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精心策劃的關稅戰,最先被“反噬”的竟是美國航空業巨頭波音。根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多家航空公司已暫停接收波音飛機,甚至出現剛運抵中國工廠的飛機被原路退回的情況。這可不是簡單的商業糾紛,而是一場足以動搖美國經濟根基的“蝴蝶效應”。
波音的困境早在2018年就埋下伏筆。當時波音近四分之一的產量銷往中國,可一場737 Max空難直接讓中國市場對其關上大門。好不容易熬到2024年恢復交付,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又當頭砸下。更諷刺的是,波音在中國舟山的工廠原本計劃每年交付100架飛機,如今卻成了“退貨中轉站”——上個月剛落地的飛機,轉頭就被貼上“原路返回”的標簽。這還不算完,中國不僅拒收整機,連波音依賴的零部件供應也一并切斷。要知道,波音飛機上的發動機、飛控系統等關鍵部件,有不少是中國供應商生產的。這招“斷供”直接戳中波音命門,供應鏈斷裂的風險比空難更致命。
但中國敢這么硬氣,底氣來自哪里?答案就在C919大飛機的產業鏈上。雖然C919目前仍依賴通用、霍尼韋爾等美國企業的零部件,但只要再給幾年時間,中國完全能實現技術自主。畢竟,未來20年中國需要補充8560架新機,市場價值高達1.5萬億美元,這么大的蛋糕,誰都想分一口。而波音如果繼續被拒之門外,等中國產業鏈成熟,怕是連殘羹冷炙都吃不上。這可不是危言聳聽,當年美國用芯片制裁華為,結果華為海思麒麟芯片橫空出世;如今波音被“卡脖子”,中國大飛機產業正好借機“備胎轉正”。
特朗普的關稅戰不僅坑了波音,還把美聯儲拖下了水。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直言,關稅上調幅度遠超預期,可能導致美國經濟疲軟、失業率上升和通脹高企。但面對特朗普要求降息救市的壓力,鮑威爾卻選擇“讓子彈飛一會兒”。他的理由很簡單:現在降息可能重蹈2020年疫情期間的覆轍,讓通脹失控。這種“不救市、不降息、不順從”的態度,直接惹怒了特朗普。后者在社交媒體上大罵鮑威爾“又遲又錯”,甚至動了“炒魷魚”的念頭。可鮑威爾所在的美聯儲是獨立機構,特朗普根本無權解雇他,只能干著急。
這場博弈的背后,是美國經濟的致命軟肋——美債危機。2025年4月和5月,美國將有1.5萬億和2萬億美元國債集中到期,而全年到期債務高達9.2萬億美元。為了應對這場危機,特朗普試圖通過關稅戰轉嫁成本,可結果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國作為美債第二大持有國,已經連續9個月減持,持倉量降至7590億美元。更要命的是,美國國內企業也被關稅折騰得叫苦不迭:制造業成本飆升,消費市場萎縮,股市暴跌,標普500指數一度跌入熊市。
特朗普的“贏學”正在反噬美國。他以為用關稅就能逼中國讓步,卻沒想到中國不僅沒妥協,反而加速推進產業鏈自主。波音的困境只是開胃小菜,真正的主菜是美債危機和美聯儲的獨立性危機。如果特朗普繼續一意孤行,等待他的可能不是“再次偉大”,而是美國經濟的全面崩盤。這場貿易戰,本質上是一場“軟肋之爭”:美國的短期軟肋是美債,長期軟肋是產業鏈空心化;而中國的底氣,恰恰來自于對這兩個痛點的精準打擊。
現在的問題是,特朗普還有多少牌可打?他想炒掉鮑威爾卻受制于法律,想談判又放不下身段,想繼續加稅又怕徹底激怒中國。而中國這邊,拒收波音、減持美債、扶持國產大飛機,每一步都踩在美國的痛處上。這場較量的結局,或許早在特朗普挑起關稅戰的那一刻就已注定——當一個國家試圖用霸權解決經濟問題時,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