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惜金??
編輯|路子甲
在壽光東斟灌村的蔬菜大棚里,95后許多正爭分奪秒拍攝著短視頻。
鏡頭前,這個衣著時髦、脖子上掛著銀色吊墜的小伙,正麻利地噴灑著農藥。他駕輕就熟的姿態,儼然已經是莊稼地里的“老把式”。如果不刻意提及,人們很難想象,他其實是一位畢業于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專業的高材生。
五年前,來自濰坊市區的許多,和家人開車駛進這個小村莊。當身邊的同學還在忙著考公、考研、找工作,大四還沒畢業的他,卻決定扎根在這個陌生的村莊里,創業種彩椒。彼時,村里沒人看好這個“城里少爺”,都認為他吃不下種地的苦,然而五年過去,許多不僅創業成功,還成為了擁有40多萬粉絲的“新農人”創業者。
種彩椒的許多(圖源:受訪者)
今年山東壽光菜博會期間,許多再次帶著他的彩椒親臨現場,通過直播間,將家鄉好物推向五湖四海。借助抖音電商帶來的流量,這個年輕人意外實現了一次農業創業的迭代升級。
當一個城市“少爺”決定下鄉種地
“你說你想跟著我學種地?!”2020年春天,面對許多的請求,東斟灌村的村民馮化文有些不可置信。
他狐疑地打量著這個年輕人——一頭臟辮,滿身潮牌,派頭十足,一看就是養尊處優的“城里少爺”。
得知許多還是省會城市的大學生,馮化文越發難以理解。畢竟,對于將追求穩定融入文化血液的山東農民來說,在大企業里做白領,遠比面朝黃土伺弄作物來得體面優渥。
馮化文懷疑這是否是城里孩子一時的心血來潮,然而許多的眼神卻格外堅定。
他望向一望無際的彩椒蔬菜大棚,看到了東斟灌村蘊藏著的致富希望。
這個位于壽光市最東端的農業村,從1998年開始種植彩椒以來,已成為全國聞名的彩椒種植專業村。這里年產彩椒高達2.3萬噸,產值超過1.6億元,銷路甚至已拓展至海外,以種棚為生的彩椒大戶,年收入也有數十萬元,遠超過市區普通白領的收入。
因為采摘彩椒,汗流浹背的許多 (圖源@新農人許多)
畢業后種大棚看似是許多的沖動規劃,實際上卻是謀定而后動。
大二時,他就開始積累創業經驗。喜歡玩滑板的他,開過賣滑板的網店、滑板培訓班等,生意好時月入過萬。
就讀于金融專業,相較于其他的大學生創業者,許多有更強烈的風控意識。早在投資買棚之前,他就考察過東斟灌村的彩椒產業鏈。
無論是通過這里的村頭小市場,還是壽光本地龍頭的地利農產品物流園,當地農民種植的彩椒都能暢行無阻,不分晝夜銷往世界各地。“我只需要種植,不需要擔心銷路,這大大降低了我創業失敗的風險。發展成熟完善的產業鏈,給我的創業起到了兜底作用。”
不過農業的創業之路,始終是要從踏實勞作之中得來。跟隨馮化文學習了基礎的種植技術之后,許多從父親手中借來64.5萬元婚房款,在東斟灌村流轉了一個種植面積9畝的大棚,種植彩椒。
作為一個從來沒有做過農活的城市孩子,許多也曾累得在被窩里偷偷擦眼淚。
就以給彩椒打農藥為例,蟲子一般會生長在彩椒葉子的下方,必須手持噴藥機從下往上噴灑。一個300米長的大棚,快的時候,他要一天才能打完,一天下來相當于日行三萬多步。有時打完藥,許多干脆往大棚里的棉被上一躺,倒頭就睡。
一邊耕種,一邊不忘拍攝短視頻科普(圖源@新農人許多)
2020年11月底,許多的第一茬彩椒迎來了收獲,每斤賣上了3塊多的好價錢。當年他的彩椒畝產超過1.4萬斤,就這樣許多成功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嘗到豐收的甜頭,2022年,許多就在村里流轉閑置土地,建起了兩個9.5米高、實際種植面積7畝的高溫土墻蔬菜種植大棚。大棚建成后,他在棚里安裝水肥一體機、滴灌設備、自動噴藥機等智能化農業設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以前耗費一天才能完成的打藥工作,如今只需要20分鐘就能完成。
人工省了,畝產卻高了,新大棚的第一茬彩椒成熟,畝產達到了1.7萬斤,比上一年足足提高了3000斤。
不被看好的“城里少爺”許多,不知不覺竟成了村里的種地能手。過去,“老把式”馮化文手把手教他種菜,如今,許多則親力親為,教這些四五十歲的叔叔們如何使用這些先進農具。
到了2022年,年僅24歲的許多已經成為年入40萬的彩椒種植大戶。生性要強的他,實現了自己的創富夢,可是終日守在大棚內的他,也會在深夜迷茫:難道自己接下來數十年的人生,都要日復一日重復勞作?
尚年輕的他,還想為東斟灌村做些什么。2022年9月,他開通了自己的抖音賬號“新農人許多”,想要讓更多人了解這片田野,沒想到,這次無心插柳的舉動,卻意外開啟了一次農業創業的升維之路。
助銷售,搭平臺,
流量引發的商業變革
開通抖音賬號之前,許多的生活軌跡在集市和大棚之間往返。除了開著三輪車去市集售賣新采摘的彩椒,其他時間他幾乎都留在棚內,與彩椒為伴,難免單調。自從拍攝短視頻之后,許多重新發現了耕作日常中的細節樂趣。
一條條短視頻,就像一頁頁真實的鄉村日記。他通過自己的鏡頭,記錄著一個Z世代新農人的喜怒哀樂,分享著自己的所思所想。從這些視頻中,人們能夠分享他將滿車新鮮彩椒銷售一空時的喜悅,感受他點按計算器算賬時的滿心歡喜,也能夠了解他如何從城市滑板少年蛻變為彩椒種植大戶,在陌生的鄉村落地生根。城市漂泊的年輕人,會因他的視頻鼓舞,重新燃起回鄉種田的夢;年長農戶也會因他的記錄,嘗試觸及智能化農業設施。
許多的農業日常( 圖源@新農人許多)
他的記錄吸引了大量粉絲關注,短短兩年多時間內,他的抖音賬號積累了42.1萬粉絲,獲贊280.2萬。
好內容推動著流量增長,流量增長,又滋養了許多發展的新可能。他不再只是田間地頭的一個年輕農民,更成為了一個符號,擁有了更深遠的影響力。
過去,許多采摘完新鮮的彩椒,只能送去集市銷售,話語權和定價權都掌握在收購者的手中。而成為了三農領域的創作者,有了流量之后,來自五湖四海的經銷商主動找到許多,與他洽談合作。通過包括抖音電商在內的線上銷售平臺,他打開了壽光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截至目前,通過電商平臺,許多已幫助濰坊市內農戶銷售了100余萬斤農產品。
“如果說流量有價值,我希望把它用到助農增收上。”在他看來,助農不僅是意味著幫助農民拓寬銷路,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解決滯銷難題,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
2023年12月,濰坊出現了蘿卜、白菜滯銷問題,農戶找到許多求助。他主動擔當起了溝通的橋梁,直接聯絡經銷商和農戶,撮合他們直接對話。“當時因為我的關系,經銷商給農戶的收購價每斤提高了一毛錢。”最終許多幫助銷售了36噸蘿卜、55噸白菜,挽回了5萬元經濟損失。這一過程中,許多沒有收取任何傭金,甚至連助農獎項都讓給了經銷商。每每回想起來,他依然倍感驕傲。
流量不僅拓寬了蔬菜的銷路,也讓許多搭建平臺,通過互聯網商業模式解決農戶痛點難題變得簡單易行。
在種植彩椒的過程中,許多發現了種苗市場監管問題。農戶難以買到稱心的優質種苗,如果在網上購買到劣質種苗后,還可能會存在維權難題;而致力于研發新品種的種苗公司,也可能因侵權仿冒問題,經濟利益受損,不愿再投入研發。
許多在抖音短視頻上宣傳自己的找種苗平臺
(圖源@新農人許多)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許多嘗試推介優質種苗。他拉來了會計算機編程的同學,又找到壽光當地種苗資源,搭建起了“找種苗”平臺。平臺官方嚴格篩選種苗,幫助農戶把好第一關,確認質量沒有問題之后,才會上架推廣。許多的抖音賬號,成了找種苗平臺最好的宣傳窗口。不少農戶通過他發布的“找種苗”相關短視頻,主動聯系,咨詢購買。到目前為止,找種苗平臺已經收集了20多種蔬菜種苗,銷售了30萬元的優質種苗。
優質內容帶來的穩定關注,蕩滌著許多的商業思路,也為探索創新注入動力。今年春天,許多首次探索直播電商,與抖音電商合作,推廣壽光彩椒,引爆了彩椒購買量,成交額同比增長300%。
孵化“許多”,在田野播撒未來
五年前,許多像是一粒種子,被灑在了東斟灌村,卻意外長成一棵茂盛的榕樹。從彩椒種植、訂單農業、種苗銷售、農業培訓,產業鏈上下游相關業務,他創辦的公司均有涉及。
曾經形單影只,獨自來到村里的許多,如今,核心團隊成員已經有11人,其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就有6位,不少是許多曾經的同學。“像是在濰坊市區,年輕人的基礎收入可能只有四五千的工資,但在我的公司,每月收入可以過萬。”許多用真金白銀,讓他們看見并愿意追隨自己擁抱這片沃野。
與此同時,許多也在為農業創業的年輕人搭建舞臺,試著孵化更多“許多”。
在做農創客培訓的許多(圖源:受訪者)
2023年7月,許多承接了農業農村部“青耘中國”項目,跟當地農村合作社建立新模式的電商基地,并與當地高校聯合做校企實訓,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兩年多時間,許多累計培訓了學生800人次,經過高強度學習和系統化篩選,現在還有20多人扎根在農村和大山的電商基地里發根發熱。
趙健博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是濰坊工程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因許多的經歷吸引而決定成為一名“農創客”。
去年6月,安丘市金冢子鎮的桃子滯銷。一名許多的粉絲通過抖音后臺求助,希望他能伸出援手。許多立刻組織了18名學生成立起一支電商銷售團隊,趙健博也在其中。在許多的引導下,團隊連夜推出了策劃銷售方案,制作宣傳手冊,最終平臺上線3天,就賣出了10萬多斤。借助這樣的實戰訓練,不僅解決了農戶的滯銷問題,像趙健博這樣的年輕學生也得到了有效鍛煉。未來,他們將和許多一樣,在家鄉的三農領域發光發熱。
許多和他的小伙伴們(圖源:受訪者)
在抖音電商平臺,還有很多三農領域達人和農產品企業和許多一樣,因短視頻營銷和直播帶貨,實現發展的突破。
@沂蒙二姐呂玉霞,一位來自臨沂市蒙陰縣坦埠鎮的普通果農,她質樸的田園詩句,驚艷全網。一句 “這不是雪,這是老天爺撒的糖霜鹽”,意外收獲 900 萬次點擊量。她銷售的蒙陰蜜桃等農產品,也因此被賦予了文化和情感的內涵,訂單翻了兩番。
@煙臺蘋果霞姐李曉霞,退休后成為果農的英語老師,身著沾滿泥土的工裝,在果園中用英語流利介紹煙臺蘋果的視頻,火爆全網,短視頻點擊量飆升,十天漲粉超 10 萬。在她的帶動下,煙臺蘋果脫穎而出,即便是偏遠果園的蘋果,也同樣供不應求 。
短視頻營銷和直播帶貨的創新模式,相較于傳統農業模式,實現了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精準對接。一直以來,抖音電商致力于通過優質的鄉村短視頻和直播內容提高農產品市場關注度,為新農人和農貨商家增添銷售渠道,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抖音電商發布的《2024山東產業帶數據報告》和《2024豐收節助農數據報告》顯示,山東產業帶銷售額在全國位居第8,商家數量位列第7。過去一年,超20億單山東商品通過平臺銷往各地,其中直播銷量占比53%,累計1317萬場帶貨直播成功鏈接起山東好物與消費者。
本次壽光菜博會,抖音電商專門邀請了包括許多在內的多位頭部農貨商家亮相展會,向消費者科普農業知識,展示和推介壽光彩椒、草莓番茄、玉女黃瓜等應季果蔬。同時,抖音電商聯合字節跳動公益,與“菜博會”組委會合作,打造線上“云”展會,給予流量支持,幫助推動地方特色蔬菜上行。
左手優質短視頻內容,右手新鮮果蔬,好內容與好產品相互助推反哺,在抖音電商形成了正向閉環。也正因此,如今,許多的抖音店鋪每月的交易額都能穩定達到50萬左右。
他相信,隨著更多優質內容的產出,店鋪流量提升,交易額還會有爆發式的增長。“去年我的公司銷售奶油黃瓜,一年的銷售額大約500萬,今年我預測可以達到2000萬。”許多期待,未來自己能夠在農村三產融合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帶領更多的年輕人投身廣闊田野,收獲美好與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