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英是廣西岑溪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此前她從未踏進過銀行,卻欠了銀行3000塊錢。
2019年11月,陳月英找到村干部,希望他們能聯系銀行,讓行長上門收款。
行長趕到的時候,被眼前的一幕感動哭了。
陳月英
陳月英膝下育有三子,因早年喪夫,不得不獨自扛起養家的重擔。
命運并沒有眷顧這個可憐的老人。
2010年,不幸再次降臨。
小兒子在工地上突發意外,被木板砸傷,因搶救無效去世
還沒等老人從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中緩過來,二兒子又患上腎積水,為了治病,他向銀行申請了2000元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
然而二兒子的病情依舊在惡化,兩年后,因醫治無效離世
臨終前,兒子告知母親:
“媽我借銀行的錢,還要您幫我還上了,兒子不能在您身邊盡孝,還要您替我還債,我實在是愧疚。”
兒子去世后,兒媳不知去向。
從此,陳月英與8歲的孫女相依為命,開始了艱辛的還債之路。
每天天還沒亮,她就起床喂雞喂鴨,然后趕到田里干活。中午頂著烈日在田間勞作,晚上回家后還要照顧孫女。
陳月英為了省錢,日常都是吃白粥為主,盡管日子過得清苦。
為了省下一兩塊的車費,陳月英每次都會步行前往鎮里,這也讓她的關節炎愈發嚴重。
她從不舍得去醫院看病,只是把草藥煮水服用,才能勉強緩解癥狀。
2013年和2014年陳月英種植的農作物收成不好,眼看還款日期快到了,家里實在拿不出錢,她焦急萬分只能拜托其他村民告訴銀行一聲,證明她并不是故意拖欠。
2015年6月她好不容易攢了200塊錢,走了20多公里路來到銀行,把錢交給工作人員。
2016年9月陳月英再次拿著省吃儉用攢的300塊來到銀行。
陳月英說:“賺不到那么多錢來還,還不上,然后就決定慢慢籌錢來還上這一筆錢。”
養雞、養鴨、種砂糖桔、種紅薯……為籌款還錢陳月英靠這些,換取微薄的收入。
大兒子看著年邁的母親還在長年勞作,于心不忍,因此放棄了在外地的工作,返回家鄉照顧起了母親和侄女。
可即便大兒子在身邊,陳月英也不曾透露債務的事。
她趁著大兒子不注意,自己一個人偷偷跑去山上摘砂糖桔,然后拿到市場賣。
就這樣堅持了整整7年
2019年11月,陳月英攢夠了還款金額3192元
年事已高的她早已沒有力氣親自前往銀行,只能將事情告訴了大兒子,讓銀行來家里收款。
直到這時,大兒子才明白母親一直在幫弟弟還債,在心疼老母親的同時,也埋怨母親為什么不早點將這件事告訴他。
陳月英表示:“之前為了給弟弟治病你已經幫了不少忙,現在你也有家庭的責任,沒必要再給你增添負擔。”
聽了老母親的話,大兒子低下了頭,內心百感交集。
銀行工作人員來到陳月英的家,看到的是一間破舊的土坯房。屋內陳設簡陋,唯一值錢的似乎就是墻上掛著的幾張全家福。
他們進屋之后,陳月英顫顫巍巍的從草席下面拿出了零零碎碎的紙幣和硬幣。
幾乎都是1元、5元、10元、20元……
陳月英小心翼翼把每一張紙幣撫平,按照面額從大到小的整理好。
當場清點,剛好是所欠的本金和利息3192元。
這些錢發黃發舊,一看就是攢了很長時間。
看著這些錢,銀行行長賢軍紅了眼眶:大娘,您太不容易了。
陳月英的臉上劃過一行眼淚,這淚水是喜悅和釋然:我終于還清了,可以對得起我兒子了。
陳月英的故事很快傳開了,許多人被她的誠信和堅持所感動。
當地政府為陳月英發放了低保、養老金等補助,共計28600多元。
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紛紛來到老人家中慰問,為她帶來生活用品和慰問金
愿歲月溫柔
善待每一個善良老去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