定縣054縣道滹沱河交通橋東側的沙島上,手持“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開著玩笑,鏡頭齊刷刷對準崖壁。
究竟是哪位“老朋友”回來了?
“當然是崖沙燕,終于等到了。”石家莊攝影愛好者高曉輝告訴記者,這幾年滹沱河畔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崖沙燕也越來越多,今天他特意循燕而來。記者看到,在高曉輝的鏡頭里,褐羽翻飛的鳥群劃出靈動的弧線,它們俯沖、懸停、輕啄,在松軟的沙崖上雕琢出蜂窩般的巢穴。
“這是滹沱河生態持續向好的有力證明。”石家莊太行野生動物救護站負責人高玉喜介紹,今年4月初,他和同事就在滹沱河沙島監測到約3000只至4000只崖沙燕回歸,數量比往年有所增長。
崖沙燕被列入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對棲息地水質及食物鏈完整度極為敏感,其大規模聚集繁殖印證了滹沱河生態系統的顯著提升。“不過現有沙島承載力接近飽和,部分崖沙燕可能會尋找新繁殖地,我們將持續跟蹤種群動向,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依據。”高玉喜說。
隨著石家莊對滹沱河沿線的綜合整治提升,滹沱河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滹沱河(石家莊市段)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如今,滹沱河水質實現跨類提升,水生動物顯著增多,有烏鱧、黃顙等各種魚類39種;每年在滹沱河遷徙停留的鳥類達200余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增至14種,連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青頭潛鴨”也頻頻前來“打卡”。
“崖沙燕5月至7月繁殖、6月底7月初攜雛南遷。”高玉喜指著沙壁上忙碌的鳥群說。當最后一只雛鳥振翅離巢時,河岸的蘆葦將迎風搖曳——這座曾一度滿目瘡痍的母親河,正用汩汩清流講述著人與自然雙向奔赴的故事。
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藍圖照進現實,一條河的復蘇,便是整座城的詩意重生。
來源:石家莊日報
記者:王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