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韓明麗
讀者來信:
我不知道該用什么詞語形容現在的自己——或許"陀螺"最貼切?那種被時鐘的鞭子抽打著,必須旋轉、旋轉,每天直到耗盡最后一絲力氣才能等到熄燈的感覺。
我今年35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描繪一下我的日常:孩子睡前故事剛講到一半,丈夫的鼾聲已經從主臥傳來。他加班到九點,晚上要裹在羽絨被里打打游戲"充電",而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檢查作業、清洗衣物、準備明天的便當……
兩公倒也不是壞人。他會在堵車時買我愛吃的栗子,會記得大女兒的繪畫比賽日期??蔀槭裁催@些"愛"總是以我的筋疲力盡為代價?昨天我提出每周分擔兩次接送孩子,他答應了,還說,“這陣子你比較忙,替你多干點也是老公的本分是吧?!睘樯妒翘嫖腋傻陌?,誰說接送該是我的工作?
我好憋悶啊,我不是家庭的后勤部長,不是孩子的全職保姆,更不是單位里那個可以隨時被替換的"媽媽崗"?我想要的不是一場爭吵的勝利,而是一個能讓我喘息的出口——一個讓我既能陪孩子數星星,也能在單位不因為照顧接送孩子頻繁請假,而能爭取自己利益時理直氣壯的出口。
——困在時鐘里的林曉
讀你的信時,仿佛看見深夜里那盞遲遲未滅的臺燈——你半靠在床頭,孩子的繪本攤在膝頭,丈夫的鼾聲混著洗衣機的轉動聲在房間里流淌。那句“為啥是替我干的啊”,像一顆小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蕩開的何止是你一個人的委屈,更是無數在家庭與職場間奔波的女性共同的心聲。
婚姻里最累的,從來不是事務性的忙碌,而是“所有付出都被當作理所當然”的孤獨感,就像《82年生的金智英》里,女主連喝杯咖啡都會被議論“好悠閑”,那些藏在日常褶皺里的疲憊,總在無人處悄悄發酵。
你丈夫買栗子的細心、記比賽日期的用心,確實是愛的證據,但當這些溫暖需要你用透支自己來交換時,反而成了甜蜜的負擔。他那句“替你多干點”,無意間暴露了許多家庭的隱形分工——當照顧孩子被默認為母親的“天職”,父親的參與就成了“額外幫助”。這讓我想起《婚姻故事》里查理說“我也在幫忙照顧孩子”,妮可紅著眼眶回應:“那不是幫忙,是你的孩子啊?!被蛟S可以試試在接送孩子時自然地說:“這周你接三天,我接兩天,這樣我們都能錯開加班高峰,孩子也能多聽聽你的開車故事。”用“我們”替代“你替我”,把“幫忙”還原成“共同責任”,角色的邊界會在輕描淡寫中悄悄重塑。
關于“陀螺式生活”,或許可以試試“可視化分擔”。朋友曾在冰箱貼了張“家庭任務輪值表”,把接送、做飯、采購分成“爸爸崗”“媽媽崗”,用不同顏色便簽標注。丈夫起初覺得“沒必要”,但兩周后發現,當他負責的“爸爸專屬任務”被明確列出時,那些曾被忽略的責任突然有了存在感。你也可以從輕松的方式開始:“老公,你猜孩子更喜歡坐你的車還是我的?這周你負責周一三五,我負責二四,怎么樣?”不帶指責的邀請,往往比抱怨更有力量。
在親密關系里,“錯峰聯結”有時比同步浪漫更溫暖。比如他打游戲時,你搬個椅子坐在旁邊疊衣服,隨口聊兩句孩子在幼兒園的趣事;周末早上讓他陪孩子吃早餐,你多睡半小時,醒來時聽著客廳傳來的父子笑鬧聲,那碗涼了的粥也會帶著溫度。這些穿插在煙火氣里的對話,像《請回答1988》里豹子女士“罷工”后,丈夫笨拙卻認真地準備早餐,讓彼此在失衡中重新看見對方的重量。
還有個小細節想對你說:別再做24小時運轉的永動機了。《步履不?!防铮赣H總在廚房忙碌,卻也會偷偷給自己煮一碗味增湯,坐在檐下聽蟬鳴。你可以每天留15分鐘“自我時間”,哪怕只是躲在衛生間敷張面膜,或是在陽臺發呆看云,明確告訴家人:“這段時間媽媽需要充充電?!弊尯⒆雍驼煞蚩吹侥阏鎸嵉钠v,不是示弱,而是教會他們如何去愛——愛從來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彼此看見對方的不易。
最后想說,你現在的“憋悶”,恰是內心的自我在覺醒。她在提醒你:“我不只是誰的妻子、誰的媽媽,我首先是我自己?!边@種覺醒不是對抗,而是讓關系回歸平等的起點。就像《簡·愛》里說的:“我們的靈魂是平等的。”在婚姻里,平等是他能看見你深夜整理家務的背影,你也能理解他加班后的疲憊;是你們互相支撐既能分擔瑣碎,又能彼此輝映,各自閃耀。
慢慢來,世界會為每個認真生活的人留出縫隙,讓星光漏進來。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布者【韓明麗】所有。本App為發布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