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成都市重大項目捷報頻傳,一個個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好項目紛至沓來。
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成都全市引進重大項目331個、完成開門紅進度的255%,總投資2959億元、完成開門紅進度的153%;外商直接投資(FDI)6.38億美元,穩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其中,落戶“3+22+N”產業園區項目319個,總投資2874.6億元;低空經濟、商業航天、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引進重大項目89個,協議總投資807.9億元……全市圍繞項目招引促建,企業服務優化開啟沖刺,推動一季度經濟實現“開門紅”。
從世界500強加碼布局到跨國企業扎根深耕,成都開放發展的“磁吸力”正在全球產業鏈上持續顯現;從粵港澳大灣區到長三角,前沿生物、人工智能等“新賽道”頭部企業正將“開疆拓土”的下一站,鎖定在成都;從低空經濟到商業航天,多個全國總部項目,正在成都“落地開花”。
-磁吸力-
外商直接投資總量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世界500強企業加碼布局
成都市投資促進局數據顯示:在吸引利用外資方面,今年一季度,全市新設外資企業147家,同比增長8.89%;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6.38億美元,同比增長74.04%,增幅高于全國85.33個百分點,總量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若把以上數據以類別細分,以世界500強企業為切口。那么,作為國際資本流動和自由貿易的重要載體,世界500強企業可謂是一座城市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就在本月舉行的成都全市對外開放發展大會上,《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林德公司表示,“我們希望進一步拓展在成都的發展、擴大在成都的業務。”
▲林德氣體位于成都的大宗氣體配套項目
“一再增資”,也是林德與成都故事的關鍵詞。林德2007年就進入成都市場,持續為成都制造業注入源源不斷的“血液”。去年,林德又在成都加碼投資,新建電子氣體供應項目。林德方面表示,成都是整個西南區域最核心的城市,產業布局正加速往高科技、高端化方向發展,形成了電子信息和裝備制造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還有10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這都是成都制造業的“強項”,為企業提供了“用武之地”。
再看空客成都項目,該項目是空客公司在歐洲之外布局的首個面向全球的飛機“一站式”服務中心,為全球客戶提供飛機停放、存儲、維修、升級、改裝、拆解及回收的全鏈條一站式解決方案。該項目為成都乃至全國航空產業鏈末端領域填補了空白。
▲空客成都項目現場
“去年,首架A330飛機在成都完成拆解回收利用。”空中客車(成都)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有限公司商務、戰略及業務發展負責人楊樹棟分享了該企業在成都的成長故事及下一步規劃布局。他表示,將依托成都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優勢,繼續發揮“鏈主”企業優勢,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聚集發展。同時,將充分挖掘空客全球客戶服務中心網絡資源,引導并培育一批專業的航空部件維修商落戶成都。
世界500強的生態圈,為城市產業注入動力。在外商投資領域,成都持續優化外企服務,實施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外商投資企業政企座談會(圓桌會)、外企大走訪等工作機制,協調解決企業投資考察、項目建設等領域的困難問題。
同時,成都出臺系列政策,如對年外商直接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高技術研發中心,給予每年最高1000萬元獎勵。研發方面,優化提升了原國際性研發機構研發資助政策,擇優給予200萬元一次性研發資助,切實支持開展研發活動等。
-開拓力-
巨頭“新賽道”企業鎖定成都
長三角企業在蓉謀新機遇
今年1月和2月,成都投資促進系列活動分別走進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旨在搭建起交流合作的橋梁,進一步推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要素流通。數據顯示,僅大灣區投促活動中,成都簽約正成星網衛星互聯網研發智造總部基地等38個重大產業化項目、投資總額超260億元。
▲“攜手灣區 共創未來”2025成都(灣區)投資推介會現場
此外,成都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深化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等方面合作,共同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戰略關系,助力成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經濟新高地,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這些系列活動中,成都圍繞一系列未來產業,凸顯了“搶跑”新興產業的決心,不僅聚焦生物醫藥、衛星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也在一些新興產業領域走在全國前列。有意思的是,多行業巨頭企業,紛紛將“開疆拓土”的下一站,鎖定在成都。
“我們計劃在成都市投資5億元,建設正成星網衛星互聯網研發智造總部基地,項目落戶在彭州。”正成星網董事長楚亮表示,項目落地后,將搶抓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產業發展戰略機遇,完善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地面設備關鍵環節,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成都造”國際領先硬科技產品,為成都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貢獻重要力量。
▲成都未來科技城
談及投資成都的原因,楚亮表示,衛星互聯網在成都有著良好的人才及產業基礎,航空航天、低空經濟是成都重點產業發展方向,這與正成星網的核心技術與產業布局都非常契合。“我們對投資成都有信心,未來三年企業有個IPO的計劃。”
作為國內創新藥的“拓荒者”,川籍企業家、深圳微芯生物“掌門人”魯先平表示:“成都兩大制造基地的建設,滿足了未來一定時間的生產需求,接下來,我們將加快推進去年新投的彭州生產基地建設,并在未來加大研發方面的投入。”
在魯先平看來,成都生物醫藥產業鏈較完整,從原材料供給到研發端到后面市場服務,都是很豐富的,再加上成都優秀的營商環境,還有豐富的高校及科研院所資源,以及在城市發展、科研發展方面積極布局,這些宏觀要素增添了成都的創新底色,進一步吸引國內外的人才匯聚,這也是吸引企業堅定深耕成都的重要原因。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值得一提的是,把視線聚焦到一季度全市已簽約項目,有89個特質鮮明的重大項目“含新量”滿滿,既填補產業空白,又加快產業集聚。以星際榮耀為例,作為國內第一家實現火箭入軌的民營公司,該企業將建設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生產總部基地,年產20發液體火箭,填補成都火箭總裝領域空白,帶動衛星發射服務全產業鏈集聚。
此外,天一華宇集團將打造具備“星、箭、終端”全生態鏈總體研發和生產能力的中國商業航天產業集群基地,豐富成都市商業航天基礎產業生態。海博達航空零部件研制總部基地將建設航空零部件制造與裝配等生產線,就近為成飛集團等企業提供配套,推動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補鏈延鏈。
-推進力-
多個全國總部項目刷新進度
預計2027年竣工投運
騰盾科創全國總部項目、成都國際鐵路港(濛陽輔港)集疏運功能提升項目、蒲江景田西南基地項目、東來印象綜合運營項目……近日,一批項目在成都刷新進度條。
以騰盾科創全國總部項目為例,該項目位于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人工智能產業園,目前正在進行局部主體施工,預計2027年12月竣工投運。
▲人工智能產業園項目效果圖(金牛高新園區)
據悉,騰盾科創全國總部項目占地面積約為99.08畝,規劃總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0億元,擬建設包含高端智能飛行器研發中心、航空電子及飛行控制實驗室和工程樣機組裝生產車間,建立執業飛行員培訓基地。
另一邊,成都國際鐵路港(濛陽輔港)集疏運功能提升項目,預計2027年全部建成投運。“目前,集疏運道路中的物流大道中段提升改造工程和東南片區配套道路建設一期項目均已開工建設,正有序進行雨、污水管道施工等工作;場站基礎設施計劃于6月30日前開工建設。”市陸港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整個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增強陸港公鐵聯運功能,強化農副產品及食品集疏運功能,更好貫通連接“東南亞-濛陽”水果專線與中歐班列。
▲成都國際鐵路港
值得一提的是,4月18日,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蜀道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豐田汽車公司達成合作協議,蜀道豐田氫燃料電池智能制造基地項目(簡稱“蜀道豐田項目”)正式落戶成都市青白江區。根據協議,蜀豐氫能將在青白江區建設蜀道豐田項目,預計總投資10億元,將建設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線,實現氫燃料電池(FC)系統、FC電堆及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打造氫燃料電池智能制造基地。
此外,成都東部新區簡州新城片區重點項目阿里云西部云計算中心及數據服務基地(以下簡稱“阿里云項目”)一期主體工程建設完工,將于近期逐步投產。屆時,該中心將形成阿里云西南地區又一算力資源池,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同時,成華科創中心項目已完成總體工程進度的95%,目前正在進行消防、水電、暖通、弱電等設施調試工作,力爭于2025年4月底竣工。企業的青睞與信心,也正來源于此。而隨著更多企業與成都攜手奔赴,項目進度不斷刷新、互聯發展將空前加速,駛入疾馳發展的快車道。
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編輯 成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