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4月23日在倫敦舉行的,由美國、烏克蘭和歐洲多方參與的高級別會談被推遲,取而代之的是各方顧問進行閉門溝通。這種變化背后不僅僅因為當美國開出條件之后,烏克蘭明確拒絕,美方有些惱羞成怒要“給烏克蘭臉色看”,更深層次反映出的是,美國急于推進烏克蘭危機的解決,卻是欲速而不達。
其實對于特朗普執政百日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特朗普政府希望展現出的是內政外交方面的行動力,尤其是在外交方面如何處理烏克蘭危機。解決烏克蘭危機是特朗普的競選承諾。
美國急于推進俄烏實現停火,提出兩方應停止打擊對方能源基礎設施和黑海實現航運安全。盡管美國一直在推動,但是顯然分歧依然明顯,無法一蹴而就解決問題,停火方面并無迅速的進展。
所以此時美方提出的“和平計劃”,是希望歐洲和烏克蘭能夠更多的與美方進行配合,首先就是要再談判桌上呼應美方的聲音。美國提出這樣的一份“和平計劃”,是要處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包括領土和主權問題,烏克蘭戰后治理包括各方分區進行控制的問題,以及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這樣一個明確的條件。美國還關注重要的戰略地點,比如扎波羅熱核電站的控制權。
表面看,美國照顧到各方的關切,試圖回應一系列的問題,提出一攬子的計劃。但從根本上來說,美國提出的所謂“和平計劃”并沒有獲得多方支持,反而是在進一步暴露矛盾的根源,在暴露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首先對于俄羅斯來說,解決烏克蘭危機,俄羅斯有自身的預期,現在在談判過程當中,俄羅斯認為戰場方面的進展,會成為自己談判桌上的籌碼,對于美方降低俄羅斯的預期是不買賬的。
而對于烏克蘭來說,烏克蘭一再強調自己的底線,尤其是涉及到領土主權問題,是再次觸及了烏方的底線。
而對于歐洲來說,即使可以坐到談判桌上,不意味著歐洲要配合美國從烏克蘭危機當中抽身離去。所以當美國提出所謂的“和平計劃”,希望推動談判進程的時候,反而暴露各方的分歧,出現了更大的變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