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醞釀出臺《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老話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這讓我想起歷史學家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的論斷: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繁榮往往建立在一個特殊階層的高消費基礎上。
翻閱宋朝史料,這個觀點得到了生動印證——北宋東京“燈火熒煌天不夜”的盛景背后,是龐大的官僚集團和禁軍隊伍支撐起的特殊消費群體。
這種繁榮模式與當下美國依靠美元霸權維持的消費神話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北宋的商業繁榮堪稱中國古代社會的巔峰。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店鋪林立、車水馬龍的景象,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的“八荒爭湊,萬國咸通”盛況,都令后世神往。
傳統解釋多歸因于坊市制度瓦解、白銀貨幣化、海外貿易發達等因素。
但細究史料會發現,東京城內真正的高消費主力,是那些“守著印鈔機”的體制內群體——皇親貴戚、各級官員及其附屬人口,以及駐扎在都城周邊的八十萬禁軍。
宋仁宗朝官員俸祿之高歷代罕見,禁軍待遇之優厚令人咋舌,這些“吃財政飯”的群體構成了東京消費市場的中流砥柱。
這種繁榮模式暗藏致命缺陷,隨著“冗官、冗兵、冗費”問題加劇,到宋英宗時期財政已捉襟見肘。
王安石變法的本質,正是試圖通過“理財”手段從民間抽取更多資源供養這個日益膨脹的體制消費群體。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今日美國依靠美元霸權向全球征收“鑄幣稅”,維持其國民的超前消費,但當債務泡沫膨脹到臨界點,同樣面臨難以為繼的困境。
正如北宋東京的繁華隨著金兵南下而灰飛煙滅,過度依賴特殊群體消費支撐的經濟繁榮往往脆弱不堪。
當下中國提振消費面臨的根本挑戰,在于如何建立大眾消費驅動的內生增長機制。
宋朝的教訓告訴我們,依靠特定群體高消費拉動的繁榮難以持久,只有讓普通百姓“有錢花、敢花錢”,才能形成健康可持續的消費市場。
這需要多管齊下:通過收入分配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社會保障消除后顧之憂,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釋放消費潛力。
美國消費主義的教訓同樣值得警惕——透支未來的消費狂歡終將付出代價。
歷史是一面鏡子。
從宋朝的“虛假繁榮”到美國的消費神話,過度依賴特殊群體或外部優勢的消費拉動模式都經不起時間考驗。
中國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走出一條依靠內生動力、惠及億萬民眾的消費升級之路。這不僅關乎短期經濟復蘇,更決定著長遠發展的質量與成色。
當普通勞動者的錢袋子真正鼓起來,當老百姓對未來的預期真正穩下來,消費引擎自然會迸發出持久而強勁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