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俄烏戰場上的硝煙還未散盡,美國國內因關稅政策引發的多國反制浪潮尚未平息,中東這片"火藥桶"又炸鍋了。4月23日,也門胡塞武裝高調宣布,在22日深夜用防空導彈擊落美軍一架MQ-9無人機,這已經是4月以來被擊落的第7架,巴以沖突爆發后累計第22架。更讓五角大樓坐不住的是,就在前一天,胡塞武裝剛用導彈和無人機"問候"了美軍部署在中東的"杜魯門"號和"卡爾·文森"號雙航母。這可不是普通的軍事摩擦,而是一場持續升級的對抗——美國花大價錢搞的"威懾"計劃,反而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先說美軍的"王牌"無人機。MQ-9"死神"號稱能在萬米高空精確打擊目標,造價3200萬美元一架,對外軍售更是標價一億美元。可就是這么個"高端貨",被胡塞武裝用10萬美元一枚的防空導彈接連擊落22架,直接損失超6億美元。這就像有人用彈弓打掉了戰斗機,不僅讓美軍顏面掃地,更暴露了一個致命問題:胡塞武裝可能已經摸透了這款無人機的弱點。更諷刺的是,美國從3月15日空襲也門至今,已經砸進去10多億美元,雙航母部署每天還要燒2000萬美元,結果換來的是胡塞武裝更瘋狂的反擊。這種"高射炮打蚊子"的虧本買賣,特朗普政府還能撐多久?
胡塞武裝的反擊手段堪稱"教科書級"。他們一邊用無人機和導彈消耗美軍,一邊亮出"殺手锏"高超音速導彈。4月23日凌晨,胡塞武裝用一枚16馬赫的"巴勒斯坦-2"導彈精準命中以色列海法,直接穿透了美以聯合部署的"鐵穹"和"薩德"雙重防御系統。以色列軍方只能含糊其辭地說"可能攔截成功",這種底氣不足的回應,恰恰印證了高超音速武器的威懾力。要知道,這種導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末端機動變軌能力連美國都沒掌握,一旦對美軍航母使用,中東的兩艘"海上堡壘"很可能變成活靶子。胡塞武裝現在只是"敲山震虎",如果美國繼續挑釁,后果不堪設想。
面對節節敗退的局面,特朗普終于坐不住了。白宮宣布他將于5月中旬訪問沙特、卡塔爾和阿聯酋,美其名曰"加強地區合作",實則是想在中東重新布局。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特朗普這趟"救火"之旅并不輕松。首先,美軍在也門的空襲已經造成大量平民傷亡,連聯合國都看不下去,沙特等國雖然表面支持美國,私下里卻擔心引火燒身。其次,胡塞武裝背后有伊朗撐腰,而伊朗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越來越緊密,美國若強行擴大沖突,很可能把俄羅斯也拖下水。更關鍵的是,特朗普的訪問計劃公布后,胡塞武裝立刻加大了反擊力度,4月23日當天就對以色列發動了新一輪襲擊,擺明了是在打美國的臉。
這場沖突背后,暴露的是美國中東戰略的全面失敗。一方面,美軍依賴高價武器打"土豪戰",卻被胡塞武裝用低成本游擊戰拖入泥潭;另一方面,美國試圖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伊朗妥協,反而讓中東局勢更加失控。特朗普的中東之行,看似是"力挽狂瀾",實則是在為之前的錯誤決策買單。如果不能解決根本矛盾,只是靠軍事威懾和外交作秀,中東的"火藥桶"只會越燒越旺。
現在的中東,就像一個裝滿火藥的倉庫,而美國和胡塞武裝正在互相扔火柴。胡塞武裝用"光腳不怕穿鞋"的狠勁,把美國的軍事優勢變成了經濟負擔;特朗普則想用"大棒加胡蘿卜"的老套路,卻發現這套玩法在21世紀的中東已經行不通。接下來的半個月,美國大概率會加大對也門的空襲,為特朗普的訪問"造勢",但這種"火上澆油"的做法,只會讓局勢更加不可收拾。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場較量的結局,或許將重新定義美國在中東的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