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綠汀
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一部名為《馬路天使》電影轟動一時,尤其里面的兩首歌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一直傳唱至今。這兩首歌都是田漢和賀綠汀的聯手作品。曲作者賀綠汀的另一首作品《游擊隊員之歌》,更是一首不朽的抗日戰歌。
賀綠汀,原名賀楷、賀安卿,1903年7月7月20日,出生在今湖南邵東縣小東鄉羅浮嶺一個叫馬王塘的小山村里。1934年,歐洲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亞歷山大·齊爾品來中國征集中國風味的鋼琴曲作品時,賀綠汀以《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分別獲得一等獎和名譽二等獎。
賀綠汀的《牧童短笛》也成為我國第一首飛向世界的鋼琴曲作品。從此以后,賀綠汀便成為國內外矚目的音樂大師。
也是在1934年,聶耳介紹他到明星電影公司任作曲股長,于是他得以有機會能夠給電影《馬路天使》寫歌。賀綠汀的另一首著名的歌曲《春天里》,是給明星電影公司的電影《十字街頭》寫的。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賀綠汀參加上海文藝界抗日救亡演劇隊,奔赴武漢、鄭州、西安等地演出,宣傳抗日。
在山西臨汾,他在煤油燈下創作了不朽的抗日戰歌《游擊隊員之歌》,并在八路軍一次高級干部會議上指揮演唱,獲得巨大成功。此后,《游擊隊員之歌》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抗日戰場。
賀綠汀
1941年,賀綠汀來到蘇北、參加新四軍魯藝工作團,任音樂教師。1942年2月20日,毛主席在為中共中央書記處起草的給新四軍政委劉少奇及華中局的電報中說:“除呂振羽、賀綠汀外,其他高級文化人亦望抽一批來延安從事學術研究。他們在蘇北游擊環境無研究學術可能,不如來延安成就較大。”
1943年,賀綠汀輾轉到達延安后,被分配到橋兒溝的魯迅藝術文學院做教師。不久,在王家坪八路軍總部禮堂的一個文藝晚會上,賀綠汀見到了毛先生。
那是8月一個周末的夜晚,在一首陜西民歌曲終以后,魯藝副院長周揚把賀綠汀領到毛先生面前,介紹說:“這是音樂家賀綠汀,湖南邵陽人,在新四軍工作過,剛來延安。”
毛先生一邊同賀綠汀熱情握手,一邊說:“噢,還是老鄉喲,歡迎你!”接著,毛先生又問:“賀果(又名賀培真,1896年-1990年)這個人你認識嗎?”
賀綠汀連忙回答:“認識,他是我三哥。”
毛先生驚喜地說:“啊,賀果是我在長沙第一師范的同學!”
賀綠汀激動地說:“是嗎?沒想到,我真為我三哥高興。”
毛先生又說:“你的《游擊隊員之歌》寫得很好啊,你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你的。”
賀綠汀和妻子姜瑞芝
對于賀綠汀,主席一直記掛在心里。1947年,國民黨胡宗南的部隊大舉進攻陜甘寧邊區,黨中央決定撤離延安。撤離前夕,毛先生在聽取轉移情況匯報時還關心的詢問:“還有一個賀綠汀呢,怎么安排的?”在毛先生的親自過問和關照下,賀綠汀躺在擔架上跟著中央辦公廳的老弱病殘一起撤離了延安。
解放后,賀綠汀也曾遭受過不公平的待遇,在1972年的一次中央會議上,毛主席問張春橋:“賀綠汀怎么樣啦?”沒等張春橋來得及回答,主席又說:“我看,不要整了吧。他寫的《游擊隊員之歌》還是好的嘛!”
在主席的親自過問下,賀綠汀終于走出監獄,重新獲得自由。半個世紀以來,賀綠汀創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鋼琴曲、六首管弦樂曲、十多部電影音樂以及一些秧歌劇音樂和器樂獨奏曲,并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為豐富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寶庫做出了彌足珍貴的貢獻。
1999年4月27日,我國民族音樂的先行者賀綠汀在上海逝世。此去數十年,愿先生安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