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蠢話?
如果說開放,合作、包容是文明進步的方向,那么與之相悖的言論,就是反潮流、反智、甚至是反動的。
新京報罕見措詞嚴厲,指其用人觀念的落后,亂扣帽子,挑起對立情緒、“間諜言論”背離常識:“這種脫離現實的海歸原罪論,與明星企業掌門人應有的廣闊視野和格局并不匹配”。
慈禧董老太太向來喜歡暴論,這次為何輿論反饋如此激烈?
除了董小姐的降智之外,很顯然,她還恰好戳中了海歸留學生面臨的幾大痛點。
1、海歸留學生,找工作難了。
前不久,北京宣布2025年不再面向留學生開放選調。山東、重慶多個省市也明確跟進,明確選調生招錄,將不再面向留學生。
不光是“定向選調”向留學生縮緊,不少崗位對留學生都有限制。比如公檢法、海關、移民管理局、出入境邊檢站等,這些都是留學生不能報考的,無論你的文憑含金量有多高。
公務員不好考,央國企坑減少;大公司進不去,小公司不敢要;高質量留學生,“低就業”到基層;出國花了數百萬,回國月薪8000元......
與大批量本土畢業生卷在一起,留學生回國就業的處境,的確是越來越尷尬。
2、“海歸”兩字,光環褪去了。
除了高學歷和語言優勢,更多家長把孩子送出國,看重的往往是培養孩子的眼界和跨文化溝通能力,通俗的說,就是讓孩子長見識。
除此以外,普遍都認為通過名校留學,可以與一幫牛人做同學,通過“全球朋友圈”,獲得全球化就業平臺,以及更高的薪水。
理想固然豐滿,現實是怎樣的呢?
據《2024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顯示,2024年回國求職的海歸人數較2023年增長7%,已達到2018年的1.44倍。
與優勢相對應,也早有HR經理總結了留學生的毛病,比如:素質良莠不齊;個人能力不行;海外案例水土不服;用人成本太高;不懂人情世故等等。
有不少的企業,確實不喜歡用海歸。
被需要的時候,就是香餑餑,用不上了,隨便都能找出一堆毛病,這就是現實。
3、川普搞出來的簽證危機,安全感打折扣了。
據《南風窗》:4月,一批名校留學生突然收到通知,他們成了“黑戶”——不僅簽證被吊銷,還失去了學生身份,不能合法留在美國求學,且有被移民局逮捕、驅逐、遣送至第三國的風險。
起初,這還只是個別學校通報的個例,2周內,類似情形蔓延到全美至少32個州,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哥倫比亞等傳統名校都位列其中。據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NAFSA)統計,截至4月14日,已有近1300名國際學生和學者的簽證被吊銷。
留學目的地當然不止美國一個國家,但美國卻是最主要的國家。
前不久,教育部發布了2025年第1號留學預警,提醒留學前全面評估政策動態與校園安全,提升法律意識與文化適應力,靈活規劃應對變局。
4、“海歸博士”郝某,把一鍋湯壞了。
此部分用截圖說明。
這當然只是一個特殊個案,但是各大媒體的宣傳,卻讓“海歸博士”幾個字,變得尤其刺眼。
以上,海歸留學生的處境,顯然是尷尬的。
這種敏感時刻,董老太太作為影響力巨大的明星企業掌門人,不出來替領導排憂解難也就罷了,還以一種極端言論落井下石,是可忍孰不可忍。
董小姐的“間諜論”,當然是大錯特錯的,并且還容易助長民粹思想蔓延。
但是破解這個話題的方式,已經不能停留在舉例新老海歸們在國家文明,國家建設尤其是高精尖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而是得有更多能說服人的東西。
董小姐講的自然是蠢話,但是蠢話往往反映真實的一面。
如同皇帝的新衣,只不過這次喊破的不是孩子,而是一個本該圓滑處世的老太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